济南日报 济南时报 都市女报 当代健康报 人口导报
繁體中文
找别扭

黄土味儿温暖着我 舜网记者随农业技术员进田间体验记

http://www.e23.cn2011-11-24舜网

    摘  要:也许不少80后会像我一样,习惯于自己给自己画个圆,每天生活在这个圆里,不知不觉中缩小了视野。从小生活在城市里,对农村的印象总是有些泛泛。

  也许不少80后会像我一样,习惯于自己给自己画个圆,每天生活在这个圆里,不知不觉中缩小了视野。从小生活在城市里,对农村的印象总是有些泛泛。11月21日,我作为记者走进商河和济阳的农村,记录农业技术员的一天,体验菜农的生活。这一天,我从一个个蔬菜大棚里钻进钻出,踩在一跺脚就飞起一丈黄土的小路上,听着农业技术员和菜农蹲在地里谈田间管理,与农民企业家交流……一天的体验结束,回到办公室整理资料的时候发现,笔记本还散发着浓浓的黄土味儿。也许最能代表农家的就是这朴实的黄土味儿。

简单一个“吊绳” 都要用到不少巧劲儿

  “打个电话,‘财神’立马就来了”

  赵西,济南市农业局蔬菜技术推广员。舜网记者本次要全程记录他的一天,体验农业技术员的工作。清晨在路上,光照还不足,从车窗外朦朦胧胧地看到一排排的蔬菜大棚。“我就是在这些大棚里转来转去,一不留神快三十年过去了。”赵老师打开了话茬。今年49岁的赵西1984年从泰安农校毕业后就当起了农业技术推广员。

  车停在了商河县的特色农业基地门前,这里整齐排列着七八十个大棚。“我在这里实验了几个甜椒品种,今天过来看看长得怎么样。”说着,赵老师就钻进了第一个大棚。“来啦!”棚里的农民跟赵老师打招呼,简单而随意,就和跟自己的家人一样。“他隔三差五就往这里跑,十里八乡只要是种菜的都认识赵老师”。没多少寒暄,赵老师就和菜农们交流起来,从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到品种培育。只要是关于种菜的问题,赵老师耐心地一一回答。

赵西老师发现一个长了病的青椒 仔细研究起来

  “他是我们的财神”农民董发红这样说。商河县杨庄铺乡的农民一直以种粮、种棉为主,经济收入少。但是近几年,这个乡的农民富了起来。“从2000年开始,在乡领导的号召下,我们开始种大棚甜椒。赵老师手把手帮我们搭建大棚。当时他说,我这个大棚的甜椒一茬就可收入一万多元,我不信。结果那年一个大棚毛收入1.4万元。”

  赵老师还在村里推广了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可使作物产量提高30%以上,“今年一个大棚收入可提高到2.5万元左右。”

  “财神说到就到啊”一位姓高的农民这样说,“刚开始种大棚的时候,谁也不知道该怎么干。赵老师来了以后,手把手地教我们把大棚搭起来。他常年在我们乡指导种甜椒。今年春节我的大棚菜出现病害,年初六我打电话给赵老师,没想到初七他就跑来了,在大棚里忙活了一天。大过年的心里过意不去。”

  赵老师话不多,除了问关于种菜的问题,其他的都简单半句话。另一位年轻推广员告诉记者“现在条件好了,以前赵老师都是骑自行车、坐公交往商河、长清、济阳、章丘这些菜地里跑”。可以看得出来,赵老师在他们心中的榜样作用。这个在农民眼中的老熟人、财神爷,想法很简单“帮着农民靠种菜富起来”。

  给菜喝牛奶喝豆浆 就盼着菜能长起来

  赵老师走到哪儿,菜农就问到哪儿。有的菜农不止一个大棚,就一路小跑把赵老师领到另外一个棚里。“庄家人不怕苦不怕累,就怕种的东西长不好”一语道出了菜农的心声。记者在一个黄瓜绿色蔬菜大棚里看到,叶子上都洒满了白色水珠。“绿色蔬菜不是限制农药么,这是什么?”“这是牛奶加上水稀释的,给黄瓜喝牛奶呢”,一位大姐笑着说,“为保证作物营养又减少农药,赵老师教我们,不光要喝牛奶,还要给庄稼磨豆浆”。这位大姐正在吊绳。所谓吊绳就是把蔬菜的嫩枝子用细绳一个个地吊起来,以防枝子歪倒。记者粗略看来,一个大棚一亩多地,就要吊一千多个绳。大姐吊绳的时候一直歪着腰,一干就是一天。大姐说“这还不算什么”。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蔬菜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品质优、富营养、无污染的蔬菜越来越受到青睐。菜农们告别了单纯靠打农药、施化肥来种菜的日子。这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和汗水。下午,记者跟随赵老师来到济阳县一个番茄绿色蔬菜大棚里,一位56岁的大妈和她老伴正在田里忙活。“早晨七点多就来,天黑了才走。中午也不回家吃,就用沼气烧点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作者:常雪芳   网络编辑:曹乐平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