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陈冰:往前走,不要停

摘 要:29岁那年,他被1万伏的电压击中,不得不截去右臂,而好不容易保住的右腿,也很不给力,连站立和走路,都要从头开始。30岁那年,他决定回去上班。他学会了左手写字,习惯手口并用系鞋带,重新掌握了平衡,虽然无论是走路、站立还是坐着,受伤的右腿都会发麻、肿胀。他只说,往前走,不要停。

陈冰:往前走,不要停

  陈冰失去右手后,用超人的毅力练习左手,如今已经能熟练地使用左手写字、上网,处理公务。

  重庆高校传媒联盟 徐刚摄

  29岁那年,他被1万伏的电压击中,不得不截去右臂,而好不容易保住的右腿,也很不给力,连站立和走路,都要从头开始。

  30岁那年,他决定回去上班。他学会了左手写字,习惯手口并用系鞋带,重新掌握了平衡,虽然无论是走路、站立还是坐着,受伤的右腿都会发麻、肿胀。

  同学心疼他,叫他“哈儿冰”(方言:傻),有钱有闲不在家歇着上什么班?

  他只说,往前走,不要停。

  他是重庆市北部新区公安分局的一名普通刑事技术民警,也是个80后的帅警察,长睫毛、发型新潮,怕老、怕胖、怕不美,更怕心中没有梦想。

  他生在夏天,却有一个冬天的名字:陈冰。

  假设有“如果”,陈冰不会是现在这样

  陈冰被1万伏的电压击中时,同事邓良距离他“不到1米”。

  一股烧焦的味道扑鼻而来,陈冰那只搭上电缆的右手几乎瞬间化为白骨。这一幕刻在了邓良的脑子里,接下来好几天他都会从噩梦中惊醒,喘息不止。

  强大的电流没有带来疼痛,但陈冰看见了自己右手的模样,他说:“邓良,我残废了。”

  邓良说,他一辈子都记得这句话。

  在抢救室门口,闻讯赶来的母亲紧紧拉住医生的手,满目哀伤,“能不能把我的胳膊卸下来给他,他那个样子出来好难活……”

  手术室的灯亮了12个小时,医生把左腿上的一截血管接到了他右腿断裂的动脉、静脉上,同时做了植皮手术。但右腿的功能性障碍是永久性的,他或许终身都将与病床和轮椅相伴。

  陈冰并不知道自己的腿伤得这么重。他只记得,4月的山城,天气还很凉,自己右腿热热的,流出来的血浸湿了秋裤。

  病房里,他问医生:“我什么时候能走路啊?”

  医生给了他一个概数,三五年吧。

  邓良每次去电缆线失窃现场,总会想起陈冰,冒出好多“如果”的念头,只要有一个假设成真,陈冰都不会是现在这样。

  陈冰扬起眉毛,笑着说,要这么算,那干脆就说“我妈不要生我好了”。

  重新学走路,比小娃儿难弄

  可是,陈冰当初要回去工作的时候,父母首先不乐意。

  在他们眼里,陈冰又变成了蹒跚学步的小孩子。他站不稳,走路要摔跤。爸爸说:“我们退休了,在家正好照顾你。”

  陈冰却受不了父母24小时围着他转,“压力太大”。他每天的消遣就是上网玩游戏,或者站在阳台上看看窗外的交巡警平台,“闷死了”。

  出院之前,妈妈开始喊陈冰“跛子”、“残废”,因为“总会有人这么说的”。可是,陈冰从没绝望过。他不让父母买轮椅,租了一个,只用了70天。

  陈冰家在18楼,一早一晚,他都要坐电梯下去再爬楼梯回家。他把左手搭在妈妈肩膀上,妈妈用右手扶着他的腰,爸爸站在后面扶着他,“比小娃儿难弄”,一步一挪,大汗淋漓,直到推开家门才算结束。

  这样的一家三口总会引来路人的目光,每当听到有人咂着嘴小声说:“娃儿好漂亮,跛了脚好可惜”,妈妈心里就一阵抽痛:自己说是一回事,听别人讲是另一回事。

  那一年的7月4日,是陈冰30岁的生日。一群朋友去看他之前,还特意商量了怎么安慰他,没想到,一句都没用上,安慰的话全送给了陈冰的父母。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爸爸记得,医院门前那个周长200米左右的水池,儿子走一圈需要800多步。过完生日半年之后,陈冰已经能自己慢慢走了。

现在,他每天

原标题:陈冰:往前走,不要停
分享到:
作者:李丽 田文生   网络编辑:张晓颖   值班主任:卢道俊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