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天桥区将加快滨河新区开发
摘 要:中共济南市天桥区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召开。记者了解到,今后5年,天桥区将大力推进“老城区、滨河新区、北部新城区”三大区域开发建设,实施“新型城市化、三产富区、工业振兴、北跨发展”四大战略。
昨日,中共济南市天桥区第十一次代表大会隆重开幕。
昨日上午,中共济南市天桥区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召开。记者了解到,今后5年,天桥区将大力推进“老城区、滨河新区、北部新城区”三大区域开发建设,实施“新型城市化、三产富区、工业振兴、北跨发展”四大战略。未来5年,新开发建设面积达到2500万平方米,在城市空间上将实现再造新天桥;全区生产总值基本实现翻番,地方财政收入达到现在的3倍以上,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实现再造新天桥。到2016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达到470亿元;城市北跨战略迈出实质步伐,基本建成北跨起步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2.4%,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
滨河新区大开发正式拉开序幕
过去的5年,是天桥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的5年。2011年全区预计完成生产总值252亿元,5年来年均递增13.9%;预计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3.1亿元,是2006年的2.5倍,年均递增20.6%。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努力实现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1.3:24.2:74.5。以济南化工产业园区和药山科技园为依托,大力发展新材料和高新技术产业,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6.6%,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称号。
过去的5年,是天桥城乡环境面貌和功能形象明显提升的5年。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基本完成17个棚户区改造任务。小清河综合治理工程主体完工,滨河景观效果初步显现,滨河新区大开发序幕正式拉开。高标准完成北园大街综合改造,建邦黄河大桥建成通车,完成103条主次道路改造和综合整治任务,道路通行能力和沿线环境明显提升。深入开展违法违章建设、“黑摩的”、渣土运输、医疗广告等专项治理,城市建设管理秩序明显好转。
过去的5年,是天桥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5年。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2011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预计达4.1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9100元,年均分别递增12.7%和14.3%。城乡就业持续稳定,5年安置各类群体就业7.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连续五年低于控制目标。医疗卫生事业扎实推进,城区构建起“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被授予“全国社区健康管理实验基地”和“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实现全覆盖,新农合参合率达到100%;双拥共建工作夺取省双拥模范区“六连冠”。档案、党史、史志、科普等各项工作都取得新的成绩。
推进城市综合体建设打造省城北部新地标群
大力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着力提升老城区。加快实施旧城改造,沿明湖西(北)路、济泺路、堤口路等建设高档次商业设施,打造金融商务集聚区,使老城区提升品位和形象。全力建设滨河新区,形成小清河生态景观经济发展轴、滨河新区核心区城市副中心、泺口片区、药山片区、济泺路城市发展带和北园大街城市发展带“一轴、一心、两区、两带”开发格局。
加快推进城市综合体建设,推进鹊山龙湖、泺口片区、徐李片区、北湖片区以及官扎营—宝华片区等城市综合体建设,打造省城北部新的地标群。高起点规划、高水平招商、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突出城市综合体商务、商业、居住业态组合,实现多种业态联动,促进现代产业发展。
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泺口穿黄隧道等重大交通工程建设,打造区域干线路网,完善城乡交通网络。搞好大明湖—小清河通航工程建设,打造水体清澈、景色优美、行洪通畅的生态河、景观河。高度重视“四供两排”等市政和环卫基础设施建设,超前规划、统筹实施,提高服务覆盖率和集中供应率。
努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积极实施山体治理,对药山、鹊山等山体进行保护性开发,打造景色怡人、文化气息浓郁的山体公园。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和窗口部位综合整治,积极推进“八乱”治理。深化对水、大气、噪音、扬尘等污染的治理,全面改善城乡生态环境质量。
把楼宇经济培育成重要经济增长点
大力发展服务业,对全区楼宇经济发展进行总体策划,以商业服务用房和写字楼为主,规划建设一批高档次、上规模的商住设施,重点引进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努力把楼宇经济培育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全区
- 济南市人大常委会任命刘新云为济南市公安局局长(2011-12-28)
- 济南市人大常委会任命刘新云为济南市公安局局长 (2011-12-28)
- 济南市人大常委会任命刘新云为济南市公安局局长(2011-12-28)
- 济南市人大常委会任免名单(2011-12-28)
- 济南市历城区超额完成农房建设任务(2011-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