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日报 济南时报 都市女报 当代健康报 人口导报
繁體中文
找别扭

华生:楼市限购令真正悲哀之处

http://www.e23.cn2012-01-05中国网

    摘  要:最近,为了调控楼市的投资投机需求,从北京开始各地纷纷推出了限购令,同时也引起支持和反对的不同反应。楼市调控关乎国计民生的大局,限购令也还在向更多的城市扩展,因此限购令之利弊大有理论清楚的必要。

  华生 知名经济学家

  原题:楼市限购令的错误与纠正

  摘要:限购令主要问题不是因为它属于行政手段,而在于是非颠倒,率先打击了它本来应当优先服务的对象,从而加剧垄断歧视和分配不公

  最近,为了调控楼市的投资投机需求,从北京开始各地纷纷推出了限购令,同时也引起支持和反对的不同反应。楼市调控关乎国计民生的大局,限购令也还在向更多的城市扩展,因此限购令之利弊大有理论清楚的必要。

  应当说最敏感而又最先对限购令作出反击的是生计受到威胁的部分房地产商及其代言人。他们上来就断言房价上涨只是因为政府土地供应不足,因此调控需求是搞错了对象,是要别人为政府的错误代为受过。客观地说,房地产商对限购令的冷嘲热讽既不奇怪,也没太大道理。因为一个巴掌拍不响。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价格是经济学的常识。房地产商比谁都更明白,房地产的黄金定律是位置,位置还是位置。而相同位置上的房产是垄断稀缺品,再增加多少新用地也无法完全和城市主城区那些区段的住房竞争。因此,房地产调控在增加供给,特别是大量增加公租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的同时,抑制投资投机需求应当说是第一次抓到了主题,走对了方向。因此,部分房地产商反对限购令,从出发点到理论依据,都并不靠谱。只是他们言词激烈,又有话语权,很受追逐眼球的媒体青睐而已。

  更多的人批评限购则是从反对户籍歧视和捍卫市场经济的角度提出来的。应当说这类批评就客观、中肯得多。当然也有一些单纯从市场经济普遍原理出发的人,一般地反对政府干预,反对行政手段,似乎搞市场经济政府就不该干预,就不能采用行政手段和在特殊情况下适当限制消费者权利。这样就多少削弱了自己的说服力。特别是大家都知道住宅既是基本消费品,又是投资品,存在着公民权利与财产权利的矛盾与平衡。一般地反对限购和政府干预,又并没有进一步解决问题的办法,只让大家相信市场经济的自身调节能力,这自然就很难得到多数人的认同。

  这样我们就看到不少人都表示了对限购令的支持。他们认为,限购令虽然是一项行政性措施,有一定的副作用,但限购直接压缩了需求,对楼市调控有立竿见影之效,为了遏制房价上升的势头,两害相权取其轻,故在总体上还应当肯定和欢迎。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清华大学李稻葵教授“论限购”的万字长文。他搬出了限购的经济学理论,认为“限购是常规调控手段失效的情况下所能采取的最后一剂药。在目前房地产价格持续攀高的形势下,限购就像给高烧病人的一剂退烧针,有其副作用,但无疑是必需的。”一向快人快语的财经评论人叶檀女士也挺身支持限购在“中国特色的半市场半行政经济”中的作用。李稻葵教授是我尊敬的同行和朋友,和叶檀女士春节前也才刚握过手,但事涉大是大非,所以恐怕还得明辨。

  首先我们应当肯定,限购令的出发点是限制住宅的投资投机需求,方向是正确的,这也是楼市调控以来开始切入正题的积极一步。同时,调控必须适合国情,可以采取多种经济包括行政手段,不必作茧自缚,这也不错。但是,做一件方向正确的事情并不是说可以不择手段、不计代价,特别是在明明存在很多更好选择情况下,非要采取这种与改革的方向完全相反、副作用极大而又只有一时表面功效的办法,那就属于弊大于利,得不偿失,实在只是楼市调控的下下策,应当立即叫停,而代之以更行之有效的经济手段和更公平的制度设计。

限购令的主要问题其实并不是因为它属于行政手段,而在于它是非颠倒,率先打击了它本来应当优先服务的对象,从而加剧了垄断歧视和分配不公。城市化本来就是农村人口转向城市、边远中小城镇人口向沿海和发达大城市移居的过程。因此,各国在城市化的加速转型期,优先要考虑和满足的,并不是原先已经在城市中安居就业的居民,而是外来移居人口。这才是城市化本来的真正含义。因为正是农村人口的城市化带来了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可能,正是移居人口的就业带来了城市的税收和繁荣。所以,许多成功转型的国家在这个过程中的楼市调控无论是用行政手段还是经济手段,倾斜的恰恰是移居城市的新就业者,而“歧视”的则是城市中已经有住房的居民。但我们的限购令正好相反,它保护城市户籍居民已有住房的人还可以再买房(所谓2+1,甚至N+1),对无房的弱势移居就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作者:华生   网络编辑:冯琳琳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