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至,延川县乾坤湾镇龙耳则村61岁的村民马宝银即将在自己宽敞明亮的新房里,迎来第一个农历新年。这两天,他用燃气自行供暖,新屋内暖烘烘的。
马宝银的老屋在龙耳则村下辖的老山自然村,那里山大沟深,距离如今的安置房有10多公里。“想要去趟村部,虽然路不算长,但那边不通公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来回走一趟要3个小时。”
交通不便使得马宝银自己种的玉米和蔬菜无法运出山村,他的小儿子患有先天性智力障碍,大儿子也曾遭遇车祸,家庭的牵绊让生活变得艰难。2017年,他的老婆又患突发性脑出血,让这位年过花甲的汉子,养家的责任更重了。
2016年,马宝银被认定为贫困户。2017年时,老山村的住户已经由最早的16户下降到两户。在2018年老山村的住户只剩下马宝银时,乡镇干部频繁到他家,劝说他搬离老家,搬到集中安置房里去。
搬进上下两层共计90余平方米的新房,马宝银自己只花了1万元左右,他当然愿意。如今他有42.5亩耕地退耕还林,每年享受6800元补贴,延长县农业局还流转了他家27.5亩的枣树,每年增收5500元。此外,妻子现在还享受每月1200余元的最低生活保障政策,他一家人已经在2018年实现脱贫。
让马宝银感到困扰的是,脱贫并搬家后怎样能不脱产业。村里打算给他公益性岗位,让他在安置房小区负责路面清洁工作,贴补一些家用。另外,他从信用社贷了3万元政府贴息贷款,决定新年自己还要经常回到老家的耕地里,靠种花椒和红枣开拓一番“事业”。“靠好政策脱了贫,自己不能总是等靠要,我要靠自己打拼未来。”马宝银说。
在乾坤湾镇温家塬村吕家山自然村,曾经的贫困户、67岁的村民马富宁因为要照顾患精神疾病的二儿子,所以没有选择像乡亲们一样搬离老家。当地政府并没有将这个偏远的村落忘记,即便这个自然村平时只有马富宁一户两人常住,政府还是在2015年投资200多万元,硬化了入村道路,解决了自来水上塬的问题。
2017年,马富宁的老屋被鉴定为危房,享受了危房改造政策。他告别了土窑洞,住进了新房。“过年时可能有的乡亲会回来上坟,前两天刚下过雪,我要赶紧把来村里的路清理好,方便他们过来,也想和他们聊聊天,叙叙旧。”马富宁说。
日常村里的卫生工作,也由马富宁负责。他说,等到未来乡村振兴了,肯定有人会再回来,他要给大家伙看好这个“家”。
去年5月,随着革命圣地延安最后两个贫困县延川、宜川脱贫退出,延安告别绝对贫困。数据显示,位于黄河沿线的乾坤湾镇76个自然村中,已经有34个因为脱贫攻坚战或其他原因而“消失”。
延安市市长薛占海表示,延安脱贫攻坚重心已转到脱贫成果的巩固提升,将坚持扶持政策不减、工作力度不减、资金投入不减、帮扶力量不减、督查考核不减,再立愚公志,确保老区群众小康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