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苦就不要当共产党员

2023-07-01 15:53:53 来源:大象新闻
责任编辑:田艳敏

  6月29日,95岁的红旗渠特等模范任羊成走了。

  “除险英雄任羊成,阎王殿前报了名。”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原大地上,就能听到这样的朗朗读书声。

  这位红旗渠建设者,修渠中,因“凌空除险”被人熟知。

  1965年和1966年,总干渠和三条干渠竣工通水典礼时,任羊成被评为“红旗渠建设模范”和“特等模范”。

怕苦就不要当共产党员

  【修渠:主动报名专业除险队,“凌空除险”】

  任羊成,因喝羊奶长大而得名。

  60多年前,林县(今林州市)缺水,在时任中共林县县委书记杨贵的带领下,林县人民开始修建红旗渠,后被称之为“人工天河”。

  1958年,为响应林县县委“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号召,任羊成和全村90余名社员奔赴南谷洞水库,推着小车,背着行李工具,锅碗炊具,加入到红旗渠建设中。

  别看他长得瘦小,工地上干活却是生龙活虎,人称“小老虎”。

  工地上,哪里艰险,任羊成就往那里闯,哪个活苦,他就拣那个活干。

  经过多年风化的悬崖峭壁,放炮后常有松散石头掉下来,常有浮石滚落下来伤人。

  1960年6月12日上午,红旗渠鸻鹉崖工地上,民工们正干得热火朝天,崖头上一块巨大的石头带着碎石流滚落下来,砸向施工的人群,瞬间牺牲9人,重伤3人。

  为确保施工安全,领导决定组织一支专业除险队,任羊成越是艰险越向前,他主动报名带头下悬崖播石除险,扫清障碍

  “我做过爆破手,给我几个人,我一定能完成任务。”任羊成找到领导,后来,他被大家推选为除险队队长。

  就这样,由任羊成率领的12名扒山能手组成的人工除险队,作为人类工程史上的一个特殊工种,在工地上首次亮相了。

  红旗渠工地上,最危险的就是凌空作业。

  除险队成立后,他终日带领队员们腰系大绳,凌空除险,扫除障碍,被群众称为“飞虎神鹰”。

怕苦就不要当共产党员

  进行除险作业时,他依靠一根绳子,像荡秋千一样,接近石壁,在与石壁接触的瞬间用钢钩除掉险石,遇到大的险石,就用炸药把它摧下,绳子随时都有可能被山石绞断,他也随时有可能跌入万丈深渊。

  事实上,“凌空除险”是需要团队合作的。

  除险时,三人一组,一人负责崖上下崭把绳,一人下崖除险,一人在地面指挥。悬在半空中的除险队员先用2米长的木杆铁钩子钩住崖壁,去挠松动的石头。

  山崖往往高达数十米甚至百米,没有对讲机,怎么上下互相联系?

  “暗号”是首选。下崖除险队员喊声“呜儿一”,崖上把绳的人就松绳;再喊声“呜儿一”,把绳人就将绳固定。如此交替进行。

  谁都知道,这是一项高危险动作,稍有不慎,便可能摔得粉身碎骨。

  【荣誉:修渠期间曾4次身负重伤,终获“特等模范”】

  红旗渠是干出来的,不是吹出来的。

  2022年10月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林州,走进红旗渠纪念馆。他指出,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记载了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

  不认命,不服输,任羊成就是这样一个人。

  在工地上,一无住房,二无道路,只是一片荒山沟,任羊成和民工们搭席棚,睡山洞,有的干脆睡在山崖下,天做被子地当床。

  引漳入林工程动工后,任羊成转移到红旗渠工地劈山修渠。

  一次,他爬上通天沟除险,失足跌在圪针丛里,当挣扎着爬起来的时候,脊背上扎满了尖尖的枣刺儿,忍着疼痛,又爬上山崖,坚持除险。

  晚上,房东老大娘和儿媳妇给他挑刺,一个钟头,挑了一手窝,却一声不吭。

  除险英雄任羊成,阎王殿前报了名。

怕苦就不要当共产党员

  在虎口崖除险时,当快要扑进凹檐里的时候,不巧凹檐顶掉下一块石头,砸在任羊成的嘴上,四颗牙齿横在嘴里,一阵麻木,鲜血顺着嘴角流下来,他取掉牙齿,忍着巨痛,一直坚持到完成任务从崖崭下来。

  工地领导让他去医院治疗,但他放心不下,惦念着自己不去除险,修渠民工就会多一分危险。第二天,戴着口罩背着大绳又上山崭除险。这种冒一人之险,保众人之安的无私奉献精神,一直被人们称颂。

  还有一次,一个巨大的塌方险石正在渠线的正上方,钢钩、大撬不敢去除,他就在工地上首创了赶山炮的方法,选好炮位,点着最长最慢火捻子。

  说时迟那时快,哗啦啦的大石流塌了下来,被乱石埋了个严严实实,第二天,他才慢慢地从死亡线上苏醒过来,这也是他修建红旗渠5年最大伤痛之一。

  在工地上,任羊成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65年和1966年,总干渠和三条干渠竣工通水典礼时,他被评为“红旗渠建设模范”和“特等模范”。

怕苦就不要当共产党员

  【守渠:建渠后担任青年洞管理工作,退休后仍不忘红旗渠】

  1960年至1969年,10万林县(今河南林州市)儿女在万仞壁立、千峰如削的太行山上逢山凿洞、遇沟架桥,风餐露宿,艰苦鏖战,一寸一寸,修成这座总长1500公里的人间天渠。

  “愚公移山,改造中国。”这是修渠时工地上最为流行的一句口号。

  河南名师、林州籍作家余文国表示,愚公移山并不等于蛮干,而是实干加巧干。

  修渠过程中,面对一个个困难,修渠人创造了许多土办法,解决实际问题,正因此,红旗渠精神16个字里才有“艰苦创业”四个字,创业也有创新、创造的含义在内。

  余文国介绍,林县人用整整十年时间,近30万人参与修改渠,最终修成红旗渠。被周总理誉为“人工天河”。

  红旗渠修建的10年间,任羊成带领着除险队员们一直战斗在凌空除险的第一线。

  “除险队长任羊成,阎王殿里报了名。” 工地上,民工之间还流传这样一句顺口溜。

  在梨树崖、老虎嘴、珩鹉崖、小鬼脸等悬崖绝壁上,都留下了任羊成凌空除险的雄姿。

  他长年累月地在山崖间飞来荡去,腰部被绳子磨出串串血泡,衣服和皮肉粘在一起,脱都脱不下来。

  一渠绕群山,精神动天下。

  “红旗渠”这一名称的命名,既是那个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发出的最强音,也是任何一个时代精神宣传最好的通行证。

  任羊成在红旗渠上干了一辈子,1966年,红旗渠建成后,他就到红旗渠青年洞管理段工作,一直到1988年退休。

怕苦就不要当共产党员

  “可不能忘了红旗渠!”退休后,他经常念叨这句话。

  “他们都是生动的教材。从他们身上能学到很多精神,鼓励我们永远向前。”在红旗渠精神研究会秘书长、河南省委红旗渠精神宣讲团首席讲师申军昌看来,红旗渠修渠背后故事还有很多。

  申军昌说,修渠中涌现出众多平凡英雄,只要一有空,他就去走访。

  【追忆:不只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时代集体的英雄符号】

  任羊成,不只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时代集体的英雄的符号。

  2023年4月,河南文心出版社出版《红旗渠是怎样修成的》一书,任羊成的事迹曾被记录到书中。

怕苦就不要当共产党员

  《红旗渠是怎样修成的》作者之一、河南名师、林州籍作家余文国原本近期想去拜访任羊成,但却突然获知其去世这一消息,感觉有些遗憾。

  “我很震惊,也很悲痛!”余文国说,6月28日,他刚见另外一名修渠英雄张买江,被告知任羊成身体不乐观,已经躺在床上了。

  余文国并未见过任羊成。但他又觉得早已神交已久。

  “从小就听父母说过任羊成。”余文国说,他老家也在自古城村,与任羊成同村。

  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红旗渠后,余文国与另一名林州籍作家杨军开始着手创作《红旗渠是怎样修成的》一书。

  “我写到青年洞时,把笔放下,我想起了当年大年三十那天晚上,任羊成和工友们正在太行山上,要凿通青年洞的第1个界面。”余文国介绍,他仿佛看到了当时的场景:当他们打通时,拨通了杨贵书记的电话,杨贵紧握电话线的手都在颤抖,他不停地说“代表县委感谢你们,感谢你们,感谢你们。”而此时,太行山脚下,林县的一个个村庄,已经开始能够听到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可谁能想到,在这茫茫黑暗包裹的太行山上,任羊成和工友们立在太行山巅,用隆隆的炮声迎接新年的到来。

  这样的场景,同样会出现在杨军的创作过程中。

  “以任羊成为代表的老一辈修渠人,他们身上的精神无数次让我掩卷沉思,泪流满面。尤其当我走在横亘在半山腰上红旗渠岸,看着那直冲云霄的悬崖,难免会不自然地回想起60多年前的火热场景:太行山上红旗招展,一群人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他们一排排一队队,井然有序,有的在运输石块,有的在打钎,还有的在准备午饭……他们逢山凿洞、遇水架桥,展开了与自然的较量。”杨军说。

  为了子孙后辈,宁愿苦干不能苦熬,任羊成和工友们用十年时间硬是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造了震惊世人的人间奇迹——红旗渠。

  “提及红旗渠,任羊成是绕不开的标签。”杨军说。

  今年4月23日,余文国和杨军都参加了林州万人阅读大会,作为受邀代表,他们坐在第1排,同排的,还有任羊成,张买江,李改云等修渠人。

  “当时我有一种冲动,想走上前去问候,表达对他们的敬意。但我又生怕惊扰了他们,便只好在旁边默默的看,我看到的是一座座太行丰碑。”余文国说,那天晚上,当任羊成出现的时候,上万师生不约而同全站了起来,不停地鼓掌。

  余文国认为,那时,任羊成便是大家心目中的英雄,是孩子们眼中最亮的那颗星。

  总有一种精神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激励我们不断前行。余文国说,这次会抽出时间送英雄最后一程。

责任编辑:田艳敏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