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田野的想象,能滚动多远?
六月的第一个脚印落在田野,青绿起伏间,无限生机涌动。6月1日,“文化赋能乡村共富”萧山“乡村有π”暨党湾镇第二届围垦稻虾乐享季启动仪式在萧山区党湾镇庆丰村稻虾共养基地举行,一场充满喜悦和活力因子的丰收盛会拉开帷幕。
与陈旧印象中有些朴素的乡村活动不同,这里不仅有着接地气的钓龙虾、手作等环节,还有稻田集市和夜间音乐会等诸多时髦元素刷新着人们对农村的认知。
“萧山农村现在这么潮了吗?”
被活动吸引,感慨着农村变化之大的游客,纷纷涌入集市,随着乐队演奏的音符摆动双手……大家惊喜地发现,原来,一直以来被赋予“土味”的稻田也能和“潮流”那么搭。
“农村大有可为”已成共识
乡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脉所在,承载着中国人最深沉的情感。在萧山,关于农村的微小变化,都是社会关注所在。
党湾镇举行的这场别具一格的“户外盛宴”,背后代表的不仅只是活动本身,更像是一场来自田野的宣言。
过去,乡村一直被认为是古老、缺乏活力的。而在近十年间,人们发现,乡村不再是人生无奈的选择之地,无数蓬勃力量涌入其中,在政府、民间的联手推动下,一场轰轰烈烈的巨变正在田野上发生。
今日之萧山,自下而上的变化席卷了田间地头。
以党湾镇为例,这片“金色沙地、美丽田园”上,不仅有厚重的围垦文化,更有乡村共富的希望,近些年,党湾围绕“稻虾IP”不断做大文章,在一声声吆喝中,奏响了党湾农业传统文化、现代化农事服务、农产品深加工、农文旅等“接二连三”统合发展的现代化农业华章。
党湾乡野的土地上正涌现出一批批年轻的代表,在新时代赛道上绘就全新“乡村梦”。“95后”虾塘塘主吴雨梦,用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在镜头面前把萧山小龙虾产品呈现在全国网友面前;“农二代”王军伟将农业与科技融合,用新技术、新设备改变了传统农耕方式,让农业生产更为高效安全;“全能女车手”诸沙沙不断申请项目,大力进行新品试验,打响了萧山本土大米品牌。他们从不同角度拓展着乡村文化内涵的广度与深度,助力农业提质升级。
不仅如此,通过本土文化元素的挖掘,党湾的一道道“风景”还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萧山围垦历史陈列馆、亚运公园、勤诚公园、稻虾基地等载体让绵延在土地上的文脉有了具象的呈现。此外,正如当天活动中,稻草、龙虾、草垛等极具本土特色的场景,在美食DIY、研学、绘画等现代化创意的加持下,以文旅融合的方式,给予了游客更为丰富的体验,拓展了乡村文化的实践性。
事实上,党湾只是萧山高质量发展路上众多新农村变化的一个缩影,从田间到“IP”再到共富路,在文化光辉下,越来越多的乡村正绽放出独有的光彩。
如今,乡村是新型的、美好的、有趣的。“农村大有可为”已成为一种共识,乡村文化元素正在被挖掘发现,甚至被重新定义。
“乡村有π”演绎无限可能
乡村的未来正变得更可期。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迈入后亚运时代的当下,萧山正围绕“产城人文”深度融合的主线,通过不断擦亮特色文化品牌,推动文创企业及项目落户等方式,大力推进“文化强区”建设,让文化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
文化盛则乡村兴,乡村兴则萧山强。无疑,时间为乡村叙事注入了全新注脚,在延续围垦文化、运河文化等优秀乡土文化的同时,萧山正在创造更多可能性。
此时,当我们再回过头看文章最初的疑问,答案指向一个神秘的数学符号“π”——
“π”是数学符号圆周率,有着“无限”的意喻。乡村广袤,赋予了每个人大展拳脚的沃壤,在这片土地上,随时随地都在演绎全新的故事;
从另一方面,“π”亦可与“派”谐音,有“特色”之意。在萧山,各个农村一村一品、自成一派,各美其美的同时又美美与共,最终汇聚到一起,成就美好萧山。
活动现场发布了“文化赋能乡村共富”萧山“乡村有π”计划,即一组文学佳作、一组摄影美图、一次融媒推介、一场特色文化鉴赏、一批研学线路、一次好物展示、一次主题亮相、一个乡村文化智库,共8种“文化+融媒+服务”的形式。
计划结合了当地人文、旅游特色和当地特色农产品,通过打造一场集展示、体验、互动于一体的文化盛宴,持续扩大乡村品牌影响力,深化当地农文旅品质,将当地乡村特色主题化、符号化和形象化,为萧山区乡村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力。
未来,“乡村有π”计划将在田野上谱写出一首为民之诗,探索出文化赋能乡村共富的新样本。
传承萧山历史文脉,讲好萧山乡村文化故事的道路从来没有终点,随“乡村有π”计划的发布,越来越多的人将来到萧山,探寻这座城市的魅力。
可以预见的是,广袤田野上,全新的“浪潮”奔涌,奔竞的“浪花”正在描绘出一幅属于萧山的最美丰收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