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记者 王瑞欣 摄影报道)初夏时节,和煦的阳光洒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沙柳河畔,“湟鱼家园”内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半河清水半河鱼”的奇特景观令人忍不住驻足观赏,为之赞叹。
湟鱼洄游,在青海不仅是一场生命的奇观,更是一场展现生态保护的生动实践。湟鱼的学名叫青海湖裸鲤,由于性腺发育需要水流的刺激,洄游的青海湖裸鲤在人工修建的阶梯式河坝上逆流而上,生命的顽强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青海湖圣泉湾景区担任保洁工作的桑吉告诉记者:“景区建成开放后我就来上班了,每个月3500元的工资减轻了家庭负担,和之前相比我现在的日子过得真是幸福得很呢!”像桑吉这样在家门口就实现就业的牧民群众还有很多。为了创建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青海湖示范先行区,刚察县委、县政府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先后建成开放4个特许经营观景点,不仅有效保护了湟鱼的栖息地,也为前来观赏的游客提供了良好的生态体验区。“景区建成开放后,我们从周边村子招聘牧民担任保洁员和安保人员,除了日常的工作外,这些牧民还自发成为了景区生态保护义务宣传员。看见游客乱投喂、有不文明行为等,他们都会上前劝导。大家越来越重视对湟鱼的保护,也实实在在感受到了生态保护带来的红利。”刚察县仙湖旅游投资开发经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保学才告诉记者。不仅如此,记者还了解到,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湟鱼洄游通道,这里的牧民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五月骑马不过河”,因为他们担心马会踩到河中正在洄游的湟鱼。同时,他们还自发组成巡护队解救搁浅的湟鱼。就连曾经以捕鱼为生的渔民,也早已放下手中的渔网,成为打击盗捕违法行为的志愿者……
青海湖畔,除了珍贵的鱼类资源,普氏原羚、各种鸟类也是碧蓝湖水上的一颗颗璀璨明珠。如果说对湟鱼的保护是一个起点,那么在刚察县哈尔盖镇的“羚羊小镇”科普教育基地和自发救助普氏原羚的索南才让、周增本兄弟演绎出的故事,就是生态保护发展线上的闪光点。它们连点成线,熠熠生辉,让生态底色更加浓郁。采访团来到“羚羊小镇”科普基地已是下午,担任讲解员的才让羊措精神饱满,从外形特征到生活习性,从保护措施到种群增加数量,才让羊措都如数家珍。每每说起普氏原羚,这个有些腼腆的女孩子眼神里一下子就有了光彩,她对这种生物的爱怎么都遮掩不住。她告诉记者,开始自己也只是科普馆的一名检票员,但每每听着同事们向游客介绍普氏原羚,她的内心就像有一团火在燃烧,于是她主动请缨希望也能成为一名讲解员,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普氏原羚。“自从担任了讲解员,我自己对普氏原羚有了更深的认识。最令我骄傲的是,我的家人、我身边的朋友,也在我的宣传下对这种高原精灵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热爱。”才让羊措说。
2007年12月27日,刚察县哈尔盖镇建立了国家首个普氏原羚专属保护区——“青海湖普氏原羚特护区”。2009年9月,“刚察县青海湖普氏原羚特护区保护站”正式挂牌成立。区域总面积达到161.8平方公里,区域内有稳定的7个普氏原羚种群。据官方统计,如今的青海湖畔普氏原羚种群不断扩大,监测数量达到3000多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