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6点,冬春之交的潍坊天色尚早,寿光市雪静果蔬有限公司的办公室里,经理刘洪江和伙伴们已经开始与远在新疆的销售团队对接当天的蔬菜需求量;7点,工作已切换到订货模式,刘洪江向遍布寿光的二十多个合作社沟通蔬菜需求,农户们接到订单后,立刻开始采摘、分拣;8、9点的田头,一筐筐新鲜的菜椒、西红柿、西葫芦等被装上小货车,向着雪静位于昌寿路的仓库驶去。傍晚时分,两辆17.5米长的大货车被装得满满当当,裹得严严实实,载满希望缓缓驶出仓库,开启了50多个小时的旅途,驶向此次的目的地新疆。
这就是山东潍坊蔬菜贸易商的“24小时”。
数字货运平台运满满数据显示,2024年,潍坊蔬菜通过平台发货的吨量达到950万吨,位列潍坊发货总量的第四位。
在潍坊,蔬菜产业不仅是农业的支柱,更是这座城市经济腾飞的有力引擎。这里有着全国最重要的蔬菜集散中心,每年数百上千万吨蔬菜从这里出发,走向全国各地乃至海外。物流作为不可或缺的角色,助力潍坊蔬菜走得更远、更快。
AI数字货运:从田头到仓库运费省60%
AI巡检、AI种业、“区块链+蔬菜”打造农产品无忧溯源……潍坊蔬菜近几年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使用AI让蔬菜生产更加智能高效,而在蔬菜运输上,贸易商、合作社实际上也早已与AI“触电”——他们日常赖以调车的运满满,便是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的数字货运平台。父辈的扁担挑子,如今变成了数据驱动的智慧供应链。
对于蔬菜贸易来说,市场的需求、价格千变万化,物流时效就是生命线,数字货运为这条生命线保驾护航。“从田头到口岸,慢一分钟都可能卖不上好价,慢一小时都可能烂一车菜。”刘洪江的这些痛点,也是整个蔬菜产业的痛点,加快了以雪静果蔬为代表的蔬菜企业拥抱数字货运的步伐。
“运满满平台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在刘洪江看来,在蔬菜收获季节,公司需要大量的车辆将蔬菜从田间运往仓库。过去,找车难、成本高一直困扰他们。而现在,通过平台,可以快速发布用车需求,附近的司机会第一时间响应,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有时候响应速度比打车还快”。刘洪江算了一笔账,如果自己雇佣司机,工资、油费每个月需要四、五万,使用运满满平台后,一个月运费只要一万五,田间-仓库段的运费节省了60%都不止。
而在仓库-霍尔果斯段的运输,雪静公司长期合作的货站之一——雨通物流负责人杨树东也表示:“有一些司机是常年专门给这些边贸公司往各个口岸运货的,但当这些司机在外面跑车的时候就会用运满满调车。”除了雪静,雨通物流还服务了十几个蔬菜贸易客户,蔬菜成熟高峰期的时候,用车需求集中,或是节假日输车司机休息时,格外需要货运平台的加持,“过去拼人脉,现在拼平台。”在被称为“AI算法变革元年”的2025年,运满满也宣布正探索用AI进一步提升车货匹配和运力调度的效率,帮助货主降低物流成本,帮助司机提车效、更赚钱,为行业创造长期价值。
“潍坊模式”书写农业新范式
刘洪江谈到,围绕着潍坊的蔬菜产业,形成了种业-育苗-农田建设-种植-采购-包装-贸易的产业链。而把这条链上的各个节点“牵连”到一起的,正是物流。随着数字货运平台的发展,物流实现了降本增效,使产业运输更具有确定性,也反过来进一步推动了产业的发展,带动了链条上的就业与共富。
潍坊蔬菜产业的实力不止于产量。作为大型蔬菜集散地,众多蔬菜还会经由潍坊,到达更广阔的市场。运满满数据显示,经由潍坊集散的蔬菜中,大葱,土豆,洋葱,南瓜,姜成为“流通之王”,内蒙,河北,云南,江苏,甘肃等地的蔬菜经由潍坊集散最多,是往潍坊发货最多的五省。潍坊是名副其实的全国农产品“超级枢纽”。而也正如行业观察者所言:“当种菜用上AI,运菜靠算法,中国农业的黄金时代才真正开始。”
潍坊蔬菜与运满满的相遇,不仅是潍坊蔬菜物流效率的跃迁,更是一场农业现代化的范式革命。在这片诞生了“潍坊模式”的土地上,科技正让古老的农耕文明焕发新生——每一车满载的蔬菜,都是中国乡村振兴与数字经济的交响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