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和疑似病例还在逐日增加,但这些天来也有越来越多的患者经治疗而痊愈出院。
由于病毒传播还在蔓延,这些康复的患者出院后可能会再次接触到病毒,那么他们会二次感染吗?
7日,安徽省新型肺炎患者治愈出院。来源:@央视新闻
此前,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邱海波表示,现在已有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人的监测,这些病人感染两三周后就可产生抗体,尤其是痊愈病人。一般抗体会持续半年或更长,所以半年内再感染可能性非常小,除非病毒又变异了,但目前还无证据。
免疫学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副所长黄波表示,一般不会出现二次感染,由于病毒会变异,二次感染也有可能发生,但概率会非常低下。这主要是由机体免疫系统的本质以及病毒变异的部位所决定。
抵抗病毒
我们有两道防线
这一切得从免疫功能讲起。
人类免疫系统由固有免疫系统和获得性免疫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当病毒入侵机体,比如新型冠状病毒侵犯呼吸道黏膜,固有免疫系统中的巨噬细胞迅速“吃掉”入侵的病毒,同时自然杀伤细胞也会攻击病毒感染的组织细胞。如果固有免疫防线没有被病毒攻破,免疫反应就会到此为止,病毒也就被打败了。
如果固有免疫防线不幸被攻破了,不能控制局面,获得性免疫就会马上启动。获得性免疫是由T细胞和B细胞所介导,这两类细胞通常定居在机体的淋巴结和脾脏。
如果病毒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脾脏,就会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同时侵犯组织的病毒也会在组织中遇到树突状细胞(一类重要的固有免疫细胞),病毒成分被树突状细胞摄取后,会经过组织上的淋巴管进入淋巴结,进而激活T细胞。除了树突状细胞,病毒颗粒本身也可以通过淋巴管进入淋巴结,激活B细胞,诱导抗体产生。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体内T细胞和B细胞一旦激活,其消灭病毒的能力极其强大,并且两者显示出完美的协同作用。B细胞活化后转变成浆细胞,浆细胞大量释放能够识别病毒的抗体,抗体立刻进入血液和组织间液,通过结合病毒,阻断其感染周围的细胞,同时增强吞噬细胞对病毒的吞噬。抗体的作用广泛、迅速且强大,但是抗体不能够进入到细胞内,对已进入到细胞内的病毒,抗体是无能为力的。
“消灭躲藏在细胞里面的病毒才是机体或者说是免疫系统面对的最大挑战,而这个艰巨的任务是由T细胞来完成的。”黄波强调。
与B细胞释放抗体不同,T细胞一旦武装起来,离开淋巴结奔赴战场,进入病毒所在部位,就会在该部位识别病毒感染和未被感染的细胞,进而选择性消灭病毒感染的细胞。结局是,感染细胞在死亡过程中,其胞内的病毒也一同被消灭了。
免疫记忆能够防止二次感染
那么,T细胞和B细胞清除完体内的病毒,它们会怎么样呢,会不会兔死狗烹?“要想回答这样的问题,我们需要弄清楚T细胞和B细胞最初发生过什么。”黄波说。
在淋巴结和脾脏,尽管T细胞和B细胞数量很多,但是能够真正识别病毒的T细胞或B细胞的数量却极少,这种细胞在免疫学上被称为病毒特异性T细胞或B细胞。
为了应对凶险的病毒入侵,这些数量极少的特异性T、B细胞在被激活时,要进行数量扩增,这种扩增是非常庞大的,如一个特异性T细胞完全激活,可以扩增出10万个相同的T细胞,这些扩增出来的T细胞免疫学称之为效应性T细胞。
当效应性T细胞和B细胞完成任务将病毒清除后,95%以上的效应性T细胞、B细胞会迅速死去,只有不到5%的细胞能够逃过死亡的命运,在机体内存活几年、几十年乃至终身,这些细胞称之为记忆性T细胞或记忆性B细胞。
通俗地讲,这些记忆性T细胞或记忆性B细胞第一次见到病毒后,多少年以后再次遇见该病毒,仍能够一眼认出,从而启动记忆反应。记忆反应的速度如同固有免疫反应一样迅速,可以将再次入侵的病毒迅速控制住。
由于当前缺乏特异性抗病毒的药物干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康复基本上完全依赖于机体的免疫细胞,特别是激活的效应性T细胞和B细胞。一旦将病毒控制住,这些活化的T细胞、B细胞绝大多数将会进入死亡程序,仅有极少部分存活下来,转变为记忆性T细胞、记忆性B细胞,保护机体避免二次感染。
有趣的是,抗病毒的抗体在血液中存在时间可以从几周到几年不等,这是B细胞的变化所导致的。B细胞本身不生产抗体,但是B细胞活化后可转变为浆细胞,抗体就是由浆细胞生产的。浆细胞通常存在于淋巴结、脾脏等部位,但是B细胞在转变过程中,还可以转化出一类数量较少的长寿命浆细胞,它们定居于骨髓,持续地分泌抗体,这是抗病毒的抗体在血液中较长时间存在的根本原因。
病毒变异造成二次感染的概率很低
“机体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一旦免疫记忆形成,记忆性T细胞、记忆性B细胞就会在体内长期存在,时刻监视最初感染机体的冠状病毒再次入侵,防止二次感染。”黄波强调。
那么,在目前疫情严峻形势下,已感染的患者痊愈后,是否绝对不会发生二次感染呢?
“由于病毒会变异,二次感染也有可能发生,但概率会非常低。”黄波说。
他解释,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RNA,由4种核苷酸线性排列聚合成,其在人群中传播,依赖于RNA在细胞内复制,然而RNA复制却不是绝对完美的,有低概率的个别核苷酸排列顺序出现差错,此即为病毒变异。
病毒变异会导致四种结局:变异部位与记忆性T细胞、记忆性B细胞识别的部位不同,病毒依然受抗体和T细胞攻击,无二次感染;变异的部位发生在抗体识别的部位,抗体无效但T细胞监视存在,无二次感染;变异的部位发生在T细胞识别的部位,T细胞无效但抗体有效,无二次感染;变异的部位同时包括了抗体识别的部位以及T细胞识别的部位,抗体和T细胞均无效,先前感染过的个体接触此变异的病毒可发生二次感染。
“总之,由于出现上述第四种情形的概率甚低,因此,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痊愈后,再次接触到病毒,通常不会发生二次感染。”黄波说道。另外,这些患者在痊愈时,其体内的病毒应基本上已被抗体和T细胞清除干净,此时痊愈者本身的传染性风险大大降低,其出院后理应无需再隔离14天。如果心理难以接受,患者出院后可以隔离2-3天,进一步确保患者无传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