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荆州开通心理热线、编写手册、组建微信群,对一线医护、病患及社区居民开展心理援助服务
李刚英在家接听求助热线。受访者供图
医护人员正在为确诊患者治疗。荆州市胸科医院供图
“看着生命被疫情吞噬,让我觉得当医生很无力。”说完这句话,王晓雪(化名)大声哭了起来。
2月7日,心理咨询师李刚英接到王晓雪的求助电话。对方称,大年初一,她被医院紧急召回,已连续工作多日。最近几天,出现呼吸困难、头晕等疲劳症状,再加上抢救病患时,联想到自己的家人,她的情绪瞬间崩溃,无法自控。“作为一个医生,我真的想要救死扶伤,但没想到疫情会这么严重。”王晓雪说。
电话这头,李刚英认真听王晓雪倾诉,并不断安抚她的情绪,赞扬她在一线的坚守。双方聊了55分钟。挂电话前,王晓雪笑着说,“谢谢你,我好多了,明天我会继续战斗。”
常住人口570余万的荆州,“封城”超过20天了。截至2月14日24时,荆州市累计病例1478例,疑似病例579例。随着疫情的发展,部分一线医护人员、市民出现焦虑、恐惧、冲动等情绪,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新京报记者从荆州市委宣传部获悉,疫情发生后,该市最早一批开通心理咨询热线。荆州市社会心理学会会长舒闻铭介绍称,早在1月28日,荆州市便开通了12355青春守护公益心理援助热线,30名心理咨询师24小时对一线医生、医院病患及社区居民,开展心理诊疗服务。
截至2月14日,荆州市社会心理学会统计,已有超过1500名市民通过热线、微信等途径向他们求助。除此之外,新京报记者了解到,荆州市精神卫生中心组建的心理危机干预团队、荆州市社会心理学会组建的心理援助小组,也面向全市提供心理援助服务,累计参与的心理咨询师超百人。
“人们被负面情绪包围时,急需一缕阳光。这时,心理疏导尤为重要。”参与心理诊疗服务的李刚英说。
“没说几句话,他们就会失声痛哭”
刘昌华和他的同事们,已经连续工作了三十多天。
1月7日,荆州首例确诊新冠肺炎患者,被送往荆州市胸科医院就诊。作为感染科主任,刘昌华负责接诊。随着疫情的发展,该院被确定为荆州市定点医院,住院部五层楼全部被当作隔离病房。
院方要求,医院专家必须在两小时内对疑似病患进行会诊。在这种情况下,会诊到凌晨1点钟,是刘昌华工作的常态。“我还吃得消,我们多坚持一天,就有更多的患者得到医治。”
高强度的工作,除了体能考验,一线医护人员还要面临心理上的压力。
荆州市胸科医院早已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2月6日,医院院长给荆州市社会心理学会打电话说,“现在医院一些患者情绪很不稳定,一线医护人员在高强度工作下,心理压力很大,希望社会心理学会派心理咨询师,给医院各类人员进行心理疏导。”
第二天,二十多名心理咨询师自愿报名,参加心理援助工作。当天下午,荆州市社会心理学会把刚刚编写完的《疑似患者心理援助手册》和《一线医护人员心理援助手册》第三版,送到了胸科医院护理部。
2月9日,市社会心理学会组织了一场与医护人员面对面的心理团辅活动。他们组建微信群,公布了手机号码,并告诉一线医护人员,有需要可以随时打电话。
“说实话,医护人员面临的问题,对于我们咨询师来说,冲击也比较大。”荆州市社会心理学会常务理事、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李刚英说,刚接到热线任务的时候,全国确诊数据正在急剧上升,医护人员连续工作数天,每天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要克服生理不适,有时候还要面临可能被感染的风险。就算偶尔轮休,也要被隔离在外,不能与家人相聚。
此外,医护人员的心理,会随着患者人数增多、病情变化,发生起伏。“一系列的压力,会让他们也有恐惧、委屈、无奈,会有悲观的心理,觉得医治过程力不从心。”李刚英说。
李刚英接过很多次医生打来的电话,“基本上刚接电话没说几句话,他们就会失声痛哭。”这时,她会耐心听对方倾诉,不断安抚他们的情绪,通话时长常常在一个小时左右。
李刚英也有无力的时候。她说,医护人员面临最多的问题,就是防护物资短缺。“当自身安全无法保障时,还要咬牙坚守一线,心理压力有多大可想而知。”因此,心理咨询师会帮他们打听物资捐赠的渠道。
此外,一线医护人员长期面对确诊患者,常常要承受患者的负面情绪。心理咨询师每次给他们做完心理疏导后,会进行评估。如果效果不好,还会安排第二次、第三次心理疏导。
1500多名求助者
随着疫情的发展,一些市民出现焦虑、憋闷、易怒、恐惧、冲动等情绪,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和困扰,急需心理疏导。
1月28日起,荆州市开通了12355青春守护公益心理援助热线。市社会心理学会也建立了12355心理服务队和微信群,集合全市优秀的心理咨询师和专家,开展对市民的心理援助服务。
李刚英是其中一员。如今,她每天早上8点开始接听电话,常常忙到晚上10点。每通电话最长1小时,最短半小时,一天平均接听8-12小时。除此之外,心理咨询师还在社区建立了心理援助微信群。其中,李刚英管理6个微信群,覆盖1000多名市民。
很多求助电话来自疑似患者。李刚英说,很多疑似患者在隔离观察期间,一直焦灼等待结果,非常恐慌,“接起电话来,就能听到对方的喊叫。”
“我害了家人,他们被传染了怎么办”、“我的父母年纪大了,扛不过去怎么办”。这些话李刚英经常能听到,“人们被负面情绪包围时,急需一缕阳光。这时,心理疏导尤为重要。”
“我去买水的时候,与一辆从鄂A牌照下来的人擦肩而过,虽然我屏住呼吸很快跑了,但我一直在想,他会不会带有病毒呢?会不会传染给我呢?每当我想到这个,就头昏难受。”
最近几天,李刚英接到过多起类似的求助电话。咨询者以女性居多,因情绪过度紧张,他们把身体细微变化放大了,常常感觉自己染上了新冠肺炎。
30岁的刘玉(化名),近期出现严重的躯体症状,这种症状和新冠肺炎患者病症极其相似。她曾去医院做过两次CT检查,结果均显示肺部情况良好。
刘玉不相信,一回家,就把自己关在二楼。父母不断开导她,但她总是觉得父母不爱她,“明明病了不带我去看,放任我病死”。
2月7日,李刚英接到刘玉父母的求助电话。此后一周,她连续为刘玉做了三次心理疏导。李刚英为她分析了情绪症结所在,还给她布置了运动任务。很快,刘玉的躯体症状开始好转,焦虑情绪也有所缓和。
据荆州市社会心理学会统计,截至2月14日,通过手机向他们求助的人达到600多人,通过微信的求助者900多人,其中包含1000多名成年人,500多名未成年人。
隔离病房的心理关怀
对患者的心理疏导也不可或缺。
荆州市胸科医院内四科护士长廖媛媛说,自2月1日起,病区开展了新冠肺炎病人关怀服务。廖媛媛和她的同事建了微信群。身处隔离病房的确诊患者,都在这个群里。他们有任何疑问,都可以通过微信群,随时向医生咨询。
廖媛媛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性,家属无法探望。病患没有家人陪伴,独自住在病房,很孤独。身体不适,加上铺天盖地有关疫情的信息,造成他们心理恐惧。
这个微信群,几乎24小时都有医护人员在线。他们会及时对患者进行安抚。病友之间也会通过微信群相互鼓励、打气,这样一来,患者们越来越有信心。
此举取得成效后,胸科医院另外4个病区,也相继开展了心理关怀服务,一线医护人员用不多的休息时间,为确诊病患搭起了沟通渠道。
今年54岁的周云(化名)在第四病区治疗。2月2日,老伴送医被隔离的第二天,她也出现了相关症状。入院没多久,她被确诊为新冠肺炎。
发烧呕吐、身体不适加上对疫情的恐惧,周云的精神状态一度变得很差。医院的院长去探望过她。“(院长)说我只是轻症,不要紧,一定能治好,给了我很多信心。”周云回忆。
后来,她加入了医护人员心理关怀服务的微信群。身体、心理方面有任何不适,她都能随时在微信群,得到医护人员的解答。
如今,她每天按时吃药、输液,和家里人视频,和病友交流,她还在病房里跳起了最爱的广场舞。老伴那边,也传来病情稳定的消息,这让周云越来越有信心,“我要积极配合治疗,等待出院那天,和家人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