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帮照顾老年病友:我希望医务人员都好好的
3月8日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 小雨
周松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骨科护士
3月5日,是第57 个纪念雷锋的日子。清早天刚亮,当我们像往常一样穿梭在病房的时候,我们发现了温馨的一幕:16 床的年轻患者正在为15 床患者洗脸梳头,喂水,更衣,翻身……动作娴熟和轻柔,眼神慈爱而充满同情。看起来是那么自然和亲近!
我愕然:15 床是前二天刚从福利院转来的一位老年痴呆患者,他性格古怪,晚上经常哭闹着要回家……而且不配合我们的治疗。
正在我疑惑的时候,负责生活护理的小汪说:“嘿,你看原来他儿子来了,难怪这几天吃的香,睡得好,气色不错,人也精神多了!”护士小陈说:“是啊,他儿子好细心啊!每次我们来做生活护理时,他都早早的安排好了,对他爸真好!”
但我知道:他们仅仅是同住一房的病友。经过简单交谈,我了解到,16床是某报刊发行部门的工作人员,经过前期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目前症状已基本好转。15床的老人跟他爸爸年龄差不多大,看到这样的老人,他便想起了自己的爸爸和奶奶。
“我以前曾经照顾我奶奶的,你看我都是熟练工种啊。”他开玩笑说,“也许是缘分吧,这个爷爷虽然性格古怪,但非常听我的话,你看他喜欢我给他洗漱,喂饭,穿衣……感觉他没有了惊慌和恐惧,很信赖我。”
我轻声地问15床爷爷:“他是您儿子吗?”爷爷说:“是的,他是我的小儿子。”过了一会老人又自语道:“不是的,但他比我的儿子对我还要好。”
在这疫情还在施虐的时刻,多数的患者都在为自己的病情而考虑,焦虑,不安和恐惧,甚至迷茫,而16床的病友却充当起了病房里的志愿者。
我不解地问道:“你为什么会主动的去帮助他呢?是我们做的不好吗?”他笑着回答:“看到你们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一刻也不停歇地为这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耐心救治和服务,你们才是真正的英雄!我愿意为你们分担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希望你们医务人员都好好的。一个都不要倒下!”
这一刻,我愣住了,一股感动顿时涌上心头,泪水和雾气交织在一起……
武汉是我们的城
3月8日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 小雨
陈景三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内科三党支部书记
武汉是我们的城,
这里有我们的家、也有我们的亲人,
新冠病毒来了,让武汉人出不了家门。
武汉是我们的城,
这里不只有武汉人、
也有来援助的异乡人,
携手抗击新冠, 让我们众志成城。
武汉是我们的城,
这里有英雄们奋战、也有亲人们守城,
期待英雄们凯旋, 让我们中没有少一人。
武汉是我们的城,
这里将重现往日的笑脸,
打开我们的城门,
共同付出所有,
感恩陪我们走过来的每个人。
加固“房子”抵挡暴风雨
3月8日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 小雨
姜利 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
作为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在1月25日已赶赴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开展救治工作。从到达武汉至今,我已经在金银潭医院奋战了40多天。
在抗疫一线,我向国家提供了研判建议和应对良策。我参加国家卫健委组织的医院巡查,赴6家医院每一个病区、每一间病房筛查,针对危重患者给出明确医疗建议。我们经常一天走十几个病区,并完成书面巡查报告,汇总危重患者情况及存在问题。我利用晚上回驻地的时间,参与撰写了“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管理专家推荐意见”“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呼吸治疗流程专家建议”,为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救治提供参考。
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救治非常具有挑战性,而我们所做的ICU工作就像“加固一个房子抵挡暴风雨”,争取时间恢复防御系统,进而清除病毒。
图为姜利(左一)在武汉抗疫一线
令我欣喜的是,病房里总会有“稳压器”一般的战友。这天我所在的组有两个“大活”,一名肾衰患者要做血液净化,另外一名则要进行最危险的操作——气管插管。大家整理好医嘱后就开始全副武装,查完房后兵分两路开展工作。一位个子不高的男护士操作手法娴熟,一个多余的动作都没有,活干的让人看着极其舒服。操作的同时还不停安慰一旁新来的护士和屋子里焦虑的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时,管床的小伙子义无反顾地戴上防护头套,像个勇士一样完成了危险的操作,淡然镇静。
(来源:科技日报 记者 陈瑜 马爱平 约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