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组织之力筑脱贫之基——红色党旗引领绿色发展

2020-04-17 18:28:33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田艳敏

  新一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开展4年多来,安康市贫困人口由58.17万人减少到3.34万人,累计减贫54.83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3.5%降到1.3%。2019年,安康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8196元增加到10475元,首次突破万元大关,今年实现了全域脱贫摘帽。

  “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和‘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重要要求,围绕发展产业这个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坚持把党的力量挺在脱贫攻坚最前沿,持续探索‘支部+X+贫困户’到支部带强‘X’的工作机制,推动产业链上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全覆盖,实现生态经济和产业扶贫协同推进,以组织之力筑牢脱贫之基。”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安康市委书记郭青说。

  “支部+X+贫困户”,带领群众抱团发展

  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区和国家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川陕革命老区“四区”叠加的独特市情,倒逼安康选择走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发展新路。

  2016年,安康全域推广“支部+X+贫困户”工作机制,通过支部的组织力将贫困群众镶嵌在绿色产业链中,促使党员和先富起来的群众与贫困户抱团发展,让脱贫攻坚产生裂变效果。

  安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邹俊杰讲述了“支部+X+贫困户”工作机制的由来。

  2015年,他们调研时发现,基层党组织战斗力越强,在产业扶贫等方面的脱贫攻坚成效就越显著。如以汉滨区牛蹄镇京康农业园区为代表的“支部+农业园区+贫困户”,以宁陕县筒车湾镇海棠园村为代表的“支部+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虽然特色产业链各异,但党组织在促进市场经济实体与贫困户结成利益共同体上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全市推广时,我们抽象了这些典型的规律性,用‘X’代表不同业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并印发一系列文件对该机制进行全面推广,力促党在农村的政治优势和市场经营主体的经济优势有机结合,带领贫困群众搭上致富快车。”邹俊杰说。

  “原来靠种地,辛苦一年只够糊口。现在给阳晨公司养猪,每年毛收入有五六万元,不仅脱了贫,还能存一点。多亏支部帮忙!”汉滨区关庙镇老龙村贫困户章进友一边忙活着为猪备料,一边激动地讲。

  “通过支部有力地牵线搭桥,既让贫困户放心代养肉猪没有销路之忧,也消除了阳晨公司害怕贫困户还不了本的顾虑。”老龙村党支部书记唐海涛解释了支部的作用。

  “去年我养蜂发展到100箱,今年在网上销售增加,不受疫情影响。”正忙着转运蜂场做好倒春寒保暖的宁陕县海棠园村贫困户何恒军说。

  过去靠打零工维持生计的何恒军,背了一身债。2017年,村党支部书记陈明奎让他加入村里的中蜂养殖合作社,何恒军很快还清了债务,还有了积蓄。陈明奎翻开以前的工作台账细算,全村像何恒军这样的贫困户有114户,支部将他们聚在村里的农业公司及党员、能人办的5个合作社一起发展,形成“三富帮一穷、想穷不得穷”的正向效应。

  当地群众对“支部+X+贫困户”工作机制有个形象的比喻:贫困户就如同一根绳子,单靠自己立不起来。“X”代表能人大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像一棵大树,支部的作用就是把绳子捆绑在大树上,让贫困户与能人大户一起生长。

  安康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赵璟介绍,安康以“秦巴明珠党旗红、追赶超越当先锋”为主题,持续深化基层党建“六大提升”行动,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不断增强,一批基层能人大户在党支部的引领下,依托企业、合作社等载体与广大农户建立起利益联结,使得绿色发展红利惠及更多人。全市587个新社区工厂、1049个农业园区、130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在1681个村党支部的组织带领下,吸纳60余万群众抱团发展、稳定增收,实现党建与脱贫的“双推进、双一流”。

  以组织之力筑脱贫之基——红色党旗引领绿色发展

  2月7日,安康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赵璟(右二)在包联帮扶的旬阳县赵湾镇金元村调研疫情防控、产业扶贫工作,在烤烟育苗基地查看育苗情况。

  支部带强“X”,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手里没把米,唤鸡都不理。”安康市委组织部组织一科科长王博形象地打了个比方,很多农村党支部书记这样形容基层党组织无钱办事的窘况。“可以说,支部带强‘X’是‘支部+X+贫困户’工作机制升级版,我们更加注重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强村组织直接带贫益贫能力。”

  近年来,安康市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鼓励支持基层党组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保障农户权益为根本,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经营管理能力,采取协作共赢型、资源开发型、资产经营型、产业带动型、服务创收型等多种经营方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从2019年起,安康市级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县区财政每年安排4000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对集体经济发展成效突出的村给予奖补。市里每年补助重点扶持县500万元,每年补助重点扶持村100万元,累计补助两年。

  旬阳县赵湾镇华山村支部书记、股份经济合作社理事长熊善喜带记者来到烤烟基地,十几名村民正在抢墒整地起垄,今年种植面积整整扩大了一倍。

  华山村原来是全镇的烤烟产业大村,近几年外出打工的人多了,很多地撂荒,烤烟种植面积也逐年下降。村支部以政府支持发展的扶贫资金为股本,成立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采取村合作社统一流转土地、能人大户承包经营的办法,建起165亩烤烟基地。去年,集体经济收入增加4.5万元,带动12户贫困户户均增收1万元。

  熊善喜说:“现在村里收入增加了,水、电、路有钱找人管了,干部说话也有人听了。”

  赵湾镇党委书记陈自勇介绍,该镇运用200万元苏陕协作资金,统一建设78座烤烟炉,全县种植面积也从去年的6.7万亩扩大到12万亩。

  刚举办了第二届安康富硒茶春茶开园活动的陕西新农高生态茶园,众多游客畅游园中,逛茶山、听茶歌、品茶韵,赞美这里的蓝天、白云、茶山、清溪美丽如画。

  汉滨区双龙镇谢坪村支部委员、陕西新农高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经理谢贤丙,讲述了与村支部合作发展乡村旅游的模式。据他介绍,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现金出资100万元,占股25%;新农高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茶园观光价值、园内民宅使用权折价,占股75%;合资成立听茶谷乡村旅游开发公司,以休闲观光、民宿康养、农耕体验为主,建设乡村旅游示范村。合作前两年,新农高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按6%年固定收益率向村集体支付收益;从第三年起,按投资占比分配利润和分担亏损。

  安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王珣认为,全市1310个村集体经济“破零”,充分体现了在以基层党组织为引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成就,尤其是推广“支部引领、村社合一”模式,使基层党组织融入“X”、带强“X”,可持续脱贫有了稳定载体。

  产业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

  “生态经济的产业链通常是跨区域发展,给改进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和推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带来新命题。另外,安康60万在外务工人员常年跨区域流动,‘口袋党员’‘ 隐形党员’长期游离在组织之外的问题亟须破题。在产业链、外出务工人员集中地建起党组织,以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提高了产业扶贫的组织化程度,推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安康市委常委、市组织部部长高晶华分析。

  和煦春光下,“中共白河县卡子镇陈庄社区药树茶叶联合支部委员会”的牌子格外醒目。

  “2019年3月,陈庄社区和当地龙头企业白河县药树茶业有限公司成立联合党支部,在新的组织架构下,原来的村党支部成员负责发动群众,龙头企业党员负责技术服务。群众在产业链上的发展需要,新的支部都能及时满足,村里当年就发展起2000亩茶园。”卡子镇党委书记刘政说。

  紫阳县高滩镇朝阳村村民赵华明是在册贫困户,由于缺乏一技之长,长期辗转各地煤矿务工。2018年县里建立农民工党员务工台账时找到他,让他免费参加修脚技师培训。目前,赵华明是远元集团北京片区槐房西路店的修脚技师,每月挣5000元左右,全家去年脱贫。

  “紫阳县在远元集团建立流动党总支,党支部覆盖西安、重庆、上海、北京、武汉等7座城市,让散落在各处的党员找到了组织,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做到常态化,农民工党建的组织力也带强了企业的生产力,现在远元集团修脚店遍布全国。”紫阳县委常委、县组织部部长杨利介绍。

责任编辑:田艳敏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