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三五”】工业和信息化科技创新突破再攀登

2020-10-22 16:51:16 来源:工信微报

作者:王欣

责任编辑:张章

【回眸“十三五”】工业和信息化科技创新突破再攀登

  补短板强弱项 创新突破再攀登——“十三五”工业和信息化科技创新成果回顾

  组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17家,指导各地建设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35家,认定和通过复核的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已达602家,认定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109家;支持创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3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3个;发布工业通信业行业标准8446项,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达79.25%;遴选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试点企业2115余家,培养企业知识产权人员2万名;推动万余家企业开展品牌培育试点,确定品牌培育示范企业295个……这一组组数据背后彰显的正是“十三五”期间,我国工信业科技创新的耕耘与收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十三五”期间,我国工信业紧抓科技创新“牛鼻子”,补短板强弱项、完善产业技术创新机制,以技术标准、知识产权和质量品牌为基础,构建新形势下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夯实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科技创新能力,助推社会高质量发展。

  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部重点实验室制造业有了“新型创新载体”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在“十三五”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完善顶层设计、组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快部重点实验室建设,推动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

  工业和信息化部深入推进创新中心建设,实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着力解决共性技术缺失和成果转化不畅等短板问题;先后出台《关于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 完善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升级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条件》等政策,优化完善顶层设计;聚焦动力电池、增材制造、信息光电子、集成电路、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重点建设领域,组建了17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指导地方认定建设了135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在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运行中加强考核评估,切实提高创新中心建设运行水平,形成支撑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的核心节点。

  同时,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开展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认定,认定和滚动复核共计602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指导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认定工作,充分发挥示范企业行业领军效应,推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在突破行业技术瓶颈方面取得大量成果。持续推动部重点实验室建设,围绕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科技发展战略目标和重大工程建设,共认定109个部重点实验室,在关键技术突破、深化产学研合作、打造行业人才高地等方面开展大量工作,并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领域取得显著成果,对认定满5年的部重点实验室开展评估,推动部重点实验室保持高水平建设运行。

  发政策、建先导区、做生态科技发展有了肥沃“黑土地”  以5G、人工智能、车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基建,是国家的重点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利刃”。在“十三五”期间,为促进新兴技术真正落地,工业和信息化部与相关部门合作,印发多个相关政策,并启动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全面突破科技创新发展路上的重点、难点问题,推动科技创新持续发展。

  在政策方面,为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经国务院同意,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印发《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出台《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5部门共同印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加快人工智能在交通、农业、医疗、教育等领域融合应用。

  为促进车联网产业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推动在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下设立车联网专委会,深入开展跨部门跨行业协调,印发《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直连通信使用5905-5925MHz频段管理规定》等相关文件,并与公安部、交通运输部等部门联合印发《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会同公安部、国标委等部门印发《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系列文件,为新兴技术发展解决“后顾之忧”。C-V2X(基于移动蜂窝网络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成为国际标准并加速产业化,“聪明车+智慧路”的方案得到了广泛认同。

  如果说合理的政策为科技发展提供“指明灯”,那么,建设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就是为科技创新应用提供“土壤”。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在上海(浦东新区)、深圳、济南-青岛3地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支持江苏无锡、天津西青、湖南长沙等地创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在实际应用中逐一推动解决车联网产业化面临的关键问题,在全国建设和规划建设C-V2X路侧单元2000余台,诸如北京、长沙、重庆等城市已建成覆盖测试园区、开放道路、高速公路等的多种网联环境和测试场景。

  同时,工业和信息化部还多角度、多方向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孵化科技创新发展生态环境,让科技创新迸发强劲活力。诸如,“十三五”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支持5G、人工智能、车联网、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等领域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累计遴选62家,部署50余个项目,支持关键技术发展;开展人工智能重点任务揭榜挂帅工作,鼓励通过市场机制“赛马”,建立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医疗等赛道,遴选出137家揭榜单位和66家潜力单位着力攻克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和产品问题;联合有关地方和部门共同主办智博会、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等国际会议,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强化标准和专利能力核心技术有了“话语权”  今年7月,5G R16标准冻结,作为5G国际标准的第一个演进标准,中国主导的项目占了21个,以40%的份额位列世界第一。

  赛迪智库发布的《中国 5G 区域发展指数白皮书》中的数据,凸显了我国在核心技术标准的国际话语权正在增强,而权威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工业通信业领域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达到79.25%,相比“十三五”初期提升5.85个百分点。“十三五”期间,我国牵头制定了655项国际标准项目,其中274项获批成为国际标准。同时,围绕“一带一路”已开展188项行业标准外文版研制,服务我国技术、产品、装备和服务“走出去”。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是我国工信业标准能力提升的证明,而其背后离不开工信业的辛勤付出。

  “十三五”期间,每年印发标准化工作要点,积极实施《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等重点行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组建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标准化工作协调推进组、总体组和专家咨询组,强化工业通信业各重点领域标准化工作的统筹规划和总体协调;制定发布8545项行业标准;开展12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制定,首次提出3项两化融合国际标准提案;不断培育壮大团体标准,鼓励社会团体充分利用团体标准市场响应速度快、制定灵活的特点,快速制定发布团体标准;持续推进团体标准应用示范工作,遴选出311项团体标准应用示范项目进行应用推广。下达539项行业计量技术规范制修订计划,并已发布相应规范293项。

  截至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共有行业标准约3万项,在助推行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诸如在车联网领域,推动C-V2X成为国际标准并加速产业化;完成智能网联汽车信息物理系统架构中国方案,启动并建设自动驾驶场景库。

  同时,工业和信息化部多方面帮助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能力,让企业在市场竞争撑起“保护伞”。诸如,工业和信息化部实施《制造业知识产权行动计划(2018-2020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知识产权推进计划》,推动制造业知识产权创造、保护与运用;开展智能网联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关键器件等领域专利分析与布局研究,加强标准专利布局,组织开展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试点培育,累计遴选试点企业约2115家,培育企业知识产权人员超过2万人次。

  品牌实力显著提升中国制造有了“闪亮名片”

  “十三五”期间,长飞、亨通、烽火等光纤光缆企业做大做强,中国光纤光缆出货量占全球出货总量的一半;华为、小米、OPPO、vivo、联想等中国手机品牌畅销全球,占据全球手机市场半壁江山;华为、中兴已经跻身全球五大领先通信设备制造企业之列,在5G领域保持行业领先.......

  这五年来,政策、创新体系、标准实力的显著提升,推动中国制造品牌成为“闪亮名片”。

  “十三五”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先后推动出台了《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计划》《促进装备制造业质量品牌提升专项行动指南》《原材料工业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方案》等文件,将质量提升行动引向深入;夯实质量技术基础,充分发挥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强基、智能制造等重大工程对质量提升的支撑引领和基础保障作用;完善发挥高水平实验室对行业的支撑作用,先后核定195家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集中力量开展装备制造、原材料、集成电路等领域质量提升工艺优化行动和共性质量问题攻关行动;提高企业质量管理能力,指导中国质量协会开展质量标杆活动,累计遴选340项质量标杆经验,带动20多个省、区、市开展本地区的质量标杆活动,引导近万家企业导入标杆经验,标杆网站年访问量超过10万次,在促进企业管理水平进步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持续推进工业品牌培育,以工业企业品牌培育试点示范为抓手,累计推动万余家企业开展了品牌培育试点,评选确定109个产业集群区域品牌试点示范单位,295个品牌培育示范企业。

  2016年-2020年,短短五年间,工信业科技创新在强大的政策支撑下,呈现出良好的发展业态,正涌现新活力、激发新浪潮、迈向新台阶,助力我国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作者:王欣

责任编辑:张章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