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委刚研究了这个问题,释放了啥信号?

2021-04-10 07:52:57 来源:新华网

作者:吴雨

责任编辑:王诗怡

      8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了第五十次会议。记者发现,作为金融委今年的首次公开发声,会议着重谈及了一个话题——地方金融机构。这或将预示着,地方金融机构进一步深化改革拉开帷幕……

  除了把钱存到国有大行,不少人也喜欢把钱放到地方中小银行里,可能图个理财收益更高,或许是因为离家更近……目前地方中小银行已成为我国银行业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发展普惠金融、服务小微民营企业的重要力量。

  对此,此次金融委会议也做出肯定:地方金融机构作为金融体系的“毛细血管”,整体质量、管理能力、市场化程度持续提升,在服务“三农”、基层、中小微企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总体保持了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不过,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一些经营理念激进、风险偏好过高、公司治理薄弱的地方中小银行,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监管逐步趋严的背景下,风险问题日益显现。

  金融委会议直言:部分地方金融机构风险有所暴露,内部治理和外部监管有待完善,需要高度重视。

  受疫情影响,2020年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银行信贷资产风险上升。去年人民银行曾选取1550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压力测试。

  测试结果显示,部分中小银行对整体信贷资产质量恶化的抵御能力较弱。若不良贷款率分别上升100%、200%、400%,1520家中小银行整体资本充足率分别降至11.54%、9.51%、5.16%,分别有589、786、977家未通过压力测试。

  当然,这只是在极端压力情景下进行的测试,但也足以提醒金融部门要未雨绸缪。那么,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到底在哪些方面风险问题较大?

  一个突出问题就是部分中小金融机构公司治理不健全。有的中小银行股权较为分散,股权结构复杂,内部人控制问题较为严重;有的个别大股东入股中小银行的动机不纯,将银行视为“提款机”,关联交易盛行。

  包商银行风险事件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因大量资金被大股东违法违规占用,长期难以归还,包商银行出现严重信用危机,触发法定接管条件,2019年5月被依法接管。

  对于这个问题,此次金融委会议直接开了“药方”:金融管理部门要加强对股东和实际控制人、风险集中度、关联交易、数据真实性等的监管,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监管科技建设,提升监管效率和覆盖面。地方金融机构要完善公司治理,加强风险管理,强化审慎经营,不过度追求规模扩张和发展速度。

  究其根源,部分地方金融机构风险问题还在于经营模式粗放、偏离主业主责。

  一些地方中小银行一味强调规模扩张及发展速度,而无视资产质量;个别地方金融机构将大量资金投放到大企业、跨区域发展,却偏离了服务中小企业的定位,忽视对本地客户和普惠金融服务。

  这使得监管部门三令五申:地方金融机构要专注主业,立足本地,回归本源。

  此次金融委会议再次强调了地方金融机构的定位:服务当地、服务小微企业、服务城乡居民。并在优化结构方面提出,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鼓励好机构兼并风险机构,促进地区金融供需结构平衡。

  防范金融风险要能管住人,才能看住钱。金融监管必须加强对金融从业人员的管理,不论是针对金融机构的基层员工还是高管,都必须扎牢制度防火墙。

  由此,金融委会议强调了一系列与“人”有关的规范要求。比如,强化监管追责问责,严肃查处金融监管失职渎职等行为。再比如,提高金融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操守,约束“一把手”行为。还比如,坚决惩治腐败,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

  受制于资本补充、市场准入、业务创新等方面的审慎监管,与社会的高度期待相比,当前我国地方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潜力还有待激发。要想更好地激发微观市场主体活力,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放水养鱼”。

  近年来,我国推出一系列举措提升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金融委会议多次关注深化中小银行改革;2020年金融委办公室发布的11条金融改革措施中,多条涉及中小银行改革;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的新途径、新办法陆续出台……

  这次金融委会议提出,进一步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纠正不当干预行为,改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激发地方金融机构的创造创新活力。

  一个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地区金融生态体系,能够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满足中小微企业多元化的金融需求。期待不久的未来,每个人都能在家门口享受更优质、更安全的金融服务。

作者:吴雨

责任编辑:王诗怡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