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初心之路·井冈山 | 胜利火炬“燃烧不息”,红色道路“一往无前”

2021-06-24 10:34:34 来源:舜网-济南时报

作者: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 黄敏

责任编辑:王浩

重走初心之路·井冈山

  “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6月18日晚临近8点,江西省井冈山市茨坪镇,红军北路与红军南路上,游人如织。挹翠湖旁的晗翠亭里,《映山红》等一首首红歌正在唱响,引得游人驻足跟唱。

  夜色中,一排排形如火炬的路灯照亮前行的路。远山之上,红彤彤的火炬造型也分外耀眼。相连的几条路均未设置红绿灯,汽车主动礼让行人,在当地人看来这寓意着“勇往直前”。

  红歌萦绕在耳边,精神传承在心间。巍巍井冈山,纵横五百里。这里是英雄的土地,也是“中国革命的摇篮”。

新黄河重走初心之路·井冈山

  黄洋界上炮声隆。90多年前,井冈山革命火种点燃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星星之火,成为漫漫黑夜的指明灯。

  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90多年后,井冈山不断刷新自己的“颜值”,2017年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

  陆定一曾为井冈山题词:“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建党百年之际,在“红色引领、绿色崛起”新理念下,一个新的井冈山正在“拔节生长”。

  一根灯芯的微光下

  星星之火被点燃

  茨坪镇挹翠湖对面,坐落着井冈山革命博物馆。6月19日,通往博物馆的台阶上,游人摩肩接踵,向着高处拾级而上。最高处矗立着一座雕塑,远看形如雄鹰展翅,慢慢走近,雕塑正中间毛泽东与朱德的形象更加高大,他们并肩而立,凝视远方。

  仔细端详,雕塑名为《胜利的起点》,展现的是1928年4月,朱德领导的八一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的历史瞬间。雕塑上的红军战士,或拥抱,或搀扶,更多的是在呐喊,脸上洋溢着“重生”的喜悦。

新黄河重走初心之路·井冈山

  博物馆内,参观者熙熙攘攘。正对着博物馆入口的油灯由青铜铸造,底座上刻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吸引着人们驻足拍照。

  这盏油灯,取材于毛泽东在茅坪八角楼所用的青油灯。八角楼位于井冈山茅坪镇茅坪村,是毛泽东1927年10月至1929年1月经常居住和办公的地方,因屋顶有一个八角形的天窗而得名。如今,八角楼已成为众多游客必选的打卡点。阁楼书桌上,一盏油灯旁,摆放着《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部光辉著作,这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北斗星”。

新黄河重走初心之路·井冈山

  从小听着《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歌曲长大的江西干部学院和井冈山市委党校的特聘教师毛浩夫告诉新黄河记者,当年,湘赣敌军对井冈山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红军的军需给养非常困难,物质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毛泽东与战士们一起吃红米、南瓜度日。毛泽东白天军务十分繁忙,晚间还要办公,按规定,他晚上可点三根灯芯,但为了节省用油,他一直只用一根灯芯办公。

  正是在一根灯芯如豆微光的陪伴下,毛泽东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等著作,指明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

  星星之火,开始燎原!

  “天上的北斗亮晶晶,八角楼的灯光通通明;毛委员就是那掌灯的人,照亮中国革命的万里程。”从1928年开始,这首歌谣就在井冈山流传,而今,依然在英雄的土地上传唱。

  25年、40年、50年……

  数代人接力守护井冈山“火种”

  6月19日下午1点多,“红军阿哥你慢慢走嘞,革命胜利呦你回头……”的歌声在井冈山龙潭景区响起。

  循声而去,51岁的江满凤正拿着扫帚在唱歌。这位井冈山龙潭景区的保洁员,是井冈山小井村红军烈士江治华的孙女。据不完全统计,自1997年开始,25年来她已经自发向超1800万名游客演唱红歌,宣传井冈山精神,被称为“井冈山百灵鸟”。

  “1927年冬天,爷爷参加革命,成为宣传兵,1930年以后杳无音讯,留在家里的只有一本记录了30多首歌的歌本。我从小喜欢唱歌,就用客家山歌曲调演唱这些歌。”江满凤说。

  唱红歌时,不少人想给江满凤辛苦费,江满凤都谢绝了。很多人不理解,说她傻,但这样的“傻事”江满凤做的不止一件。

  电视剧《井冈山》在井冈山取景拍摄时,江满凤唱的红歌《红军阿哥你慢慢走》打动了导演,这首歌最终被选定为电视剧主题曲,江满凤本可以拿到70余万元的片酬费,但她却拒绝了。当时,江满凤的丈夫长年在外打工,两个女儿都在上学,自己仅做着一份保洁工作,70多万元无疑是一笔巨款。江满凤说出自己的理由:唱爷爷留下的红歌怎么能要钱呢?不能用爷爷留下的精神遗产去赚钱。

  去年8月,江满凤本已退休,但她今年又向单位提出,不要工资,重返保洁岗位,继续在景区传唱红歌。每天,江满凤的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她不仅唱红歌、做景区卫生保洁,还要走上课堂讲述爷爷的红色故事,传播井冈山精神。

  这样的“传承者”并非个例。32岁的毛浩夫,常常到茅坪革命旧址群和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现场讲课。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是英国留学回来的“海归”。2016年,毛浩夫辞去工作回到家乡,成为一名讲述井冈山红色历史的老师。

新黄河重走初心之路·井冈山

  为何会作出这样的选择?毛浩夫告诉新黄河记者,他的爷爷毛秉华曾是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馆长,讲述井冈山红色故事长达50年,他的父亲在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研究党史长达40年。受家庭影响,2016年他回到家乡,接过传承井冈山红色文化的接力棒,5年来已授课两万余场。

  “习近平总书记来江西考察时指出,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毛浩夫说,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传播井冈山精神的工作很有意义。

  两年、100天、半个月

  青年党员重走革命之路

  “过了黄洋界,险处不必看”。从龙潭景区出发,沿蜿蜒山路上行,就可到达山势险峻的黄洋界。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在黄洋界游客服务中心,一名解说员正带领游客朗诵毛泽东1928年所写的词篇《西江月·井冈山》。

  这首词用最直接的话语,描绘了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黄洋界保卫战,如今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横碑的正面就雕刻着这首词。

新黄河重走初心之路·井冈山

  扎根井冈山13年从事红军服产业的余孟,早已对这首词熟稔于心。作为一名青年党员,前几天,他带上自己生产的红军服,穿着草鞋独自启程,计划利用半个月时间重走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队伍上井冈山的道路。“重走这段路,就是想深入领悟井冈山精神,汲取创业的力量。”在接受新黄河记者采访时,余孟讲述了自己的想法。

  这已不是他第一次重走革命路。2017年至2019年,余孟多次带领着公司员工,在不同时段重走长征路。在海拔4000多米的雪山上,他光脚穿着一双草鞋,冻得嗷嗷直叫,全身发麻,当时心生退缩念头,但想到红军当年靠辣椒水抵御寒冷,便咬牙坚持了下来。

  6月23日,余孟更新了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配发了重走红色之路的6张照片,配文如此说道:“碰到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修水哨子’的传承人吴圆生,他把‘修水哨子’和井冈山的红色文化结合起来做了一首特别动听的歌曲。吴老真是文化传承的榜样!”

  在建党百年之际,余孟还计划重走建党百年路,前期他已历时100天走访了六七个省的革命遗址。除了走访,他还将通过视频的形式,向更多人宣讲党的光辉故事,传播红色精神。“只有到实地全方位了解党的红色文化,才能更好地讲好井冈山的红色故事,让更多人的思想得到洗礼。”

  让历史与现实“对话”

  红色培训成“全国样板”

  在井冈山市民中心广场前,“红色最红、绿色最绿、脱贫最好”的彩色大字分外醒目。短短的12个字,凝练着井冈山最鲜明的特点——历史红与山林好。

  井冈山地处北纬26度,核心景区森林覆盖率达95%,可谓“天然氧吧”。而1927年10月至1930年2月两年零四个月的井冈山斗争岁月,孕育出了厚重的红色文化。基于这样的优势,井冈山红色旅游如火如荼,红色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日渐壮大。

新黄河重走初心之路·井冈山

  行走在井冈山景区,红色培训班的学员比比皆是。6月19日上午9点多,在小井红军医院旧址,院落内有3组培训班的学员在聆听讲解;室内,数十名戴着耳机的学员也在聆听红军故事。

  除了这种现场教学,在黄洋界挑粮小道,不少培训班设置有扁担挑粮的实践体验课。江满凤当天参与的教学课程,则属于红军后人访谈教学。

  眼下,井冈山的红色培训模式已得到广泛认可。“井冈山推动红色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组织的全国红色旅游发展典型案例。

  据统计,从2017年至2019年,井冈山红色培训班每年培训人数均超过43万。尤以2018年数量最多,当年,井冈山举办红色培训班8720期,培训学员52.28万人,而当年该市总人口为170915人,培训学员数量是其总人口的3倍。多年来,井冈山的红色培训总量和培训质量在全国一直领跑领先,已成为红色培训的“全国样板”。

  谢炎军毕业后回家乡创立了井冈山市茨坪理想信念培训基地,历经5年的发展,该基地已成为井冈山民营红色培训机构中的佼佼者。他告诉新黄河记者,仅2019年一年,他们就接待了400多家企业,培训了1万多人。面对这样一组数字,谢炎军分析,井冈山红色培训已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模式,培训机构只做服务和后勤,有效衔接串联课程,且井冈山红色历史口径只有一个,授课者多是党校、高校、干部学院的专家和红军后人,确保党史讲解“根正苗红”。

新黄河重走初心之路·井冈山

  红色引擎轰鸣

  助力井冈山率先脱贫“摘帽”

  井冈山厚重的红色底蕴和特色传承方式,正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接受“红色精神”的洗礼。

  以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为例,据该博物馆研究馆员饶道良介绍,自1958年建馆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5000多万人次。2007年,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新馆落成,新馆年均接待游客人数为100万左右。

  红色旅游的蓬勃发展,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2017年至2019年,井冈山景区每年出售的门票均超过85万张,3年间,井冈山旅游人次由1732.54万增加至1932.14万,旅游收入从138.89亿元增加至160.3亿元。

新黄河重走初心之路·井冈山

  红色旅游和红色培训的发展壮大,催生了一批红色产业,“红军服”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余孟则是这个产业里的佼佼者。

  十多年前,余孟在井冈山大学上学时,考取了导游证,常常兼职带旅行团。在带团过程中,他发现了红军服的商机,2008年成立了井冈山湘赣边红军被服厂,为来井冈山参加红色培训、游学调研的游客们提供租赁红军服的服务。幸运的是,余孟抓住了红色旅游快速发展的机遇,从2009年至2019年,他的业务范围持续扩大,重走长征路的经历让他对红军服更加了解,面料上的创新也让他迅速打开市场。顶峰时期,他的公司一年租赁红军服达30万套左右,目前,其对外租赁的红军服仍占市场份额一半以上。

  这样的“致富案例”不在少数,井冈山不少村庄都在上演着红色培训带富一方百姓的故事。

  井冈山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新黄河记者,2014年以来,红色培训人数年均增长41%,学员在山平均逗留时间由过去1.5天延长至4.5天,让井冈山红色旅游“旺季更旺、淡季不淡”。同时,他们把红色培训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相结合,助力老百姓增收致富,实现红色培训与农民增收双向并举。比如,井冈山创新推出大型实景演出《井冈山》等旅游项目,吸引附近村民参与,仅此一台戏,就让600多名农民每人年均增收7000余元。

  回到家乡的毛浩夫也见证了家乡在红色产业带动下的“蝶变”。比如茅坪镇神山村,曾经是“有女莫嫁神山郎”的穷山村,随着民宿和农家乐产业的发展,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村民收入大幅增加;“坝上红军的一天”体验课,开发了丰富的主题活动,用“一堂课”带富了茅坪镇坝上村。

新黄河重走初心之路·井冈山

  目前,谢炎军正在推动故乡井冈山市葛田乡古田村变身研学基地,已与71户农户签约。在他看来,红色研学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这将成为井冈山红色产业重要的发展方向。

  在红色引擎的驱动下,井冈山市不断“拔节生长”,成功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

  井冈山市统计公报和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07年时,GDP为17.38亿元;到了2019年,GDP达67.86亿元,井冈山走出了一条从红色旅游到红色培训、乡村旅游、全域旅游的发展路子。去年,井冈山GDP已突破70亿元,连续8年成为江西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市、区)。

  井冈山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天的井冈山,正大力培育以旅游经济为主导,总部经济、康养经济、文体经济、电商经济于一体的现代立体经济。

  在建党100周年之际,井冈山的红色基因里散发出更旺盛的生命力。

  3月19日,首趟湘赣边红色专列抵达井冈山,计划年内开行100趟。

  6月18日,首趟韶山至井冈山红色专列开行,连接了毛泽东故居、江西茅坪革命旧址群等24个红色景点。

  截至6月23日,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今年已接待游客约84万人。2019年该馆共接待游客182.23万人,今年接待量有望与2019年持平。

  ……

  “火车飞机上井冈,高速公路好宽敞,红色记忆记心上,绿色就是好风光。”江满凤在《欢迎各位来井冈》里这样深情唱道。这是“井冈山百灵鸟”用自己的歌声和真情,对新时代、新生活的祝福与赞美。

  (带队统筹:邵显亭 采写: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黄敏)

作者: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 黄敏

责任编辑:王浩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