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初心之路·延安 | 南湖红船的曙光,在这里迎来喷薄日出

2021-06-28 09:42:14 来源:舜网-济南时报
责任编辑:李欢

Set danmaku color
Set danmaku type
0:00 / 0:00
Speed
Loop
Show danmaku
Unlimited danmaku
Opacity for danmaku
0.5
0.75
Normal
1.25
1.5
2
[x]
Player version
Player FPS
Video type
Video url
Video resolution
Video duration
Video load failed

重走初心之路·延安

1935年10月,一支7000余人的红军队伍到达陕北,结束长征。从那时开始,以延安为核心的陕甘宁地区,深刻影响了一个国家的未来命运。

延安,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出发点”,也是解放战争的“转折点”。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延安犹如一盏指路明灯,以燎原的革命之火为全国带去了希望的曙光。这里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共产党人的红色灯塔。

初心和使命从哪里来?建党百年之际,新黄河记者来到延安,重温党的光辉岁月,寻找初心与答案。

重走初心之路·延安

宝塔山位于延安城区中心,是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标志。本版照片均由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李鹏飞 摄

“吴起会师”开启光辉十三载

2021年6月18日,枣园革命旧址中,日光灼灼,园内树木郁郁葱葱。园区入口处,巍然竖立着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同志的伟岸雕像。来往的游客纷纷驻足,站在雕像前仰头凝望。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曾经写下这样的诗句,来表达长征胜利后的喜悦。但其中也足见长征路的千辛万苦、举步维艰。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陕甘支队主力陆续进驻吴起镇。党中央在这里的13天里,开了7次会,打了4次仗。由彭德怀指挥的“切尾巴”战斗,彻底击溃尾随而来的国民党骑兵部队。至此,该支队主力历经367天、纵横11省、行程25000里的长征,正式在吴起镇画上句号。1936年10月9日,红四方面军指挥部到达甘肃会宁,同红一方面军会合;22日,红二方面军指挥部同红一方面军会合。至此,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

从此,西北革命根据地成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延安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中心。中共中央挑选了一处庄园作为中央驻地,也就是现在的“枣园”。

1945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大预备会上回顾陕甘宁边区历史地位时指出:“我说陕北是两点,一个落脚点,一个出发点,陕北已成为我们一切工作的试验区”。延安,是革命的“落脚点”,也是革命的“起点”。从1935年开始,中国共产党扎根于此,13年的峥嵘岁月由此开启。中共中央在陕北的13年间,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从低谷走向高峰,最终扭转了中国的乾坤。

“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重走初心之路·延安

枣园毛泽东旧居毛泽东旧居内摆放着他与家人的合影以及使用过的生活用品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6月19日,在杨家岭革命旧址毛泽东窑洞旧居门口,一个黝黑的汉子操着浓重陕北腔,和同行的朋友即兴唱起了歌谣,引得游客纷纷驻足拍摄。

园区的讲解员孙建军告诉记者,这几口窑洞分别是毛泽东的办公室和寝室。书桌和一张简单的木床便是所有,窑洞的展柜里还陈列着当时完成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著作。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悍然向驻守在卢沟桥附近的中国守军发起进攻,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

消息传到延安,中共中央立刻作出判断并率先向全国发出通电:“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此时的延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的“心脏”,这颗跳动的“心脏”不断将新鲜的“血液”输送到全国各地。1941年,日本对陕北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轰炸,同时国民党反动派也进行了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使抗日根据地的财政经济出现了极端严重的困难。

为了战胜困难,党中央提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总方针,陕北抗日根据地迅速掀起南泥湾、槐树庄、大风川等地的屯田运动。其中,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开进南泥湾实行军垦屯田,经过3年奋战,让昔日荒凉的南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大生产运动取得巨大成绩,许多部队实现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目标。

前线将士冲杀在前,同样离不开广大人民的支持。前线战士缺衣少吃时,延安的百姓就用独轮车、毛驴车,穿过陕北的山沟沟,将自家仅存的粮食一车一车送往抗日战争的前线。一双双纳好的千层底布鞋穿在了战士的脚上,群众将伤员接到自己家中,给伤员喂饭、喂水、换药、擦洗伤口、换洗缝补衣服,为前线战士提供了力所能及的保障。

重走初心之路·延安

到过延安后,海外华侨陈嘉庚在海内外奔走疾呼,“中国的希望在延安”。据统计,陕甘宁边区在抗日战争期间缴纳救国公粮100多万石,组织150万匹牲畜运送抗战物资,做军鞋20多万双。

窑洞里的小油灯点燃了全民族的希望,延安的宝塔照亮了抗日战争胜利的方向。

解放战争的转折点

6月19日,烈日炙烤大地,杨家岭革命旧址的中央大礼堂,游人如织。

步入礼堂,内部陈设还是76年前的模样。礼堂后墙上“同心同德”四个大字是毛泽东为大会题写的主题词。

礼堂主席台两边装饰着一种植物——马兰草,这种草遍布在黄土山峁峁上。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经济封锁,一张普通的纸都成了“奢侈品”。“多出一张纸,多印一份报,就多给敌人一些打击!”边区军民自己动手,用马兰草造纸,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会议材料都是用马兰纸赶印出来的。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

重走初心之路·延安

杨家岭革命旧址的中央大礼堂

讲解员孙建军介绍,中央大礼堂内部是按照中共七大会场原貌布置的,当时,大会贯彻整风精神,通过“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达到“同心同德”,进而全党团结起来,“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也正是这次党代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中共七大结束后仅两个月,日本宣布投降;时隔一年,解放战争爆发。1947年初,延安的形势告急。党中央踏上了转战陕北的征程。1948年4月,延安又回到了人民的怀抱。一年前,撤离延安,党中央坚持留在陕北;一年后,延安解放,党中央离开了陕北,预示着中国革命在全国范围的胜利。

南湖红船的曙光,终于在延安窑洞中迎来喷薄日出。

如今,在延安革命纪念馆里,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人群不断。纪念馆的留言本上,有参观者郑重写下这样的话语:“我们必须一如既往地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靠自己的打拼开辟新的天地,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责任编辑:李欢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
  • 1闂傚棗澧庨崑锝囩博鐎b晜鍞夊☉鎾诡唺缂嶅绱掗幘瀵糕偓顖滄嫻椤栫偐鍋撻敓锟� 闁告鍟块惃銏⑩偓鍦仧楠炲洭鍨惧⿰鈧粭浣烘崉椤栨せ鍋撳┑鍛攭闂侇偅淇哄ù鍡涘箲閿燂拷
  • 2闁规潙鐏濈紓鎾诲Υ娴e摜顏抽柡鈧憗銈傚亾娴h棄缂撻梺顒婃嫹……婵炴潙楠稿畷鈩冨緞濮橆偊鍤嬮梺鎻掔Ф閸嬶絾銇勯崷顓熺獥闁归鍘ч崵顓烆嚈妤︽鍟�“
  • 3闂侇偅姊荤划鈥趁规惔鈥崇婵″弶鍔樺畷濂稿椽鐏炵晫顏冲☉鎿冨弿缁辨繈宕楅妸銉︾濡絾鐗楀ḿ顖炲礂椤撶喐鏆柛妞炬缁ㄢ晠寮ㄧ憴鍕挅鐎点倖妞介悵顕€鏌呴敓锟�
  • 4濡炪倕婀卞ú鏉款嚕閾忚闃滃ù鍏肩啲缂嶆柨霉鎼粹€崇閺夌偑鍔嬪锟�4闁告瑩顥撻崵搴ㄥ嫉閳э拷“婵炶揪鎷�”閺夌儑濡囬悵顖炲捶妫颁胶鐟愮紒鏃€鐟ュ铏逛沪閿燂拷
  • 5闁炽儲绮嶇粊褰掑础濡も偓婢т粙姊介埗鈹惧亾濠靛棗鏂ч柛褉鍋撻柛銉у仜缂嶅﹪鏁嶇仦鐣屾闁瑰灚鎹囬埀顒傚У绾儵宕烘惔銏$€柛鏍ㄧ墬閺屽﹪宕烽悧鍫㈠灱
  • 6濞寸姴锕ら崟鎯规惔鈥崇閻忓繐妫楅崯鈧€殿喒鍋撻柡鈧敓锟�114濠㈣泛瀚崣鈩冪椤愩倛闆归柛锔兼嫹 妤犵偞娼欑花鎶藉礂閵娿儳顏抽柛蹇撳綁闂娾晝绱掗崹顔藉嬀
  • 7闁哄嫨鍔嶅Λ鈺伱规惔鈥崇婵ɑ姊规穱顖炲礆闁垮鐓€濞寸姴锕ら崟鐐閵夛附闄嶉柡鍫氬亾濡ゅ倹岣块柇顖濄亹閿燂拷 濞寸姴锕ら妵澶愬磼瀹ュ棙鐝撻柛鎺撴緲椤э拷
  • 8闁瑰灚鎹囬埀顒佺閺屽洦寰勭壕瀣唴闁挎稑鏈粊褰掑础濡ゅ嫬甯悘鐐堕哺濞撱倗鎲查懗顖滅唴闁告牗顨呭▎銏狀啅閵壯€鏌ら柡鍫濐槸缁參骞掗妸銊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