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初心之路·西柏坡 | 新中国蓝图在此描绘

2021-06-29 09:45:07 来源:舜网-济南时报

作者:卢明 丁国彬

责任编辑:王浩

重走初心之路·西柏坡

  滹沱河,发源于山西省繁峙县,向西南流经恒山与五台山之间,至界河折向东流,切穿系舟山和太行山,流经河北平山县时,在太行山深处拐了个弯。在这个拐弯深处有个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小村庄——西柏坡村。这里有中国革命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三大战役在这里指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这里召开,新中国的蓝图在这里描绘……

重走初心之路·西柏坡

  磨盘上布下雄兵百万

  6月21日,夏至,一年当中白天最长的一天。15:00,气温36℃。

  复建的西柏坡村旧村里,游人如织。门口,一头蒙着眼睛的毛驴正围着磨盘,将粮食碾磨成细面。往里走几十米,一个小广场前矗立着一块巨大的磨盘,志愿者范志梅正向游客讲解:“这块磨盘高4.9米,代表着新中国1949年成立。”

  旧时,磨盘是一种生产工具,随着时代发展,越来越少见,更多地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在西柏坡村却不是这样,磨盘依然多见。

  村民闫青海,76岁,是一名老党员,院子里最显眼处就是一个大磨盘,他家的故事也广为传颂。1948年,年幼的闫青海生了一场大病,村医已是无能为力,母亲不得已用破苇席片儿包裹着放到了村边的磨盘上。幸运的是,他被借住在家中的董必武夫妇发现。他很快被送到了中央医院的东柏坡医务所,经过一段时间治疗,活了下来。

重走初心之路·西柏坡

  在西柏坡村党支部书记闫振祥看来,坚如磐石的磨盘对于村民而言有着深远意义,“坚定不移,艰苦奋斗,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磨盘的背后也记录了中国革命一段光彩夺目的历史。

  与美丽宁静的楼房林立的西柏坡村一墙之隔,复建的中共中央旧址是另外一个世界。参差院落里,是土墙木窗、低矮狭小的屋舍,大院自东往西,依次是周恩来、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的故居,后院是朱德的住房。

  接踵而至的参观者在西柏坡纪念馆讲解员刘丽超的讲解下,思绪穿越历史的天空,回到1948年5月27日。这一天,毛泽东乘车到达西柏坡。“西柏坡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易守难攻,安全隐蔽,占据有利的战略位置。更为难得的是,这里很早就是解放区,有很好的群众基础,再加上物产丰饶、经济条件好,这个小山村成为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共中央的所在地”。

重走初心之路·西柏坡

  毛泽东的住宅分为前后两个院,前院有一个磨盘,磨盘旁有棵高大的楸树,枝叶茂密,炎热的夏天,毛泽东出去散步回来,常常搬把躺椅,坐在楸树下的磨盘旁读报、看书。有时,中共中央领导人常围坐于此,研究军事战略问题。在这段时期内,毛泽东和中央领导人指挥了著名的三大战役,自此流传下“磨盘上布下雄兵百万”的佳话。

  土屋里发出400余封电报

  在西柏坡村周围有西柏坡纪念馆、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西柏坡国家安全教育馆、西柏坡廉政教育馆等十几处红色革命纪念场所,依山而建。西柏坡纪念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五大书记”铜像伫立在馆前广场中央,目光如炬,凝望远方。军人、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等参观者络绎不绝,他们在这里或驻足凝思,或庄严宣誓。

重走初心之路·西柏坡

重走初心之路·西柏坡

  “滴滴答答……”走进西柏坡纪念馆二楼,有一道数十米长的长廊,两旁镌刻着37封毛泽东亲笔书写的电报原文,耳畔间响起连绵不断的摩斯码,阵阵急促。一张张无声的电文就像电影胶片,快速播放,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数百米之外,中共中央旧址,中央军委作战室,30余平方米的低矮土砖房里,有3张桌子、两张地图和一部电话。大家驻足,用目光抚摸着这里的一切,想象着毛泽东与战友们是如何在这个小指挥部里,指挥了一场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创造了中国战争史乃至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打”出了一个新中国。

重走初心之路·西柏坡

  刘丽超介绍,大决战时期,西柏坡作为指挥300万军队的大本营,与全国各战区往来电报像雪片一样,昼夜不断,分秒不停。几个月内,毛泽东与战友们在指挥室发出408封电报,仅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中就有197封,月均收发140万字,组织了24次重大战役。“通过这些数字,我们可以感受到先辈们的工作强度有多大”。

  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的周恩来曾风趣地说:我们这个指挥所,一不发枪,二不发粮,三不发人,只发电报,把国民党打败了!

重走初心之路·西柏坡

  七届二中全会描绘新中国蓝图

  在中共中央旧址区域,有间百余平方米左右的“大房子”。推门而进,会场正面墙上,两面鲜红的党旗中间,悬挂着毛泽东、朱德两位伟人画像。屋内前两排是陈旧的沙发,后面是木头座椅。屋顶是由纵横的梁木撑起,会场整洁、朴素而庄严。

  1949年3月5日至13日,就是在这间简陋的土屋里,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大会确定了彻底推翻国民党统治,夺取全国的方针;指出中共工作重点应从农村转向城市,并以生产建设为中心;阐述了在全国胜利后仍会存在两种基本矛盾,一种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一种是中国人民和帝国主义的矛盾;强调了加强党纲建设,规定了禁止给领导人祝寿、禁止以领导人的名字命名街道、企业等,防止对个人的歌功颂德等。

  毛泽东主持会议并作了《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报告规定了中共在夺取全国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将采取的基本政策,新中国的蓝图就此描绘。

  带着“两个务必”思想进京“赶考”

  西柏坡纪念馆内陈列着一辆绿色吉普车,篷布车顶,备胎挂在驾驶室车门上,轮胎上的花纹已被磨平……72年前的3月23日上午,毛泽东率领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向北平进发时,乘坐的就是这辆车。也就是在那时,毛泽东提出了“进京赶考”。

  史料记载,临行前毛泽东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

  周恩来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

  毛泽东说:“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进京赶考”前,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作了充分准备。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两个务必”思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毛泽东还指出,在胜利面前,必须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攻击。

重走初心之路·西柏坡

  如今,在西柏坡村党支部委员会大院门前的广场上,“两个务必”思想红色大字雕塑坐落中央,在蓝天白云映衬下格外耀眼。

  同时,西柏坡的这段革命历程也被载入史册。1947年7月,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在西柏坡正式办公,在此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近两个月的时间,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草案,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1948年4月,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央前委到达西柏坡,叶剑英率中央后委也同期到达,分开了整整一年的前委、工委、后委又会合到了一起。1948年5月27日,毛泽东乘车到达西柏坡,中央完成了从陕北到西柏坡的转移。

  随着毛泽东和中央机关的离开,西柏坡也成了中国革命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在西柏坡村复原的毛泽东故居内,办公室的桌子上摆放着一本老式日历,上面的日期,定格在1949年3月23日。

作者:卢明 丁国彬

责任编辑:王浩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