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西昌:汇聚乡村振兴的强劲动能

2021-08-11 10:39:58 来源:光明网
责任编辑:卢卫美

  光明日报记者 周洪双 李晓东

  “大山深处逐梦想,我要与乡亲们一同致富。”刚刚大学毕业的崔俊萍,回到家乡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成为西昌市葡萄现代农业园区的一名技术员。她说她的根在这里,西昌市如火如荼的乡村振兴进程,给了她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

  凉山州曾是全国贫困程度最深的“三区三州”之一。西昌市作为凉山州首府驻地,是全州从脱贫走向振兴的龙头。近年来,西昌提前谋划,深化改革,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已取得初步成效。

  面向市场盘活闲置资源

  在西昌市东南部15公里处的邛海边,一座座独具特色的新民宿错落有致,特色鲜明的茶马古道文化、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与绚丽多姿的自然生态交相辉映,在这里绘就了一幅生动的美丽乡村新画卷。

  有着数百年建村史的大石板社区如今已是游客的热门打卡地。谁能想到,2019年以前,这里的村民纷纷外出务工,多数房屋闲置,社区环境脏乱。

  去年以来,当地推行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改革,通过宅基地完全退出、使用权流转、合作经营、自主经营、拆迁安置等改革模式,盘活大量宅基地。在此基础上,社区利用闲置集体资产和村民手中余钱,组建西昌大石板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使古村走上了蝶变之路。

  群众的闲置房屋,通过修旧如旧、修新如旧等建筑手法,已变为不同档次的民宿、客栈。全村415户参与经营,平均每户年收入3万余元,这里成为西昌民宿、客栈最集中的地方之一。

  大石板社区党委副书记尹俊说,通过改革,社区优越的区位、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农民的闲置资源,都变成了资产,给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改革得到群众拥护和参与,大石板社区实现华丽转身,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古村落+新民宿”发展之路。同样的故事,也在西昌市域内多点开花。

  “三变”改革壮大集体经济

  西昌市礼州镇江管村,是一个“老字号”草莓采摘地。每到草莓成熟季,这里的草莓不仅吸引本地游客体验采摘,还远销省内外各大城市。近年来,果蔬种植面积扩大,村民遇到了新的问题:有时候果蔬成熟后不能及时运出,怎么办?

  自己建冻库!村民们想到了一起。村集体和村民共同出资,在14亩土地上建成标准化冻库24间,每间冻库能储藏蔬果80吨左右。冻库的建成,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不仅解决了本村群众的燃眉之急,还为周边乡镇的群众提供服务,使村集体经济壮大起来。

  今年年初,西昌综合遴选20个村(社区)作为试点,启动“三变”改革工作,拟定每个试点一次性给予50万元财政资金补助,重点用于各试点村(社区)围绕所选择的“三变”改革创收路径,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主导产业型、土地合作型、生产服务型、乡村旅游型……在不断交流学习、探索创新中,“三变”改革逐渐成熟起来,群众参与积极性高涨。目前,西昌已成立集体经济组织553个,其中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197个,股份经济合作社356个。

  “‘三变’改革不仅盘活了农村资源,集聚发展要素,还有效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切实转变了农业发展方式,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西昌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特色产业助力农民增收

  “快点哟,打包完了就要装车了。”6月23日下午,西昌天喜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内,花卉种植工人刘春玉跟20多名工人一起,忙着将一批红掌花装箱,打包运到成都。

  “西昌日照充足,我们的花非常鲜艳。”天喜园艺负责人说,四川省内80%的玫瑰盆花产自西昌,公司的红掌、彩色马蹄莲、大花蕙兰切花等花卉,还销往国内30多个城市,出口到美国、新西兰及东南亚等地。

  西昌冬暖夏凉,灌溉便利,光照充足,十分适宜花卉生长。西昌瞄准花卉企业前期资金投入大、土地流转难、品牌打造难等痛点问题,出台系列支持政策,吸引国际国内知名花企入驻。

  目前,在西昌现代化花卉产业园区,已有20家国际国内知名花企先后入驻,带动50余家本地花卉企业发展起来,实现花卉年产值近11亿元;同时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1300余个,农民人均增收16900元。

  产业兴,则乡村富。西昌发挥独特的地理优势,构建以葡萄、蔬菜、花卉为重点产业,以玉米制种、油橄榄为特色产业的“3+2”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在推进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吸引群众主动嵌入产业链,汇聚起了乡村振兴的强劲动能。

  《光明日报》( 2021年08月11日 10版)

责任编辑:卢卫美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