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哈尔滨5月10日消息(记者马俊玮)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王洪亮,是黑龙江省最早一批从事重症医学的医生。二十多年来,王洪亮始终保持着对医学事业的热爱,慎终如始。
不忘初心 精益求精
自2000年进入重症医学科工作以来,王洪亮就时刻把病人放在心头,更把生命举过头顶。
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都是急危重患者,一扇门隔断了亲人的视线,门里是生命垂危的亲人,门外是焦急悲痛的亲人。ICU医生就是与时间竞速、同死神赛跑的人。
为了信守从医誓言,坚守救死扶伤的初心,二十多年来,王洪亮兢兢业业,他总是最早出现在病房,又最晚离开,已经不记得他曾把多少危重症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他医德高尚、待患如亲,被患者和家属亲切的称为“生命的守护神”。二十多年来他自己用一贯真诚、稳重、严谨的工作作风赢得了患者的依赖和同道的一致赞扬。
王洪亮曾先后荣获哈尔滨市青年科技奖、“龙江名医”、“黑龙江省领军人才梯队后备带头人”、“黑龙江省杰青”等多项称号。为了能够促进省内重症医学科的整体提高,帮扶省内下级医院提升重症患者救治能力,2016年他率先发起组建黑龙江省首个重症医学专科医联体,在2019年牵头成立黑龙江省重症医学联盟,2020年获批东北三省唯一一家中国医师协会体外生命支持专业委员会规范化培训基地,为黑龙江省ICU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党员先锋 奉献爱心
王洪亮于199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一名有着26年党龄的共产党员,作为一名基层党员领导干部,他始终牢记入党时铿锵的誓词,矢志不渝地践行着自己对党的承诺。
多年来,王洪亮带领重症医学科党支部全员,工作之余不忘回馈社会。在“手拉手,心连心”活动中,他们关怀福利院的孩子们;“童心筑梦,唱响未来”公益慈善晚会上,他们为残障儿童及残障人士捐款捐物;每年节假日王洪亮还会组织科室同事给患者家属带去“新年的饺子,端午的粽子”,时刻不忘关怀在ICU焦虑无助的患者及家属。王洪亮深信只要人人献出自己的一点爱心,点滴爱就会汇成海。
使命担当 勇赴国难
作为一名重症医学科医务人员,王洪亮终坚守在急危重症救治援助第一线,展现重症医生作为。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2009年甲型H1N1流感救治、2010年大兴安岭火灾、2020年援助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一系列重大突发社会公共卫生事件中,王洪亮是医院重症医学科第一个冲上前线的人,并以过硬的医疗技术成功救治了许多重症患者。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疫情在武汉肆虐,情况十分严峻,王洪亮教授主动请缨,并称,“国家有难,医护有责,作为党员,我义不容辞,作为医生,我义无反顾”。
疫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大年初三,他作为黑龙江省首批援鄂医疗队哈医大二院队长,带领队员们火速出征,驰援武汉。黑龙江省首批援鄂医疗队是第一支抵达协和西院的外省医疗队,王洪亮用最短的时间做好筹备工作,第一时间接诊患者,很大程度缓解了协和西院的压力,也使大量重症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
面对新冠病毒,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王洪亮就遵循规范的治疗原则;没有成型的治疗方案,王洪亮就和武汉当地同道共同研究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抢救方法,并较早地发现了有效的抢救方案。黑龙江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共负责3个病区的救治任务,王洪亮主动要求管理50名重症患者的病区,把这一块最难啃的“硬骨头”留给自己。
在武汉奋战的65天里,王洪亮每天研究危重病例,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修改治疗方案。他的辛勤付出让患者重新看到了生的希望。王洪亮还及时把诊治经验通过网络多次直播给全国同道,与其他医生一起降低重症患者的病死率。他曾前往孝感市、汉川市和安陆市,为医护人员进行现场培训,使大家在诊疗过程中有章可循,极大提高诊疗效率。并且在援鄂期间,王洪亮发表3篇SCI论文(其中2篇影响因子为6.4分)及参与编写相关COVID-19指南,为全国同道提供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救治经验。
在历经了65天的艰苦奋战,王洪亮实践了他出征前的承诺,对组织“不怕牺牲,圆满完成任务”,对患者“尽所能、展所学、救所治”,对战友“把你们安全带回家,一个都不能少”。
王洪亮和团队在武汉协和西院创造了诸多“之最”,在来自全国各地的23支医疗支援队中,“黑龙江一队”收治病人数量最多、病死率最低,被誉为“最强外援”。黑龙江首批援鄂医疗队被评为“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他本人也被评为“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一次次重症医学救援经历淬炼着王洪亮敢于担当的意志和精益求精的技术,他始终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以仁心仁术和大无畏的勇气,履行着党员与医生的责任,书写着新时代医务工作者的奋斗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