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生态环境部召开6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宣传教育司司长刘友宾介绍,2021年,全国共产生医疗废物140万吨,集中处置能力超215万吨/年,比疫情前提高了39%,还储备了较为充足的协同应急处置能力,医疗废物处理能力显著提升。近期,全国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医疗废物处置情况总体平稳有序,所有医疗废物均得到妥善处置,基本做到日产日清。
刘友宾介绍,生态环境部高度重视医疗废物处置能力建设与监管工作。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联合相关部门印发多个关于加强医疗废物处置能力建设与监管的文件及相关技术规范,大力提升医疗废物监管水平和处置能力,指导督促相关地方严格落实所有医疗机构及设施环境监管与服务全覆盖、医疗废物及时有效收集和处理处置全落实“两个100%”工作要求。
各地加快建设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处理能力显著提升。2019年,全国共产生医疗废物118万吨,集中处置能力为154万吨/年。2021年,全国共产生医疗废物140万吨,集中处置能力超215万吨/年,比疫情前提高了39%。
此外,各地还储备了较为充足的危险废物焚烧设施、工业炉窑等协同应急处置能力,可随时启用保障应急处置,现有医疗废物常规和应急处置能力能够满足包括核酸检测废物在内的医疗废物处置需求。
从近期调度情况看,全国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医疗废物处置情况总体平稳有序。近三个月以来,全国涉及疫情中高风险地区的市(州)和直辖市中,医疗废物处置设施日均负荷率均低于90%,其中97%的地区低于80%,66%的地区低于50%,所有医疗废物均得到妥善处置,基本做到日产日清。
生态环境部将持续关注全国医疗废物产生及处置情况,配合卫生健康部门做好核酸检测废物的分类管理和收运处置,进一步加强核酸检测废物的环境监管,维护人民群众环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