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敦煌普氏野马即将踏上“搬家”之路

2023-09-15 16:48:28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责任编辑:高原
甘肃敦煌普氏野马即将踏上“搬家”之路

  普氏野马又称亚洲野马,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保留着马属动物的原始基因,也是目前世界上濒危的大型野生动物之一。2010年、2012年,28匹野马在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半散放,种群数量持续增加,截至今年7月底,保护区野马数量达到102匹16个种群。明天,甘肃省林草局要将保护区内40匹10个种群的野马,放归到纯野外的自然环境,开启新生活。

甘肃敦煌普氏野马即将踏上“搬家”之路

  普氏野马 回归自然

  经过多次勘测研究,保护区最终选定在30公里外的大马迷兔湿地,作为野马的新家,因为这里水草更加丰美,湿地面积更大。但是由于本次放归的普氏野马数量大,沿途无铺装道路,为保证安全,转移将选择人为伴行的方式。从马圈湾自然散放区域到大马迷兔,沿途30公里路程,会有哪些难题和挑战?马儿会那么听话的转移过去吗?总台记者跟着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的工作人员,和肃北自治县经验丰富的牧民朋友提前进行了实地路线论证,先一起了解一下。

  充满变数的普氏野马“搬家”路

  放归途中变数一:信马由缰

  30公里的路,车辆行驶大约半个小时就能抵达,但对于普氏野马,却是漫长的、充满变数的路途。围栏一打开,在辽阔的戈壁滩上,如何让野马按照既定方向前行,不要信马由缰,成为大家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

  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林业工程师 姜雪:我们就是害怕把它从这个围栏里面一放出来的一瞬间,它可能会因为惊吓或者是对一个陌生的环境它不熟悉,它会到处跑。

甘肃敦煌普氏野马即将踏上“搬家”之路

  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保护监测科科长 窦英杰:从围栏西边出来以后,咱们的家马团队要形成一个U字形。

  经过综合评估,团队决定采用全程人为引导的方式,由经验丰富的牧民带着家马一同协助引导、驱赶转场。为此,保护区管护中心特别邀请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的牧民来帮忙。

甘肃敦煌普氏野马即将踏上“搬家”之路

  牧民 祁达力图:它普氏野马出来以后各走各的路了。我们周围就包围起来,还有6辆摩托车,20匹家养马子,就把它们往紧里收着些,就这么赶。

甘肃敦煌普氏野马即将踏上“搬家”之路

  放归途中变数二:马失前蹄

  前往大马迷兔的最初7公里,普氏野马还要经过大大小小好几个草滩。这让工作人员既欢喜又担忧。一方面,草滩对于普氏野马有天然的吸引力,方便引导,同时令人担忧的是,这些草滩,很容易令踩在上面的普氏野马“马失前蹄”。

  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保护监测科科长 窦英杰:马的体重比较大,马蹄的体积比较小,所以在这很容易被陷进去了,容易“马失前蹄”。

甘肃敦煌普氏野马即将踏上“搬家”之路

  记者:我踩着我就觉得这个地还是蛮酥的,底下是挺空的那种感觉。对,这个就叫“假戈壁”。像这种你看这就是野生动物留下的脚印,它面积会比较小,但是深度会比较深,它这下面是比较松软的。如果马进行剧烈奔跑的时候,遇上这样的情况,会容易崴脚。

甘肃敦煌普氏野马即将踏上“搬家”之路

  放归途中变数三:人困马乏

  离开草滩,后面还有更艰巨的挑战,那就是广袤的戈壁地貌,缺乏天然水源补给。途中,如何给普氏野马和担任驱赶任务的家马们补充能量呢?

  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保护监测科科长 窦英杰:戈壁地貌存在一个很大的风险,野马一天之内可以不吃草,但是一天之内不能不喝水,所以我们应对野马的习性,我们在这30公里内布置了5处补给点,每处补给点分布着8个饮水槽。

  为此,饮水槽将按照野马和家马的习性以及预期队形放置,饮水池旁还会投放一些干苜蓿,来保障转场途中的水源和食物。

甘肃敦煌普氏野马即将踏上“搬家”之路

  放归途中变数四:老马识途

  到达大马迷兔,马儿们需要穿过草滩、戈壁、雅丹等多种地形,难免会产生对陌生环境的焦虑情绪,工作人员介绍,马群很容易凭借“老马识途”的能力,返回到之前的半散养区。

  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林业工程师 姜雪:这30公里比较遥远,我们就害怕它走的过程当中它不适应。它会觉得不如我原先的地方好,会折回去。

  为防止马儿们返途,保护区还将安排人员沿途驻守,及时拦截。

甘肃敦煌普氏野马即将踏上“搬家”之路

  放归终极目标:马到功成

  总台记者 王妍:这里是大马迷兔,我们来到了普氏野马的新家,相较于马圈湾,这里拥有更加茂盛的植被,更多的天然泉眼,更低的海拔,可供普氏野马的居住空间是原来的10倍以上。

  记者看到,这片区域里湿地、戈壁、雅丹地貌并存,水草丰美,芦苇摇曳,野马拥有充足的觅食饮水场所。

  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保护监测科科长 窦英杰:大马迷兔位于保护区腹地,这里资源最为丰富,它的周边相继分布着有榆树泉、天桥墩、湾腰墩以及小马迷兔,这些地方资源、水草也很丰美,因此我们认为这是普氏野马最好的家。

  自然放归准备就绪 首批40匹野马将开始新生活

  为了完整记录普氏野马自然放归的全过程,从马圈湾自然散放区域到大马迷兔湿地,沿途30公里的距离内,总台记者设置了4个直播点位,分别是马圈湾、大墩、大坡墩和大马迷兔。他们将从各自直播点接力报道放归全过程。

  那么,现在放归的准备工作进展如何?有没有遇上新的问题和困难呢?

  半散养区内 102匹普氏野马逐渐适应自然生活

  总台记者 安文剑:我现在就是在位于西湖自然保护区马圈湾湿地的西口,可以看到我身边有这样子的一个围栏。围栏的两端其实是分开了两个区域,在围栏里面是普氏野马的半散养区域。虽然说是有围栏围起来,但其实里面的空间是非常大,整个的这一片半散养区是有1万公顷,也就是15万亩的空间,方便普氏野马来这活动。在这一片15万亩的空间中,活跃着102匹的普氏野马,在这里它们可以在这里寻找水源,包括寻找食物,锻炼野外的生存能力。虽然这里的活动空间比较大,但毕竟还是在围栏里面,而且目前整个半散养区内只有10个泉眼和饮水点。半散养区内的102匹野马,还分为16个不同的群体。对于16个群体来说,10个饮水点还是有点拥挤了,有时候不同的野马家族也会出现因为抢夺饮水点发生冲突。而明天,也就是16日的早上,我身边的将近300米的围栏都要被拆除。首批10个群体共40匹普氏野马将从我身边的围栏这儿迈出半散养区,回归自然。

  牧民引导伴行野马全过程

甘肃敦煌普氏野马即将踏上“搬家”之路

  严格意义上来说,半散养的野马只要踏出围栏的界限,就算是放归到了自然。但是保护区的工作人员觉得不但要打开门,还要送一程,送到离我们30公里外的大马迷兔湿地。跟它相连的,还有像包括拉齐、榆树泉等等的湿地在内,一共有将近上百万亩的这样的一个面积的湿地,有丰富的泉眼水源和食物,未来三年,除了西湖保护区的102匹普氏野马,还有安西极端干旱荒漠保护区和甘肃濒危动物保护中心的71匹普氏野马也将回归到大自然中。

甘肃敦煌普氏野马即将踏上“搬家”之路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围栏里有一些人骑着马,他们都是来自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的一些养马经验非常丰富的牧民,保护区也是将他们请到了这里,提前四天就入住了半散养区,在这些野马前面活动,让普氏野马来适应他们的存在。这些牧民就是将围栏打开以后,和这些野马一同前往大马迷兔湿地,然后前面有人引导,旁边还有人伴行一路来护送。我们可以看到牧民有骑着马,当然也配备了很多的越野摩托车。越野摩托车可以看到它的前面的减震行程非常长,它具有非常好的这种越野能力。

甘肃敦煌普氏野马即将踏上“搬家”之路

  普氏野马的行进速度非常快,它的最快的奔跑速度可以达到80公里每小时,而牧民们骑自己家的家马,有时候可能难以赶上。那就要靠这些灵活机动的越野摩托车来提前到达一些固定的点位,对普氏野马的行进路线进行干预。在他们的干预下,沿着保护区工作人员希望的路线来前行,顺利前往此次放归的目的地大马迷兔湿地。

  总台四个直播点位 全过程直播普氏野马放归

甘肃敦煌普氏野马即将踏上“搬家”之路

  明天也会在这里为大家带来野马放归的直播,但明天我们的位置就不会这么靠近围栏。因为普氏野马的警觉性非常高,如果在放归的路上看到我们的直播团队,很有可能不出来。我们明天将会在离这里500米远的那个圆锥形的沙墩那里,把自己藏起来,远程来记录野马踏出围栏的过程,我们还准备了一个42倍的长焦镜头,在远处观察野马的状态。包括我们直播时的穿着,颜色上也要接近我们的直播环境,这样的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放归过程的影响。

甘肃敦煌普氏野马即将踏上“搬家”之路

  除了我们现在所在的点位,我们也是在离我们现在这儿7公里外的一个点位设置了一个直播点,以及离最终的目的地3公里左右的地方,它们都有不同的作用。比如说我们的二号点位,大墩点位,就可以在远处,看到整个牧民如何引导和伴行野马前行的一个这样的场景。

  在我们的三号点位,我们可以看到为了让野马能够顺利到达以后,我们在路上保护区的工作人员还给野马准备了加餐,比如说有饮水,包括还有牧草,而且他们在布置的时候也是用尽了巧思,我们在三号点位的记者也会给大家介绍相关的情况。而明天,我们在一号点位直播结束以后,也会迅速转场到最终的目的地大马迷兔湿地,在那儿给大家介绍未来野马家族生存的环境是怎么样,在那里它们又会面对怎样的考验和得到什么样的照料。

责任编辑:高原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