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脚步日趋近,东风浩荡春意迎。
伴随春节临近,禁燃禁放再度成为社会热点话题。2月2日,济南市召开烟花爆竹禁放工作视频部署会,面向广大市民发出《禁放烟花共享蓝天,守护文明擦亮金牌》的倡议书。
今年是《济南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规定》立法实施的第四年,也是巩固工作成果、形成常态化禁放机制的关键之年。倡导“就地过年”的大背景下,禁燃禁放工作并非轻松了,而是担子更重了,如何保持思想不麻痹、监督不掉线、治理常态化,成为相关部门亟需直面的难题。
禁燃禁放工作是一项系统性民生工程,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守护“春节蓝”,禁燃禁放需要再“加码”。首先,相关部门的宣传引导和有力监督要再加码。新冠肺炎疫情零星散发和局部地区疫情复发叠加态势之下,很多外地人响应号召选择留济过年,特殊时期不排除有些人掉以轻心,对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心存侥幸,觉得防疫当前管不过来,钻钻空子,这恰恰是最大的错误和愚昧。因此,相关部门要强化思想认识,加强预判能力,针对放松苗头和违规行为做出预警和警戒,充分发动街道社区网格员、党员志愿者等,有效有序做好禁燃宣传工作,利用社区宣传栏、春节前走访或安检、致居民群众一封公开信等多种方式,让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进驻到人们心中,真正做到心有敬畏、知行合一。
其次,重要节点和重要区域的处罚和整治要再加码。就地过年同样安全第一,今年区域零响声、消防安全零隐患、公共安全零事故,相关部门需要动真外地人留济过年人数增多,这无疑为禁燃禁放工作带来一定压力和挑战,如何保持好“四零”目标,即宣传发动零死角、禁放格、强施压、聚群力。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禁燃禁放,按照“目标不变、力度增加、措施强化”总要求,进一步健全“区县属地管理、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各界参与”常态长效机制,精准靶向,加大力度。针对小年、除夕、初一、正月十五等重要节点,提升巡查力度和抽查频次;着重把城乡结合部、建筑工地、重要公共文化场所等区域作为重点督查范围,以“零容忍”态度坚决遏制燃放和违规兜售乱象。
再者,移风易俗,找回年味,春节期间文化体验要再加码。推动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春节是最好的检验场。过年就要过团圆,过年就要守安全,当“就地过年”成为共识,一座城市应该释放更多公共暖意。从社会治理角度说,禁燃禁放要疏堵结合,既要有铁腕制约,也要有柔性引导。疫情防控常态化,少流动、不聚集、不聚餐是刚需,相关部门要多一些精神关怀和心灵关怀,结合本地特色在安全适度情况下开展民俗活动,利用客户端、短视频等云端直播平台,线上线下同步,让老年俗拥有新表达和新内涵,在体验和互动中让年味十足,使人们在静悄悄中安放乡愁。
近日,生态环境部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刘友宾表示,环境质量监测已经表明,烟花爆竹集中燃放对城市环境质量有比较明显的影响,将导致PM2.5浓度快速上升,空气质量在短时期内可能迅速恶化。可见,禁燃禁放不仅是全民自觉,更应上升为一种生态自觉。作为摘得“三连冠”的全国文明城市,济南在全面开创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始终走在前列,做在实处,在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建设中乘势而上。
面对禁燃这道社会治理考题,每个人都应出把力,带好头,做出样子,不因四年“零燃放”而麻痹大意,亦不因文明光环而降低要求,守护“春节蓝”,一个人也不能少;实现“零燃放”,所有人都应“C”位出镜,时刻备战,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影响和带动家人共同恪守法律,自觉禁燃禁让,并积极劝阻和举报违规乱象,为擦亮文明城市金字招牌而做出主人翁应有的垂范和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