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成兵没有想到,冬奥会引发了制冷行业的“蝴蝶效应”。从拿下冬奥会项目,为国家速滑馆提供14立方容积CO?桶泵机组和集中式中压回油机组,到时隔十年、国外订单再次慕“名”而来,冬奥会带来的连锁反应和行业变革,正在不断发酵。
此前的公开报道显示,国际单项体育组织专家曾说,国家速滑馆使用国际惯用的环保制冰技术就能达到冬奥比赛标准。但经过18个月摸索,中方团队把历届冬奥会速滑馆制冷系统资料翻了个遍,对世界所有制冷剂优劣特点逐一分析,最终拿出了更先进的制冰技术—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制冷技术。
而将这一更为领先的制冰技术变为现实的实践中,有咱济南企业的智慧和担当。来自山东(章丘区)国家级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山东神舟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是其中一员。
关键词:突破
济企助力国家速滑馆实现多个世界首例
该公司山东中心总监庞成兵说,拿下冬奥会订单并非易事。要打破国际惯用环保制冰技术壁垒,不容易;要说服国际专家团队接受认可国产制冰设备,不容易;要创新研发大容量跨临界工况下的CO?桶泵机组,不容易……
庞成兵在国家体育馆 资料照片
难度,可想而知!作为专注于环保冷链装备的专业化公司,多年来,神舟制冷在行业内积攒的技术领先优势,成为他们获得订单的关键。
时隔两年,庞成兵仍清楚地记得,最初接触到这个项目时,是2020年春节假期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那时,正是疫情发生最咬紧的关键时期,他们开车去了北京,对接有关设计院。当年6月,经过反复的技术探讨后,他们拿出来与设计方案匹配的产品,最终拿下了冬奥会国家速滑馆及国家体育馆两个冰场项目。
神舟制冷,为国家速滑馆,提供了4组14立方容积CO?桶泵机组和1台集中式中压回油机组;为国家体育馆,提供了制冷主机、冷凝器、蒸发器等全套制冰设备及服务。庞成兵介绍,接到订单时,国内二氧化碳制冷技术常见的应用一般在商场,最大容积也就在3立方,而且绝大多数都是国外团队提供设备支持和技术服务。“可以说,当时国内二氧化碳制冷技术在冰场上的应用,几乎没有。”
但,最终,神舟制冷给出了完美答案。两个项目均实现开机一次性制冰成功,并且助力国家速滑馆实现了多个世界首例。
全球首个CO?跨临界直接蒸发制冷的冬奥速滑场馆且冰面为亚洲最大;
14立方CO?桶泵机组设计及应用为世界首例;
集中式中压回油在CO?制冰系统上的应用为世界首例;
人工冰场超长不锈钢冷排管应用为世界首例;
采用环保型CO?制冷剂,ODP为零,对环境无污染;
充分考虑能源综合利用,系统全年可以实现节电约200万度……
他介绍,此次为国家速滑馆提供的CO?桶泵机组和集中式中压回油机组,都是专门研发。CO?桶泵机组,在保证为冰面制冷提供源源不断制冷剂的同时,还能在停机及维护阶段,全部回收整个系统的CO?制冷剂;中压回油机组,为整个制冷系统的集中回油、设备润滑等提供服务保障。
关键词:订单
冬奥会带来惊喜国外客户找上门来
庞成兵坦言,公司介入国家速滑馆项目时,相对较晚,整个场馆已经处于收尾阶段。“但是,越是这种时候,越要彰显我们的实力。”他说,能成功介入,一方面,是实力的认可;另一方面,也敲开了制冷行业通往国际市场的大门。
作为国内技术成熟度第一梯队的制冷企业,2008年,神舟制冷开始在二氧化碳制冷技术上研发和投入;2010年,形成第一台二氧化碳制冷设备的出口。庞成兵直言,相比于国外二氧化碳制冷技术,国内起步较晚,所以,前些年,出口订单几乎没有。而,随着国产制冰设备在冬奥会上的亮相,国外市场迅速反应起来。2021年6月,他们接到了外贸订单,出口二氧化碳制冷设备。
冬奥会引发的“冰”上变革,还不止于此。基于国家速滑馆及国家体育馆两个冰上项目的契机,后续,神舟制冷又为燕山体育馆,提供了包括压缩主机在内的全套制冰设备及技术服务。
目前,神舟制冷数名工作人员正为国家速滑馆和国家体育馆冰场项目提供设备维护服务,助力其练成奥运史上“最快的冰”。庞成兵说,神舟制冷能站在冬奥会舞台上提供制冷设备,其实是撬开了国产制冰行业通往国际市场的大门。相信,以冬奥会为契机,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国产制冰设备和企业,走上世界的舞台。(爱济南记者:赵尚梅 视频剪辑:实习记者范金平 设计:刘超 文中照片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