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存渗滤液全部“清零”,小清河达到Ⅱ类水标准

2022-08-18 07:27:45 来源:大众日报
责任编辑:李欢

  近年来,济南市生态环境局聚焦重点难点问题,将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作为关键抓手,有效解决了一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近日,记者深入济阳、章丘、槐荫等地,实地探访如何“以督促改见成效”。

积存渗滤液全部“清零”,小清河达到Ⅱ类水标准

  8月15日上午,位于济阳区的济南市第二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占地12亩的垃圾渗滤液处理设施正在运行,在膜处理车间,成排的反渗透膜层层过滤掉有害物质。“原理和家用净水器一样,只不过我们这一个车间就有上千个膜。”光大能源济南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贾强介绍,目前该车间每天处理120吨垃圾渗滤液。

  据介绍,2017年、2018年,在中央、省级环境保护督察中,指出济南市第二生活垃圾填埋场积存了41.7万吨垃圾渗滤液,存在环境污染风险。这一痼疾是历史形成的,由于快速城镇化和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全面推进,2012年至2017年济南市生活垃圾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递增,但综合处理能力阶段性不足,大量原生垃圾被填埋,垃圾渗滤液处理设施不足,从而成了“老大难”。

  济南市坚持问题导向,拿出实招补齐短板,着眼“处理存量、源头减量、提升能力”。新建处理设施,渗滤液、浓缩液日处理能力分别达到1100吨、200吨,扩建垃圾焚烧项目取代填埋处理、垃圾堆体覆膜防止雨水渗入,从源头减少渗滤液的产生。经过一年多的满负荷集中处理,至2020年11月24日,积存渗滤液全部“清零”。目前,渗滤液新增量与处理能力也实现了“动态平衡”。

  在济阳区第二污水处理厂的出水口,经过最后一道紫外线处理的污水已经变成了清澈无味的活水,辗转流入大寺河。2021年5月,第二轮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点名”济阳区部分污水设施不正常运行、黑臭水体整治不严不实。为此,济阳区高标准新建了第二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从4万吨提高到了7万吨,排放标准提升至地表水准Ⅳ类。同时采取截污控源、雨污分流等工程措施,打好组合拳完善长效监管机制。目前,该区4个市控断面水质实现全面达标,再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

  章丘区境内的白云湖国家湿地公园,翠树环抱、绿柳成荫,湖中水草丰美、碧波荡漾,鱼翔浅底、白鹭成群,一派生机盎然的生态景象。这个总面积1627.5公顷、湿地率83.2%的湖区,栖息着60余种鸟、10余种鱼,包括国家一类保护动物东方白鹳、二类保护动物大天鹅等,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对于维护济南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状况,具有重要意义。2021年5月,第二轮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指出,白云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存在“湿地变身消纳场”“违规建筑未整治”“以调代改走捷径”问题。章丘区委托专业团队对57公顷的区域进行全面勘探,对发现建筑垃圾迹象的探点进行开挖清理,累计清运4896方,大堤周边清运渣土10380方。清理拆除湖区既有建筑物15栋,并完成了生态修复工程。今年实施专项提升,进一步完善湿地生态系统。

  近日,在槐荫区玉清湖街道睦里庄,村民坐在睦里闸旁边的大树下纳凉,脚下的玉符河水汩汩流淌。这里是小清河的源头,旁边的水质监测站实时数据显示,8月15日15时,水质为Ⅱ类地表水。作为济南市最主要的纳污和行洪河道,小清河的水质曾经长期处于劣Ⅴ类,工业化、城镇化带来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染黑了这条河。2017年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以来,小清河由“黑”变“清”的蝶变步伐骤然加快,水质连续四年创历史纪录,今年更是稳定达到Ⅱ类水标准,中华鳑鲏种群现身小清河,健康的水生态系统正在形成。

责任编辑:李欢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