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以下简称“起步区”)综合交通、综合能源、地下空间等十几个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完成公示,透过规划,起步区新城新面貌逐步清晰。其中,地下空间专项规划更是透露出起步区建设理念的前瞻性、未来感。纵观国内新区建设,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均是重要课题,那么作为继雄安新区之后的第二个起步区,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的地下空间又有哪些“新意”?
其实,地下空间并非一个新的提法,19世纪工业革命时期城市化开始,城市的市政设施,比如上下水道、排水就是利用了地下空间。
与过去简单利用地下空间方式不同,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如今大规模开发利用城市空间已是大势所趋。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分析表示,早在2010年济南人均GDP已达到113832元,已经具备大规模开发地下空间的条件。
中国工程院院士、陆军工程大学教授钱七虎在第十届国际桥梁与隧道技术大会暨“一带一路”交通基础设施高端论坛上指出,建设地上地下一体化、互相衔接、互相协调的立体化城市是建设公园城市的重要途径,只有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节约地面土地资源,用以建设绿色生态,才能实现生态碳汇。
据此观点,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与起步区建设新时代现代化田园城市的定位,和绿色低碳发展的理念十分契合。
根据《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综合能源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划》),起步区地下开发总量在3500万-4000万平方米,人均地下空间指标将达19-22平方米。地下开发总量高于雄安新区的2500万平方米。
地下空间开发总量大算得上起步区地下空间开发的一个亮点,但如何利用好地下空间去解决“城市病”,提升城市空间品质才是关键。
《规划》提出的打造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城基”、人民美好生活的“新场所“、TOD城站融合的“新模式”、空间立体集约的“新典范”,将起步区地下空间的“新意”道了个明白。
“等到月底你再来,从地面上就看不到污水处理设施了,覆土、植被完成后将是另外一番景象。”起步区崔寨污水处理厂负责人刘鹏告诉记者,当前该污水处理厂已试运营,正在进行地面工程收尾工作。
从起步区污水处理厂建设便能看出起步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理念。“污水处理厂采用全地下形式建设,能够消除传统的地上式污水处理厂臭气、噪音等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地上设计成对公众开放的景观健身公园,能够化‘邻避效应’为‘邻利效益’,化生态负资产为生态正资产。”济南先行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
全地下式的污水处理厂作为一种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既将地面与地下空间集约利用,也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场所。
规划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约110公里,地下变电站9处、环卫设施3处,地下污水处理设施1处,地下能源中心8处……根据《规划》,将市政基础设施放进地下,是起步区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重要部分。
其中,起步区综合管廊的建设与道路建设同步推进。与黄河南岸济南老城区不同,起步区的道路建设秉承“能入地则不上天”的理念,《规划》提出打造轨交带动、互联互通的立体高效地下交通设施,将构建轨道交通系统、地下车行系统、地下停车系统、地下人行系统。
市政基础设施入地、地下立体交通体系搭建,也将为“城市病”带来新的解决方案。
当前,起步区已累计启动27公里综合管廊建设。综合管廊施工方中交一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彭志铠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综合管廊建设能够有效避免“马路拉链”情况的发生,也减少了城市上空由各类管线构成的“蜘蛛网”。
此外,黄河大道作为起步区的交通要道,在体育中心、会展中心等人员聚集处设置地下通道,在缓解交通拥堵的同时,也为地面预留出完整的城市空间。
城市建设最终要服务到人。地下空间建成后同样不能成为一座“地下空城”,而要成为市民愿意去、喜欢去的新场所。
在这一方面,《规划》也做了布局。结合地下交通场站和重要空间节点,起步区将打造由大型商业综合体、节点商业街区、生活配套商业设施构成的三级地下商业体系,构建多元复合的地下公共服务设施系统。
作为济南市跨越黄河再建的一座新城,起步区正加快打造“地面一座城”“地下一座城”“云端一座城”的立体化城市空间格局,随着市政基础设施、交通体系、公共服务体系被引入地下,起步区“地下一座城”的图景已基本绘就。
在此基础上,引入智慧隧道、地下能源站、地下真空管道垃圾收运系统,以及地下物流系统,则又为这座“地下城”增添了更多未来感,成为起步区打造“未来希望之城”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