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九月九”是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据文献记载,早在战国时期,民间就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唐代诗人王维写下流传千古的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说的就是重阳登高的习俗。
济南人过重阳节登高首选千佛山,而提到千佛山,就不得不说一说千佛山“九九”重阳山会。
01
千佛山“九九”重阳山会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元代,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元成宗大德年间,定三月三、九月九日于各州县通祀三皇,此间百姓前来寺内。应祭祀需要,商贾便带着应时的商品进山来。从此,千佛山也就由单纯的文人登高,变成了各阶层聚集的庙会。
在山东地区,因重阳节有登山赏菊的习俗,所以庙会也称作山会。千佛山附近盛产柿子,尤以大盒柿最为著名,庙会期间,适值大盒柿成熟上市,赶庙会者多买柿子而归,故千佛山庙会又有“柿子会”之称。
由于种种原因,千佛山“九九”重阳山会曾一度中断,1982年才得以恢复,今年已是第40届。2009年,千佛山“九九”重阳山会被正式批准列为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了济南的文化名片之一,拥有越来越丰富的文化魅力。
02
近年来,齐鲁大地上,非遗工艺、传统民俗等相继“出圈”,千佛山重阳山会也在继承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增加了不少文化元素。以突出民间艺术、民俗文化为主题,“看大戏、品小吃、赏民俗”逐渐变成逛山会的主要内容。作为泉城济南的文化名片之一,千佛山重阳山会拥有着越来越丰富的文化魅力。
有底蕴。作为济南历史悠久的民俗活动之一,千佛山重阳山会广受市民青睐,是留存在城市记忆深处的文化底蕴。元代时,千佛山重阳山会就初具规模,并延续至今。根据民间故事改编而成的吕剧《逼婚记》讲述了明朝末年因为逛千佛山会而引发的故事,其中,唱词“济南府名胜千佛山,重阳节香火会热闹非凡”“秋高气爽重阳天,人人去逛那千佛山”描述的正是山会的盛大场景,可见,明朝时重阳山会就已广受欢迎。
有人气。据载,1989年,济南举办千佛山庙会,历时共六天,赶山会的人数却达到了八十万。时至今日,千佛山重阳山会成为济南市民盛大的民俗节庆活动。每年九九重阳节前后,千佛山上游人如织、络绎不绝,山下摊贩云集、摩肩接踵,“赶山会”“逛山会”成为市民悠闲的“消遣”。热闹的场景与季羡林先生在《学海泛槎》所形容的“这一切混合起来,形成了一种人声嘈杂,歌吹沸天的气势,仿佛能南摇千佛山,北震大明湖,声撼济南城了”一般无二。
有传统。山会期间,专为老年朋友准备的重阳戏曲专场可谓是“传统节目”,吕剧、豫剧、山东梆子等精彩戏曲荟萃一堂,让老戏迷过足戏瘾。近年来,“传统文化热”“国潮风”等文化现象“出圈”,大量年轻人开始关注戏曲,根据抖音《2021年非遗数据》报告显示,戏曲爱好者中有一多半是90后。每年千佛山重阳山会中,戏台前不乏年轻人的身影,当传统与现代碰撞,古老的中国传统戏曲,展现出青春的活力。
有非遗。千佛山“九九”重阳山会已经成为一项具有影响力的非遗文化旅游活动,又作为载体来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非遗传承中可谓发挥着“双重作用”。
千佛山重阳山会各式各样独具魅力的民俗元素让人目不暇接,黄家烤肉、泉水茶汤等传统美食,既满足了味蕾,又愉悦了心情。独具特色的锔补修复、章丘铁艺、粗布织杼等传统技艺展示制作,吸引大批游客参观体验。舜游历山、传统市集、菊韵芬芳、“丰”景打卡、文化演出等活动异彩纷呈,让市民游客感受到浓浓的文化味、民俗风、烟火气。
03
“一半烟火,一半诗意”,延续了700多年的千佛山重阳山会经久不衰,源于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传承。
节庆习俗与时俱进。用新潮的形式过好节日旧俗,是千佛山重阳山会的显著特点。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千佛山“九九”重阳山会逐渐成为重阳节的另一种“打开方式”,仿佛不去山会上走一走、看一看,过节就差了点意思。对于济南人来说,逛山会“逛”的不仅是一种过节的仪式感,也是情怀和传承。
传统文化贴近群众。文化不是束之高阁的展览品,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群众生活,才能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作为传统文化的表现符号,群众身处其中,能够“沉浸式”体验各种传统习俗。作为弘扬传统文化的平台,山会让“非遗”照进现代生活,贴近群众的衣食住行,鼓励传统戏曲走大众路线,走出戏院、走进景区、走进山会,“演出距离”缩短了,受众数量自然增加了。
文旅融合释放活力。千佛山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千佛山重阳山会可以说是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结出的硕果。在山脚赶山会,体验民俗文化、品尝风味美食,感受热闹的市井气息。登山远眺,兴国禅寺、千佛崖、万佛洞、弥勒胜苑等诸多名胜尽收眼底。“文化+旅游+好品”相融合,达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双向互动的效果。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在重阳节来临之际,济南千佛山第四十届“九九”重阳山会于10月20日-29日如期举办。不妨在重阳佳节来千佛山重阳山会相聚,深度融入济南,体验这座城市最真实的自然美景、人文魅力和烟火气,来一场时髦的“Mountain Walk”,漫步山林,感受登山赏秋的雅趣。(来源:济南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