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非遗传承人张连水:与龙为伴40余载,年近七旬舞动21米长龙

2023-10-24 09:32:43 来源:济南报业全媒体

作者:新黄河记者:王倩 王铮

责任编辑:李欢

  “起龙!”伴随着铿锵有力的呐喊声,一条身姿矫健的游龙上下穿梭,犹如翻江倒海一般。领头的便是兴隆舞龙第十代非遗传承人张连水,今年66岁的他,已经与游龙为伴40余载,缘分匪浅。

济南非遗传承人张连水:与龙为伴40余载,年近七旬舞动21米长龙

  苦练10年终成龙头

  舞龙,也叫龙灯,其历史源远流长,既是古代图腾崇拜的遗风,也是古老的杂耍活动。

  在济南市市中区兴隆街道,有一支家喻户晓的舞龙队——兴隆舞龙队。每逢春节、元宵节等重要节日,兴隆舞龙队就会将龙灯舞起来。“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民俗文化,汇聚着人们期盼好日子的美好愿望。”张连水说,只要锣鼓声一响,整个人的精气神就都上来了。

  说起兴隆舞龙队,这位花甲老人的眼里始终闪着光。谈及与舞龙的缘分,还得从张连水20岁时说起。

  1977年,舞龙在村里再次兴起,年轻的张连水每天都追着队伍,一招一式百看不厌。“那时候舞龙的人都会武功,他们用绳子绑着草把子在村委大院里训练。”有时,张连水也举根棍儿跟在龙尾巴后面,虽然多半跟不上,但舞龙的那股精气神儿却深深烙在他心中。

  从那之后,张连水就一直跟着舞龙队,学习他们的一招一式,把动作要点都牢牢记在心里。不仅如此,他还暗下决心,不但要舞好龙,还要舞龙头。

  舞龙这事,就是不能怕苦和怕累,对张连水而言,受伤是常有的事,但伤好了继续舞。经过10年刻苦学习和钻研,身强力壮的张连水终于如愿舞上了龙头,而“让兴隆舞龙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是他始终坚持的信念。

  1998年10月,张连水和村里一位老人去外地观看了全国舞龙比赛,那些专业队伍的技艺和表演令他叹为观止。“别人舞得太精彩了,我们为什么不能成立一支队伍,把兴隆舞龙也发扬光大呢?”正是凭借这一腔热血,张连水在村里真就组织起了一支队伍,一连数月,舞龙队18个壮小伙每晚都在村里训练。“冬天特别冷,尤其是晚上,手伸在外面都能冻麻了,更别说抓着竹竿练习了。”张连水说,是对舞龙的热爱,支撑着大家坚持练下去。

  10余个套路一气呵成

  兴隆舞龙源远流长。相传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途经济南府,兴隆村的村民便组织了特色龙灯演出助兴,乾隆皇帝大为赞赏。从此兴隆舞龙流传下来,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

  据张连水介绍,兴隆舞龙队舞的是九节龙,一条龙全长18米,最长时能达到21米。光扎一个龙头最少就需要10天,扎一条完整的龙需要从早到晚干1个多月。

  “我们扎的龙跟其他地方的不一样,不是那种大众化流行的样式。”张连水称,按照祖辈流传下来的样式,一条龙总共由九种动物组成,它拥有牛的眼睛,狮子的大嘴,鹿的角,凤凰的冠,麒麟的耳朵,蛇的身躯,鹰的爪子,鲸的尾巴和鱼的鳞甲。

  “盘旋也好,上下翻飞也罢,还有钻、跳、盘、缠、戏,这些高难度的动作在舞龙时一气呵成,所以我们兴隆的舞龙,舞出了龙的威风,与众不同。”张连水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在张连水的带领下,舞龙场上,一条青龙“出洞”后开始跑“盘节花”绕全场,接着是“跑四门”“梅花阵”“绕8字”,每个动作都张弛有度,带着一股精气神。再到“龙钻节”“正反掏节”“青龙过桥”“龙翻身”“龙戏珠”等动作,舞龙者身姿矫健,动作连贯,姿态雄壮。

  “整个队伍要团结合作,特别是舞龙头的人,动作幅度大,劲力强,能统领。当然了,舞龙节、舞龙尾者也需步步跟紧,与舞龙头者协调一致,默契配合。”张连水说,正是舞龙者身体各个部位都变化多端,才使兴隆舞龙的龙姿前后摆动,左右盘旋,起落有致。全场下来10余个套路,一气呵成,威震四方。

  “我们兴隆舞龙,就是套路多,而且每个套路都有它的故事。”张连水说,以“龙出洞”为例,龙逮的其实是蜘蛛精而并非夜明珠,“逮珠”的时候三出三进,翻江倒海,扣人心弦。“这就是我们兴隆舞龙根据故事编排出来的情节,是独一份儿,别的舞龙都没有。”张连水一脸骄傲之情。

济南非遗传承人张连水:与龙为伴40余载,年近七旬舞动21米长龙

  骑着独轮车舞龙

  “在我们国家,龙象征着吉祥,象征着战无不胜的一种信念。兴隆舞龙,能够带给人一种力量,一种激励,所以我要把它传承下去。”正因为兴隆舞龙的特有魅力,几百年来它一直扎根在民间,传承在民间。

  2012年10月,兴隆舞龙成功申请济南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兴隆的这支民间舞龙队伍也在各级各类文化活动中崭露头角,斩获奖项。在传承人张连水的带动下,他们研究扎龙技艺,精进舞龙动作,揣摩舞龙文化。在琢磨、苦练、规整每个动作的过程中,舞龙人身上那种执着和热爱深深感染着每一位观众。

  目前,兴隆舞龙队有40多名队员,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张连水深知,兴隆舞龙要想传承下去,首先需要培养接班人,必须从娃娃抓起。孩子们从小喜欢舞龙,学习起来才有动力。另外,作为传承人,他得在舞龙的形式和内容上不断创新,让孩子们高兴地学,带劲地练,练出兴隆舞龙的威武劲儿来。

  2018年,济南市西河小学找到张连水,想让孩子们学习和传承舞龙技艺,他很高兴地当起了学校舞龙社团的教练,还给孩子们提供了舞龙道具和服装。为了让这门传统的技艺有所创新,张连水又找到了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大庆,学习了骑独轮车,然后把两项非遗结合创立了独轮车舞龙社团。“独轮车+舞龙”一经亮相,不仅惊艳了济南校园,还走向了全国,在省内外收获了不少奖项和称赞。

  “非遗进校园让舞龙这一民俗表演焕发出新的光彩,未来,在政府的支持下,我们要成立工作室,还要招收学员,培训学员,我们要把这条威武雄壮的华夏龙舞得更加出神入化,更加激昂抖擞!”张连水满怀希望,对未来充满信心。

作者:新黄河记者:王倩 王铮

责任编辑:李欢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