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年轻人愿意进工厂

2024-03-04 09:59:17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木须虫

责任编辑:刘克

  “目前,职业教育普遍存在非兴趣入学的状况。年轻人就业脱实向虚,对技术的追求缺乏热情,不愿进工厂。”2024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员会副主委邵驰表示,技能型人才是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但目前中国的技能型人才队伍存在总量不足、结构不优、配置效率不高等问题。为此,他将提案建议加快推进职业技能人才培养。(3月2日中国新闻网)

  “年轻人不愿进厂”并不是新鲜话题,首先是其在职业中的比较优势决定的。相对于其他的职业,“蓝领”职业除了工作辛苦、条件艰苦之外,更突出的问题是发展空间狭窄、就业地域受限,一些工种可能终其一生也只能在一线,同时,不少的工种虽然不乏技术含量,但就业则需要跟着企业走,很难像那些广谱性职业具有兼容性。

  因此,进工厂往往难以成为从业的第一选择,尤其对于年轻人,他们毕业时基本是第一次择业,会有很多理想化考量,并且因为年轻有着充分尝试的空间,在社会职业多元的背景下,最终的选择会更灵活更多样。而且这样的问题,不只是职校生存在,大学毕业生就业也存在类似情况。

  此外,年轻人就业不愿进工厂,也与当前普职分流的教育格局有关,就读职校往往被打上升学淘汰分流的烙印,学生“被”读职校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学习职业技能与从事职业的针对性,使其游离在个人的职业规划之外。

  破解“年轻人不愿进工厂”难题,首先还是增强“蓝领”职业的吸引力,比如真正提高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的地位,在价值上予以尊崇,在政策上予以优惠与扶持,提升制造业劳动者的社会地位,解决好与就业相关的人才激励、子女上学、随迁入户等现实问题;引导制造业向中小城市均衡布局,在保持制造业劳动就业较高薪酬的同时,更好地降低劳动者就业后的生活成本,增强职业的比较优势。

  其次,理顺职业技能教育与就业关系,提高技能人才培养与社会职业选择的匹配度。职业教育在模式上,不宜简单照搬学历教育,需加快推进普职协调发展,提高职业教育含金量,增强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同度与吸引力,同时,加快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步伐,逐步建立就地就业、二次择业的职业教育机制,解决好就业意愿与技能养成在职业选择中的错位问题,先招后育,提高用工与就业的适配度,真正为职业、为企业培养人才。

作者:木须虫

责任编辑:刘克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