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都市圈正式“出炉”,企业有望获得哪些利好?

2024-03-10 07:14:19 来源:济南报业全媒体
责任编辑:高原

  3月8日,备受关注的济南都市圈发展规划正式“出炉”,山东省政府发布《济南都市圈发展规划(2024年—2030年)》(以下简称《发展规划》),这是山东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件大事。随着济南都市圈正式“出炉”,企业有望获得哪些利好?爱济南小编为您一一盘点。

济南都市圈正式“出炉”,企业有望获得哪些利好?

  共筑优质产业生态圈

  打造“济南研发+周边转化”“终端产品+协作配套”格局

  《发展规划》明确,立足都市圈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条件,创新跨区域产业合作模式,引导产业合理化布局,着力构建有重点、分层次、韧性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企业关心的产业生态方面,《发展规划》特别提出,共筑优质产业生态圈。加强产业分工协作。制定产业同城化发展引导目录,强化区域产业政策对接,强化济南周边城市服务配套和产业承接能力,打造“济南研发+周边转化”“终端产品+协作配套”格局。探索共同开发、利益共享的产业合作模式,建立产业转移承接地间经济指标分算机制,推行“双向飞地”“异地孵化”等跨区域产业合作方式。

  加强产业发展载体建设。分类培育一批5000亿级、3000亿级、1000亿级产业发展平台,支持加快建设齐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支持产业园区采取跨地区共建、共管、代管、托管等合作模式,协作开发建设运营。加快建设新型产业载体,积极引导工业生产企业上楼,布局建设“制造大厦”等,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加快产业社区建设,着力打造大型楼宇型产业社区、绿色建设产业社区、新材料产业社区等专业化产业社区。

  提升产业链竞争力。围绕重点产业,依托头部企业、相关企业、高校以及科研机构紧密协作,实现关键技术协同攻关、产业链供应链有效合作、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形成一批重点产业共同体。共建都市圈产业(链)合作机制,建立产业链协作需求清单,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整体配套、协同发展。联合实施产业集群配套型和关联型企业招引工程,推动产业链核心环节本土化、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分行业做好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完善供应链清单制度和系统重要性企业数据库,清单式管理高风险零部件和“卡脖子”技术,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打造人才集聚高地

  高水平建设济青吸引和集聚人才平台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和动力所在。《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营造卓越创新生态。深化创新体制改革。改进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实行科技攻关“揭榜挂帅制”、技术总师负责制、项目经费“包干制”等科技研发制度。全面深化科技成果处置权、收益权、使用权改革,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探索高校和科研院所职务科技成果国有资产管理新模式。积极推行创新技术、创新产品“首购首用”,对都市圈内企业为首台(套)重大装备及关键部件投保的产品综合险给予保费补助。不断完善推广应用指导目录,促进企业加快创新、提档升级。健全科技成果分类评价体系,完善科技人员绩效工资分配机制。建立改革举措和支持政策异地同享制度。

  打造人才集聚高地。编制发布主导产业、重大创新工程及重点项目所需的紧缺性创新人才需求目录,协同引进领军型、高层次、紧缺型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优化高层次人才安居、医疗、子女教育、配偶安置等政策配套服务。建立健全柔性引才机制,以双向兼职、联合聘用、技术入股、项目合作、退休返聘、“周末工程师”等形式,实现人才“为我所有”向“为我所用”转变。高水平建设济青吸引和集聚人才平台,推行一体化人才保障服务标准,多措并举促进高校毕业生留到、回到本地就业。发挥国家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济南基地和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作用,积极探索海外科技人才引进和服务管理机制,畅通海外人才引进渠道,建好侨梦苑·国际人才港、山东省留学人才之家等人才集聚载体,加快建设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支持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引才育才用才。

  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建立完善覆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信贷产品体系,鼓励多层次资本市场对科技型企业的直接融资,发挥政府创业引导基金的带动作用。用好济南市、淄博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实行更加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法规制度,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普惠工程,持续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打通都市圈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倡导科学精神、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联合举办创新创业大赛、青年创新创业培训等活动。

  促进要素市场化改革

  支持都市圈内符合条件的科技创新型企业上市融资

  《发展规划》提出,推动改革系统集成、高效协同、走深走实,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协同开放,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实现互利共赢。

  对于企业关心的要素市场化改革,《发展规划》提出,加快人力资源市场一体化。创新和完善济南都市圈人口服务和管理制度,坚决破除各类城镇落户隐性壁垒,促进人口有序流动、合理分布和社会融合。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联合推进集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发展符合人才发展规律的高水平人力资源服务业,打造人力资源全链条管理服务体系。建立人力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创新人才自由流动、跨区互认、市场联合评定等体制机制,支持济南人力资源服务业创新发展,打造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服务业高地。联合举办高层次人才专场招聘活动,畅通高层次人才职称评审“直通车”。

  探索推动土地市场一体化。优化土地管理和高效配置机制,创新土地供应模式,逐步建立区域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牢固树立节约集约用地意识,严格控制增量,注重盘活存量。完善工业用地市场供应体系,推行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年期出让等供应方式,积极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提高存量建设用地开发利用水平。支持都市圈在新旧动能转换和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完善土地用途变更、整合、置换等政策,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给。按照“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省市县三级分级分类保障都市圈合理新增用地需求,对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工程、重大产业项目优先保障合理用地需求。坚持以补定占,根据补充耕地能力,统筹安排占用耕地项目建设时序。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和政策要求,在都市圈开展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调剂。

  建立统一的技术市场。探索建立都市圈统一高效的科技创新政策协同机制,畅通原始创新、概念验证、孵化培育、转化落地全流程全链条,协同促进科技成果加快产业化和资本化。加快清理和消除城市间因技术标准不统一形成的各种障碍。建立都市圈技术交易市场合作机制,构建多层次知识产权交易市场体系。鼓励发展跨地区知识产权交易服务,支持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科技型中小企业履约保证保险等业务。

  加快推动金融服务一体化。加强金融基础设施、信息网络、服务平台一体化建设,鼓励金融机构、金融集聚区在都市圈合理布局,加快推进金融信息、票据流通、信用体系一体化,降低跨行政区域金融交易成本。支持都市圈内符合条件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在沪深交易所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和北交所上市融资,在新三板、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搭建科创企业上市融资全方位服务平台。加强区域政策与财政、投资等政策的协调配合,强化金融监管合作和风险联防联控,有效防范和化解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

  合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推动各类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在都市圈内异地同标准办理

  《发展规划》还明确,济南都市圈将合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营造良好发展氛围。推进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开展准入壁垒排查清理,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推进“一网通办”“一窗受理”改革,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打造一批主动提醒、静默认证、免申即享、智能审批等服务场景,持续扩展电子营业执照应用领域。探索“展品变商品”“首店绿色通道”机制,提升审批时效性和便利性。全面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健全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加强涉外商事法律服务,建设涉外商事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

  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加快实施政务联通互认工程,强化都市圈内的政务合作,推动各类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在都市圈内的异地同标准办理,为群众和企业提供触手可及的“就近办”政务服务。持续开展都市圈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支持济南市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发园区行政处罚权改革。实行政务服务事项办理当场办结、一次办结、限时办结,依法推行行政审批告知承诺制度,建立完善容缺受理制度,实行政务服务网上办理、智能审批。健全都市圈内海关、商务、交通运输、口岸物流等部门合作机制,推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服务应用,推进通关流程电子化,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建立济南都市圈区域12345热线联动机制,高效推动企业和市民诉求“接诉即办”。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坚持对各类所有制企业平等对待,建立健全清除隐性壁垒和排斥潜在竞争者行为长效机制,取消企业差别化待遇,加快取消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施工企业异地备案手续。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建立举报处理和回应机制。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率先在信用信息互联互享、跨区域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诚信文化共建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开发信用便企惠企场景。建立市场监管协调机制,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统一监管标准,共同推进“互联网+监管”。

  策划:李永

  执行策划:姚琳琳

  记者:许凯

责任编辑:高原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