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济铁路老车站转型博物馆,成为研学旅游网红地

2024-03-23 09:04:22 来源:大众新闻
责任编辑:孙亚迪

  胶济铁路博物馆坐落于济南市经一路,原为胶济铁路济南火车站旧址,如今已成为著名的研学旅游网红打卡地。

  胶济铁路东起青岛,西至济南,全程394.9公里,是山东境内最早修建的一条铁路。1898年3月6日,德国以武力威迫清政府,签订《胶澳租借条约》,攫取了胶济铁路的修筑权。1899年6月,德国14家银行出资5400马克在青岛设立山东铁路公司。同年8月,胶济铁路自青岛向西开工修建。后因高密抗德阻路事件,停工达一年之久。1904年2月15日,第一列施工列车抵达济南东站(黄台站)。同年6月1日,胶济铁路全线竣工通车,德国由此把势力范围扩展至整个山东。

胶济铁路老车站转型博物馆,成为研学旅游网红地

  胶济铁路的开通,催生了济南的自主开埠,促使济南从一座自给自足的古城,逐步发展成为一座新型现代工业城市。同时,这也改变了山东的传统交通格局,经济重心由沿运河纵向分布变为沿铁路横向布局,构成了以胶济铁路为主干,腹地中心与海港城市共生的“济南——青岛双核结构”。另外,还加快了铁路沿线城镇化步伐,带动了沿线各地的矿山开发等工矿业和经济发展。一股近代文明新风扑面而来,开始影响人民的日常生活。当年在济南吃西式牛排、喝青岛啤酒成为一种新风尚,出现了像胶济铁路饭店等30余家西餐厅。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北平很快沦陷,为了迟滞日军南下,中国守军破坏了津浦铁路。梁实秋、沈从文、梁思成、林徽因等知名作家、学者,从北平取道天津,乘船至烟台或青岛,然后沿胶济铁路到济南,再转津浦铁路南下。在这一非常时期,胶济铁路济南站成为南下人士一个必须经过的中转站。

  事后,学者回忆这段经历,曾留下这样的描述:“火车沿胶济线行驶,不时有日机掠过。每当这时,列车便紧急停车,并发出警报,旅客急忙跑到铁路两旁的地里隐蔽,等敌机远去再返回。如此反复多次,车到济南,已是半夜时分。”

胶济铁路老车站转型博物馆,成为研学旅游网红地

  新中国成立后,原胶济铁路济南站曾长期作为济南铁路分局办公楼使用,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这座饱经沧桑的德式建筑站房华丽转身,变成一座反映胶济铁路诞生和发展变迁的专题性展馆——胶济铁路博物馆,也是目前山东省内唯一由“原址、原物、原貌”火车站改建而成的铁路博物馆。

  走进一楼的博物馆大厅,内部主体结构没有改变,地面还是100多年前的老地板。为了布展需要,大厅中心地面上陈列着一段百年前的德国产钢枕和钢轨,旁边有“1904.6.1”字样,标明了胶济铁路建成通车的时间。大厅内的两根粗大立柱,外面包裹了一层装饰材料,是雕刻有火车头的仿铜浮雕。

  漫步在博物馆的各个展室,看着有100多年历史的德国钢轨、钟表,复原后的站长室、贵宾厅、铁路饭店等场景,以及当年德国人、日本人绘制的胶济铁路线路图,还有一幅幅充满时代感的老照片等各类历史资料,仿佛让人穿越时空,触摸到胶济铁路发展变迁过程中一段段令人感慨万千的历史印记。

胶济铁路老车站转型博物馆,成为研学旅游网红地

  据了解,博物馆内共有759件陈列展品、1314幅照片,分4个主题展区和4个专题展区。4个主题展区包括胶济铁路的修建背景及过程、胶济铁路对山东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风雨沧桑路和迈向新时代;4个专题展区则从不同角度分别介绍了胶济铁路早期党组织星火燎原、发展壮大的过程,济南两座老火车站相邻却不互通背后的传奇故事,老舍、蔡元培、梁思成、林徽因等历史文化名人在胶济铁路留下的工作和生活印记,以及100多年来与铁路相关的部分物品装备,系统地展现了山东首条铁路——胶济铁路,一条富民强国铁路的百年铁路变迁史。

  胶济铁路博物馆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该馆不断与文化企业合作开发,拓展研学旅行和工业旅游市场,创造了更多融合型产品。“比如打造了1904文创空间,推出了时光护照、多枚配套印章及《胶济档案:消失的宝藏》沉浸式解谜游戏等。馆内还组织开展国铁国潮铁路系列文创产品展销,《传承红色血脉谱写时代荣光》沉浸式党课、非遗沉浸剧《静夜思》等,通过音乐、剧目、表演等多种形式,让红色精神、传统文化深入人心。”

  如今,胶济铁路博物馆获评山东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山东省红色研学基地等称号,入选第一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三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成为济南的又一文化地标。

责任编辑:孙亚迪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