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青 作
“班主任遇到几名学生课间在教室内打乒乓球,当场制止。一名学生情绪激动,大声对老师说‘校规没有规定教室不能打乒乓球’。老师一巴掌扇过去,直接把这名学生打趴。”在网上,类似的帖子、发言及讨论不少。记者调查了解到,有人在社交平台、贴吧上创建专门话题、群组,通过借助热点事件进行诋毁、发布无中生有或毫无底线的“泄愤帖”,恶意夸大师生矛盾、渲染家长压迫压榨孩子等,煽动亲子、师生对立。 (8月7日《法治日报》)
激化亲子师生矛盾的“泄愤帖”在一些网络平台大量存在。在这些“泄愤帖”中,有的发帖人“唯恐天下不乱”,故意通过发布恶意夸大师生矛盾、亲子矛盾的“泄愤帖”,来吸引眼球、获取关注。有的发帖人则是发泄不满,甚至是为了泄私愤,制造谣言、抹黑他人、颠倒黑白。有的“泄愤帖”还可能涉及曝光他人个人隐私,侵犯他人名誉及其他合法权益等问题,引发网络暴力、网络霸凌。
“泄愤帖”的受众中,多是未成年人,他们更容易受到煽动网上极端情绪的“泄愤帖”蛊惑、煽动,加入网络霸凌、网络暴力的队伍,思想观念被“带偏”,价值观受影响,还可能影响其家庭和师生关系,甚至做出违法犯罪行为。而不少“泄愤帖”的发帖人,本身就是未成年人,这表明一些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的欠缺。
近期,中央网信办启动“清朗·2024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明确要求清扫此类“煽动网上极端情绪”的“泄愤帖”。根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在专门以未成年人为服务对象的网络产品和服务中制作、复制、发布、传播此类可能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信息。
网络服务提供者要能尽好管理责任,对于煽动网上极端情绪的“泄愤帖”要能及时发现并删帖,要加强对网络信息内容的审核,对于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违法违规网帖,除了要及时删除,还要向相关部门报告,相关部门也要依法处置。家长及学校也要各尽其责,比如加强未成年人网络媒介素养与网络教育。家长也要多关心孩子,尤其在寒暑假期间,要防范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引导未成年人正确使用网络。
还要看到,也有一部分“泄愤帖”是部分学生及家长的“维权帖”,尤其是一些学生,法律意识与维权能力较弱,在遭到霸凌、亲子矛盾等问题后,选择“泄愤帖”发泄不满、表达诉求。所以,也要看到一些“泄愤帖”背后隐藏着的亲子矛盾、师生对立、校园欺凌等教育领域问题。对此,要引导未成年人、学生家长合理合法表达诉求,要畅通学生家长的维权渠道等等。发帖维权就像短视频维权一样,未尝不可,但网友要能明晰发帖维权的法律边界,不可逾越法律红线,不能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不能煽动亲子、师生对立,扰乱公共秩序。比如要注意言论的真实性、评价的客观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