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上新街的风貌《景园》张国华画
上新街是济南一条百年老街,
北起泺源大街,南接文化西路,
南高北低,
自北向南行走,有步步高升之意,
故而得名“上新街”,
是一条承载着岁月痕迹与文化底蕴的街道。
它的名字,
从最初的“半边店”到如今的“上新街”,
每一个称谓背后,
都藏着一段历史篇章。
50年代济南老地图
【历史起源】
清咸丰年间,济南在府城外围又建起圩子墙,自此形成济南外城。外城内开发最晚的是西南角,也就是趵突泉西南方区域。在济南圩子墙与府城城墙之间,位于西南关一带的南新街、上新街一带是开发最晚的区域。伴随着1904年济南的开埠,这里则一跃成为社会名流、高官政要扎堆的高档居民区。
1902年《省城街巷全图》中上新街片区为半边店和马家后湾
最早叫“半边店”。据说,当时这段路原为集市,因路东有一家店铺占了半边街,取名称”半边店街”。
在1902年《省城街巷全图》中,这个区域大致还是个空白区,仅能找到很短的一条“半边店”(今上新街北段)。伴随着1904年济南的开埠,广智院、共和医院、山东工艺局先后在这个“空白区”周边建成,空白区内则逐渐形成数条街巷,俗称“新街”。
在1926年《续修历城县志》所附地图上,新街片区内街巷名被进一步细化,有南新街,中新街,西新一街、二街、三街,东新一、二、三街、上新街等九条街巷。上新街当时很短,只指代今上新街的南段,北段则标为“半边店街”。
1934年,半边店街变为“饮虎池前街”。到了解放后的1980年,城市面貌焕然一新,街巷门牌整顿之际,将饮虎池前街(半边店街)并入,正式定名为“上新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