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台站就像一颗耀眼的星辰,在胶济线上闪耀着光芒,见证着济南这座古老城市的历史变迁,尤其是在水陆联运领域,更是书写了波澜壮阔的传奇篇章。
胶济铁路始建于1899年,竣工于1904年,宛如一条钢铁巨龙盘卧在山东大地之上。它的出现,重塑了山东交通格局,更为山东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注入强大的动力源泉。
1904年2月25日,胶济铁路延伸至济南东站(即黄台站),这一历史时刻标志着济南迎来崭新的发展机遇。
彼时,山东巡抚周馥亲自出席通车典礼,周馥深知德方企图借助修建铁路,将外部势力悄然渗透至山东内陆。为坚定维护国家利益,他与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毅然联名上奏清廷,恳请将济南、周村、潍县(今潍坊)三地开辟为“华洋公共通商之埠”。这份意义重大的“自开商埠”奏折于5月1日呈上,仅四日便获皇帝朱批,15日外务部议准,18日胶济铁路铺设到济南站,19日抄录通行,到6月1日,胶济铁路实现全线开通。
1904年前后,古老的济南拥有三个各具特色、规模与用途各异的火车站。除了如今众人熟知的济南(胶济)站之外,还有周馥参加胶济铁路通车典礼的济南东站,济南东站在1917年更名为黄台站(并非现在的大明湖站)。此外,还有一个济南西站,坐落于经一路纬七路北口(也就是日后人们所熟知的“货场”附近),那是一座低矮的平房,主要承担货物的装卸与运输重任。
黄台站的建成,为济南的水陆联运奠定了牢固基础。
小清河是一条承载着厚重历史的河流,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脉络。明崇祯六年的《历乘·舆地》记载:“小清河,水出大明湖,环城而东合黑虎诸泉之水,东北绕华不注山,经章丘、平、新城诸县入海。”自南宋刘豫开通以来,小清河便被誉为山东的“黄金水道”,它肩负着商贸运输、泄洪、灌溉等诸多重要功能。
昔日的小清河航运极为繁忙,金元之后,因其多用以运输海盐,故而又被称为“小盐河”。清末民初,黄台码头迎来了第一个繁盛时期,它是济南通向渤海的唯一进出港口,更是济南海盐进出的关键枢纽。光绪三十一年,山东农工商务局与德国胶济铁路公司签订《小清河河岔路合同》,由山东农工商务局拨款银20083两,交付德国公司承造济南东关车站至小清河南岸的铁道岔路(即黄台桥支线)。
这条铁路岔路南起胶济铁路黄台站,北至小清河黄台桥码头,全长6公里。第二年4月,这条山东省内首条连接水路的铁路支线顺利建成通车,当时人们亲切地称其为“清泺小铁路”。1913年,应盐商的迫切要求,“清泺小铁路”由轻便窄轨改建成标准轨,并与津浦铁路泺口站相连接,全长由原来的6公里延伸至7.8公里,改称“津浦铁路泺黄支线”。至此,黄台港成了铁路、水路联运,小清河、黄河联运的重要枢纽。那时的小清河上白帆点点,黄台码头船桅林立、首尾相接,一派繁忙热闹的景象。
黄台码头的第二个繁盛时期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民国二十年,商人李天相筹集资金1万元,在济南黄台板桥创办了济渤汽艇社。该社拥有功率分别为8.8千瓦和11.8千瓦的木质机器客轮两艘,分别可载客20人和69人,在小清河的黄台至岔河码头101公里之间往返营运。这是山东内河首次成功运用汽艇开展客运业务,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第二年5月2日至11月20日,由著名水利专家、小清河工程局局长宋文田精心设计并领导施工的西泺河边庄闸工程顺利竣工。此工程采用了近代科学技术和新型建材,修筑了一座双门船闸和一道滚水石坝。边庄闸的投入、使用,给相距不远的黄台码头航运业务带来了极大的利益,据说小清河上载重20吨的船舶可直达济南小北门。
同年12月21日,山东省建筑厅所属交通水利机械制造厂研制的“济南号”链斗式挖泥船下水投入使用,在黄台港清淤疏浚作业中,每小时可挖泥35立方米。这是山东第一艘挖泥船,也是小清河疏浚工程首次采用机械挖泥作业。此船不仅性能不逊于舶来品,而且造价比舶来品还节省3万元。第三年,商人王华亭又在黄台开办了华通汽艇社。汽艇社备有木质机器船4艘和功率均为8.8千瓦的客轮两艘,各载客30人,在小清河上积极从事客运业务。那时的黄台码头上,装卸工人用肩扛、手提、小推车、地排车等方式上上下下装卸货物,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充满生机与活力。
20世纪70年代,黄台码头步入鼎盛时期,动力拖驳船取代了老式的对槽船,广泛应用于航运。码头下面停满了等待装卸的船只,码头上面的盐、木材、油等货物堆积如山,来往装卸的工人更是片刻不闲地忙碌着,呈现着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黄台站与小清河黄台码头的水陆联运,为济南的经济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可谓“一朝号子换笛唱,千载盐船庆画舟”。
胶济铁路的开通带来了物资的畅通流通和人员的频繁往来,为济南的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许多工厂在济南如雨后春笋般兴起,机器的轰鸣声打破了往日的宁静,这座古老的城市开始焕发全新的活力。
“船行一水千家惠,盐运八方万户盈”。小清河上的航运繁忙,使得济南的商贸活动更加活跃。各种货物通过小清河运往四面八方,也将外地的丰富物资运进济南,极大地促进了济南的经济繁荣。
上世纪90年代,由于小清河河道加宽、航道变浅、水源减少等诸多原因,1997年1月15日小清河正式停运,黄台码头的繁荣也随着小清河的停航而宣告结束。
2020年,山东毅然决定正式启动小清河复航工程。复航工程全长169公里,起自济南,途经滨州、淄博、东营、潍坊,最终抵达渤海湾。2021年,小清河济南港开工建设,济南欣喜地迎来了“出海口”。2022年,两艘试验船从潍坊寿光羊口港驶入小清河,小清河顺利完成“2022年底博兴港以下60公里试通航”的年度目标。2023年6月,小清河济南港主城港区和章丘港区建成并通过验收,小清河复航工程首张《港口经营许可证》发出。
2023年7月4日,“鲁清101”号船舶从博兴港出发,历经三天的航行,顺利抵达济南港。7月21日清晨,“鲁清101”号船舶缓缓驶出小清河济南港区,小清河航道开始半载试航,这也是断航26年后小清河航道正式运输的首批货物。
“黄台古韵,清河遗辉”。黄台站作为水陆联运的重要枢纽,见证了济南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它是济南近代工业发展的忠诚见证者,也是商贸运输的关键节点。小清河这条始建于南宋的黄金水道再次扬起了希望的风帆,重新起航。(来源:齐鲁壹点 作者:高杰,本文作者为中国铁路作协会员,山东省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