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疾驰在济南绕城高速东线上,一路向北。临近机场收费站,就能看到一架架民航客机正在陆续起降。
离这儿不远,便是济南遥墙机场——因选址在济南市历城区遥墙街道而得名,1992年建成通航,此后20余年间,虽几经改扩建,但2000年确定的4E级飞行区已无法满足济南及辐射城市市民日益增长的航空出行、物流及生产保障需求。
“一座机场带动一座城”,作为重要对外门户与城市名片,济南机场需要更新迭代,以适应快速发展的泉城。
2022年8月,济南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进入启动建设阶段,建成后,飞行区将升至最高等级4F,集机场、高铁、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实现零距离换乘、无缝化衔接,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
由济南国际机场建设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中建八局北京金港场道公司承建的济南机场二期改扩建东飞行区场道工程二标段(以下简称“东飞项目”),占地面积约43.35万平方米,主要施工内容包括现南指廊南侧新建机位、货运站坪,T1、T2滑行道及3#、5#下穿通道等。
近期,东飞项目已经顺利完成竣工验收和民航行业验收。
在现场,我们见到了东飞项目负责人皮亚东。今年是他参加工作的第15个年头。在来济南之前,他参与过北京、天津、乌鲁木齐、呼和浩特等地6个机场的建设。按照常理来说,东飞项目会被这位“场道老司机”轻松“拿捏”,但当他拿到图纸的时候,眉头却紧紧皱成了一个“川”字。
“你不要看我现在淡定,”皮亚东扶了扶眼镜说,“当时愁得都不行了。”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东飞项目团队是如何一路过五关斩六将,踏平坎坷成大道的?这就为您细细道来。
“负重前行”的道面
“咚!咚!咚……”16台强夯机正在作业。16个直径2米,重20吨的夯锤被提升到15米的空中,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砸向地面。虽然离得远远的,但能明显感到地面的震动。
皮亚东大声说道,机场跑道由上到下一般是道面层、水稳层、垫层和土基层,用来分散飞机的接地载荷。“虽然东飞项目的建设内容没有跑道,但是道面的施工要求和跑道相比,没什么区别。”
怎样保证机场道面“负重前行”?
皮亚东随身携带着一本64开的《安全质量管控清单》小册子,翻开就有答案。东飞项目的夯点接近1.5万个,同一个夯点至少需要重复夯击12次后,再进行全面积满夯。全部夯击完成后,土壤颗粒重新排列,密实度提高,地面将整体下沉40—60厘米。
夯击次数够不够?强度是否达标?如果单纯依靠人工核查,难度可想而知。皮亚东掏出手机,打开APP,指着屏幕上密密麻麻的圆点,“正在夯击的是红色,夯击完成且达标的是绿色,在办公室也能知道现场的情况。”他所依靠的智慧建造方法是强夯数字化施工技术。
这项技术基于北斗定位系统,夯点位置、提锤高度、夯击次数等关键数据,通过Wi-Fi就可以上传到智能手机、计算机上,强夯机手、质量监管员可随时随地查看夯实状态。如果夯击不合格,系统将自动推送报警信息,以便及时干预修正。
包括这项技术在内,东飞项目团队采用“数字化施工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工期动态监管及全过程质量管控——工程实体质量一次验收合格率均达到100%。
业内首创的技术!没有先例就开创先例
在机场道面“服役”期间,飞机频繁起降、反复碾压,次数少则数万次,多则数千万次,很容易使道面结构出现损坏——这是影响道面寿命的世界性难题,也是机场后期运维的一大笔花销。
李城昱负责道面施工。他在东飞项目的除冰坪区域介绍说,项目团队与同济大学、民航规划设计研究总院,在约1300平方米的试验段部位,联合研发、应用民航机场高性能水泥混凝土道面双层连续摊铺施工工艺。“这是在国内民航业内第一次进行技术试验验证,没有先例可循。”
李城昱的表情透露着些许神秘——项目团队通过上百次实验,优化原材料和配合比,“这就过于先进,具体的就不便展示了,哈哈”。道面约20%厚度采用高性能水泥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其抗渗、抗冻及耐磨性能均有显著提升。
高性能水泥混凝土道面双层连续摊铺施工工艺是创新机场混凝土道面结构体系的关键工艺,旨在针对性实验验证解决机场混凝土道面表层盐冻损伤、接缝失效等问题,协同提升混凝土道面的结构寿命和功能寿命,减少因机场维养导致的运行延误和安全风险,如实验效果有效,优化施工技术措施后,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100米!全国民航最宽的下穿通道
3#、5#下穿通道是东飞项目最大的单体工程。3号下穿通道为双向2车道,供空侧使用;5号下穿通道为双向4车道,前往机场的市民可从荷花路通过,前往现有的T1航站楼。两条下穿通道最大开挖深度13.8米,最大开挖宽度100米,是全国民航行业内明挖最宽的下穿通道基坑工程,总开挖土方量约50万立方米,相当于265个标准游泳池。
东飞项目总工程师吕志坚关掉“99+”的微信消息提醒,在密密麻麻的电脑文件夹里找到了几份下穿通道的CAD图纸,开始讲解。“你看,咱们的下穿通道与西边综合管廊的最小净距4米,两个基坑的高差5米,最小间距才10厘米。综合管廊的基坑浅,会削弱下穿通道基坑的支撑反力;综合管廊侧一降水,咱这边基坑的支护结构会沉降;等那边回填完成,咱基坑的荷载又会变大。”
因此,吕志坚决定以空间换时间,将下穿通道分为4个施工区,每个施工区划分若干个施工流水段,规避与综合管廊同期作业。同时,15个支护断面采用6种支护体系,在通道南、北两侧临近综合管廊处共设置26道钢筋混凝土对撑,提高安全系数。
降水、挖方、锚索、桩基等工序相互交叉,高峰时期,近800人在现场同时施工。吕志坚的作战方针就是“见缝插针”:一层土方开挖后,在基坑边缘预留锚索施工空间,其余区域则穿插开展桩基作业,等锚索达到要求强度,再开挖下一层土方。“这个工序着急,其他工序就要让路”,吕志坚和同事一起钉在现场,跑步协调进度,保障了下穿通道建设高效推进。
全国民航平安工地首个试点项目
“老李,马上停下来!别拿生命开玩笑!”刚到3号下穿通道入口,就听到了项目安全员陈士龙的“大嗓门儿”。走近一看,原来是发现电焊机的绝缘皮有破损,陈士龙急忙拦下了工人师傅手里的活计。在陈士龙看来,管安全最重要的就是管意识,“是从根上解决问题的”。
“老李,来把这个眼镜戴上,怎么样?是不是‘触电’了?”“嗯,有这个感觉,这玩意儿挺新鲜啊……”
李师傅口中的“新鲜玩意儿”是东飞项目2023年9月安装的VR安全教育体验馆——将项目现场的实景转换到虚拟场景中,模拟触电、坍塌、火灾、物体打击等多种安全事故,“有时候只靠嘴说不行,身临其境感受到危险就在眼前,促使大家增强安全意识。”
从管中窥豹,东飞项目的安全生产管理,可见一斑。
2023年9月12日,济南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现场观摩暨平安工地创建活动在东飞项目举办。“我宣布:济南遥墙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机场工程为‘平安工地’首批试点项目,3号、5号下穿通道工程为‘平安工地’创建示范点……”
站在台下的东飞项目安全总监李加乐鼓着掌,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
他的底气来自东飞项目团队齐上阵,安全生产逐级负责、人人有责、齐抓共管、一体协同。规范了人的不安全行为、补齐了管理短板,项目团队还在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上下足了功夫。
“就举一个小例子吧,”李加乐指着塔吊说,“下穿通道结构施工时,400多米长的线性空间里布设了7台塔吊,这在民航专业工程中是一次性投用塔吊数量最多的。”项目团队运用塔机监控系统、吊钩可视化系统等,实时掌控塔机运行状态和吊钩下方作业情况,“这个驾驶舱里有人脸识别设备,不是持证上岗的塔司都不能开机,确保作业安全。”
2023年12月24日,东飞项目正式获民用机场平安工地示范点授牌。
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
与东飞项目仅一路之隔,济南机场二期改扩建西飞行区工程,山皮石垫层正在大面积施工。未来,济南机场将再增加两条长3600米、宽45米的跑道。4F等级的飞行区能使目前全球各类型号的飞机在此起降。“航空新城”正蓄势待飞,助力美好泉城,敞开胸怀,拥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