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高调选聘“产业教授”,能为城市带来什么?

2024-10-17 07:46:11 来源:“趵突视角”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田艳敏

  一场高调的选聘大会,在济南举行。

  这一次,主角是2024年度产业教授(导师)。

  10月16日,济南举行见面会,让驻济高校与产业教授(导师)坐在了“同一条板凳上”。

  济南,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又能为这座城市带来什么?

  这是一场三赢之举。

  驻济高校、企业人才,与我们的城市,都是获益者。

  01

  “产业教授”,是济南的一个新尝试。

  一个大背景,济南拥有丰富的高校资源。全省156所高校,驻济高校52所。驻济高校的在校生人数占比,超过了全省大学生总数的1/4。这是一座宝贵的人才富矿。

  然而,长期以来也有一种困惑,在困扰着驻济高校、企业,也困扰着济南。

  首先是企业很苦恼,招不到合适的人才。而驻济高校也在感叹,就业不容易,很多学生要到外地寻找机会。再看看城市,济南正处于城市发展的黄金机遇期,正处于建设强省会的关键期。城市的雄心壮志,需要大量的人才做支撑。

  关键时刻,济南站了出来。

  搭建平台,投入真金白银,要做一座桥梁,连接驻济高校与企业,实现市校企手牵手前进。

  前期,济南已经推出了“科技副总”,请高校教师到企业任职。

  现在,新推出的“产业教授(导师)”,就是挑选企业里的优秀人才,到高校任职。

  就是让企业里的高人,发挥离市场近、听得见炮声的优势,与高校一同培养人才。

  02

济南高调选聘“产业教授”,能为城市带来什么?

  来看一封感谢信。

  今年8月31日,济南职业学院收到了委派科技副总挂职企业的感谢信。

  该校汽车工程系刘欢副教授获聘为济南市“科技副总”,到济南的一家企业任职。现在,企业感觉是捡到了一块宝。

  在感谢信里,瑞诺(济南)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说刘欢深入生产一线,协同技术人员攻关技术难题,完善产品生产工艺。具体来看,他协助公司完成工业和信息化部第一批《机电产品再制造行业规范公告》的申报工作;组织公司技术人员先后完成了《再制造机械产品碳排放核算通则》1项团体标准和《土方机械 整机再制造技术规范》等10项企业标准的制定和发布工作,助力企业构建企标、团标相结合的新型发展模式;协同技术人员攻关技术难题,协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10余项。

  这迈出的每一步,都是为企业创造实打实的利益。

  企业是真心给高校发来感谢信,不是简单的客气客套。

  这一个真实的故事,就让我们懂得了设立“科技副总”的价值。

  现在,济南又推出“产业教授”,这是在高校与企业之间实现了真正的双向奔赴。

  “科技副总”,是由高校选派教师到企业任职。

  “产业教授”,是由企业选派人才到高校任职。

  高校有理论优势,能察觉行业的未来趋势;企业有市场触觉,能第一时间发现社会需求。

  我很仔细看了济南发布的选聘要求。

  标准很高。想要去高校当“产业教授”,必须要有过硬本领。比如,拥有重大发明专利或掌握关键技术,或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者。

  求真务实。不唯学历是举,只求术业有专攻。比如,市级及以上“首席技师”“工匠”“技术能手”,或市级及以上“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也可以申请“产业教授”。

  这些在市场大风大浪里搏杀过的人,再回到高校学堂,带回去的不仅是被验证过的技能,更有他们的人生阅历与感悟。每一个人的成长,都需要时间,如果在人生的关键期,几句点拨就会少走很多弯路。

济南高调选聘“产业教授”,能为城市带来什么?

  03

  济南,不是漫天撒网。

  这一次选聘“产业教授”,立足点就是为济南加快培养急需的各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城市缺什么样的人才,就鼓励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目前,济南确立的四大主导产业为,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精品钢与先进材料。

  现在,济南从企业、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里选拔出合适的人才,深度参与到高校的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等环节,就是在为城市人才池蓄水。

  济南,是有严考核的。

  不能让人白出力,该给的补助要给,由财政按每人每年5万元标准进行补助。这也是对知识的尊重。不能出现只挂名不干活,该板起脸的就板起脸。我看到考核打分里,明确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3个等次。至于不严格考核的高校,将直接削减名额或者取消参与资格。

  04

济南高调选聘“产业教授”,能为城市带来什么?

  城市有没有前途,要看有没有人才。

  作为北方第五个、黄河流域第三个获批的国家级都市圈,济南都市圈GDP已经突破2万亿元,身为圈心的济南要扛起更重的担子。济南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体会议发出号召,济南作为省会,山东走在前,济南必须站排头;山东挑大梁,济南必须担大任。

  要想挑起大梁,担起大任,必须依靠人才。

  人才,是创新之源。人才,必须走在前。

  培育人才,招揽人才,必须大声势,必须主动发声。要让人才真切感受到城市的爱才之心,有用武之地。每一次人才见面会,都是一次人才政策宣讲会,也是一次城市形象展示会。

  从“科技副总”到“产业教授”,济南每一次的新尝试,都是在为城市的未来加深护城河,都是为这座刚刚好的城市积蓄新动能。

责任编辑:田艳敏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