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创新是以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创造性应用为导向,以促进供需有效链接、紧密联动为路径,实现产业蝶变升级、扩容倍增、加速成长的过程,对于新质生产力发展意义重大。
近日,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加快场景创新引领“十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明确提出山东将集中打造一批省级场景创新引领区。记者获悉,中国算谷(全球算力场景新高地)、天空之城(全国低空经济引领区)、智驾之都(国家级“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入选省级场景创新引领区。这一成绩的背后,正是济南市积极推动数字场景创新,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生动注脚。
2022年以来,济南市积极谋划、主动作为,将数字场景创新作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运用场景思维、场景逻辑、场景方法,在山东省率先蹚出一条场景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之路。
坚持顶层设计建机制,构建一体化推进体系
推动数字场景创新,离不开良好的顶层设计。
近年来,济南市立足本市实际,以数字济南建设为核心抓手,以场景创新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构建多层次多维度场景创新体系。
济南市在全省率先印发实施《济南市数字场景创新工作方案》,作为山东省首个系统性、全流程、一体化开展场景创新工作的制度文件,聚焦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社会稳定、公共服务和政府监管4大领域22细分领域,推动场景建设与新质生产力培育紧密结合、协同推进。
同时,不断完善场景创新机制。聚焦供给侧、需求侧2大方向,企业端、政府端2大领域,建立了数字场景挖掘策划、征集申报、供需对接、路演打磨、宣传推介、进度跟踪等常态化工作机制,统筹政策、资金、人才、数据、土地等要素,加速各类场景落地建设。
坚持创造性应用导向,发布数字场景清单表
今年9月1日,2024年济南市空天信息领域数字场景推介发布会成功举办。这场发布会以“智汇空天共享未来”为主题,会上发布50个空天信息领域数字场景,充分展示了济南空天信息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探索成果,描绘了济南空天信息产业全新发展蓝图。这些场景聚焦卫星与火箭制造、空天信息应用、航空配套、低空经济四大领域,包括38个场景能力清单,4个政府场景机会清单,8个企业场景机会清单,有效激发了数字场景创新活力。
在济南,类似这样的场景发布还有不少。近年来,面向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社会稳定、公共服务和政府监管等领域,济南市弹性征集发布能力、机会清单,释放更多场景合作机会,展示济南场景创新实力,并建立起以《场景能力》《政府场景机会》《企业场景机会》三张清单为载体的市级场景库。
截至2024年9月,济南已挖掘打磨发布全市4批场景创新清单,共计235个数字场景,包括166个场景能力、59个场景机会,“浪潮行业数字平台”“撬装式PEM制加氢一体站”“四足机器人安防巡检救援系统”“工业无人机智能巡检解决方案”等数字场景引起社会广泛回响。
坚持供需对接搭平台,搭建双向奔赴连心桥
除了场景发布外,济南市以“供能力,给机会”为主线,不断创新发布大会、专题路演等多种形式,为场景有效对接提供交流平台。
2023年11月25日,2023济南市数字场景推介发布会举行,会上举办智能化替人工程场景专场路演,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高速信息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前沿技术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进行路演推介,为全国范围内智慧港口、智慧矿山、智慧交通典型应用场景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为推动银企供需对接,加强金融机构对场景能力企业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的支持力度,2024年6月21日济南市又组织举办金融助力场景创新暨场景能力企业与金融机构对接会活动,7家场景企业与10余家金融、创投机构面对面交流互动,让“能力”与“资金”双向奔赴。
不仅如此,为加强金融机构对场景企业新技术、新产品的支持力度,济南市还成立5000万规模的“场景智造基金”,致力于围绕数字场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激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以及济南市四大千亿产业等相关科技项目展开投资,加大对新技术、新产品的支持力度,推动场景落地建设。目前已与多家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并完成1家公司500万元注资。
坚持借智借力强合力,推动场景工作专业化
顺应数字场景创新工作技术高端、产业前沿、业态新颖的特点,济南市加大借智、借势、借力力度,以更高质量、更大格局、更强合力持续深入推进数字场景创新工作。
据了解,济南市将建立“政府+智库”的场景创新工作体系,充分发挥济南市工程咨询院在宏观政策研究、产业行业发展、专业技术咨询等方面的优势,协同开展数字场景创新研究、清单发布、对接路演、案例总结、宣传推广等工作。
同时,加强专家论证咨询。建立行业技术专家库,组织相关行业、技术专家,开展相关场景技术先进性、行业前沿性、产业化进程研究论证,确保数字场景清单的科学性和真实性,为相关技术、产品落地、推广提供智力支撑。
下一步,济南市将积极融入全省工作大局,加快打造中国算谷、天空之城、智驾之都等省级场景创新引领区,加速更多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率先应用推广、持续迭代升级,引领新质生产力突破发展,为带动全省场景创新和新质生产力扩容当先锋作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