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这句话用来形容当下的济南,再合适不过。2024年,济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济南都市圈发展规划先后得到国家批复、山东省政府印发,新机遇打开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
这一次,济南站在了国家战略布局的前列。
关键词一:
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
今年是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实施五周年。作为沿黄流域首个国土空间总规获批的省会城市,“黄河流域重要的中心城市”这一定位对于济南发挥区域引领作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支撑“重要的”这一定位,首先是一个并不陌生的提法——国内国际双循环。这一次,济南被要求“强化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作用”,从另一个角度说,济南“双循环”重要节点城市的身份得到确认。这是此前批复的省会、副省级城市都没有的“待遇”。
济南何以能?在济南城市性质和核心功能中不难找到答案: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首个北方商贸物流中心。
目前,济南是国家发展改革委确定的商贸服务型、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和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已成为国家物流领域的“双枢纽一基地”建设城市。
现代物流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高度集成并融合运输、仓储、分拨、配送、信息等服务功能。济南在京津冀和长三角之间独特的战略区位优势,又是此次国家点名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种种优势叠加,对内对外辐射区域广、集聚效应强、服务功能优。
在很多地区、城市努力打造“双循环”重要节点时,济南已悄然坐实了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城市。
关键词二:
济南都市圈
济南都市圈是济南作为重要的中心城市的第二个支撑点所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在国土空间总规已批复的八个城市中,共提到七大都市圈:
南京都市圈、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成都都市圈、杭州都市圈、沈阳都市圈、济南都市圈。这些“圈”均是已批复的国家级都市圈,核心都是超大、特大城市。
三年来,国务院相关文件分别点到济南都市圈:
2022年9月,《国务院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培育发展济南现代化都市圈;
2023年9月,国务院批复山东省国土空间总规,提及“完善济南都市圈核心功能”;
2024年11月,国务院批复济南市国土空间总规,指出“加强济南都市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的区域协同”。
怎么看?从“培育发展”到“完善”再到“加强”,三年三个台阶,层层递进,说明济南都市圈得到肯定,承担的使命越来越重要。就在2024年3月,山东省政府印发济南都市圈发展规划,提出“加快建设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济南都市圈”。
在济南市国土空间总规批复后,《济南市国土空间近期规划(2024—2030年)》提上实施日程。在近期规划里,济南市将实施能级提升行动,从优化都市圈空间布局和功能、推动产业分工和跨市域产业对接合作、推进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联防联治等方面,加快济南都市圈建设,强化都市圈核心城市作用。
所以,济南都市圈时不我待。
关键词三:
1456.03平方千米
1456.03,不只是一个数字,更是未来10年甚至更长时间内,济南高质量的内在要求。
在国土空间规划中,“三线”即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其中,济南市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1456.03平方千米以内。2011版济南市城市总规明确,到202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43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控制在410平方千米。
虽然“面积”看似大了不少,但是城镇开发边界面积不等于城市建设用地面积。
高质量发展对土地要素配置的精准性和利用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划定城镇开发边界,是加强空间开发管制、控制城市和小城镇无序蔓延的重要措施,也是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向集约式内涵提升转变。
一方面,要落实批复强调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0%”目标,就要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统筹地上地下空间利用;另一方面,为城市未来发展“留白”,着眼于2035年之后的战略发展,就要珍惜土地要素资源,走内涵式集约型发展,蹚出新路子、作出新示范。
2年前,济南发布的国土空间总规草案曾提出城市战略定位之一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如今,在构建支撑新发展格局的国土空间体系上,国家赋予“形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示范”这一重要使命,何尝不是对济南挑大梁的殷殷期许?
本周四济南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全方位解读国土空间总规,将有更多惊喜涌现。就此,济南站上了新的发展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