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济南迎来雨雪和寒潮天气,截至20时,全市20个小时平均降水量达45.3毫米,最大积雪深度15厘米。市气象台发布暴雪红色预警信号、道路结冰红色预警信号和寒潮黄色预警信号。全市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迅速行动,投入除冰雪和应对寒潮工作,以全城行动守护一城人安全,保障城市运行平稳有序。
各行各业积极行动,及时清雪除冰。(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 赵晓明 摄)
交警:出动警力1968人警车628辆,全员上路迎战雨雪
记者3月2日从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获悉,为确保辖区道路安全畅通,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济南交警提前一天启动恶劣天气应急预案,以雨雪为令、全警上路、科学部署、积极应对,加强雨雪天气道路交通指挥与疏导,共在全市设置执勤点位268处,部署警力1968人、警车628辆,救助被困车辆310辆,救助群众420人,全力确保辖区道路畅通、群众出行安全。
记者了解到,针对前半段降雨,重点关注全市195处易积水点位,加大视频巡检和路面巡逻力度,逢雨必淹的点段提前安排警力死盯死守,未出现因道路积水引发人员伤亡情况。
济南交警特别提醒:请广大交通参与者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注意出行安全,尽量避开并绕行易积雪、结冰路段,共同营造安全、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济南日报·爱济南 记者:杨晨)
城管:1.73万余人次“雪战”7小时,济南主次干道已恢复畅通
保障市民出行安全畅通,济南城管系统全员在岗,出动清雪除冰人员1.73万人次,目前城区各主次道路、高架路桥等道路无积雪,通行顺畅。
为迅速打赢此次清雪除冰攻坚战,3月1日上午市城管局就召开全市城管系统应对寒潮雨雪天气工作部署会,对本轮清雪除冰工作进行了详细、全面的安排部署。3月2日11时降雪天气开始后,市领导与市城管局主要和分管负责人到市清雪除冰指挥调度中心统一指挥调度,全市城管系统严格执行“随下随清、雪停路净”的工作标准,按照先内后外、先主后次、先陡后平、先重点后一般的次序,采用“机械+人工”联合作业方式,持续开展清雪除冰工作。
截至3月2日18时,全市城管系统累计出动清雪除冰人员1.73万余人次,洒水车1500余车次,大型滚雪车900余车次,撒布机480余车次,小型清雪车辆450余车次,喷洒环保型融雪剂2000余吨,铺设2200余米防滑毡,城区各主次道路、高架路桥等道路无积雪,通行顺畅。
济南城管提醒广大市民,虽然全市重点路段清雪工作已基本结束,但部分高架桥上下匝道、坡度较大路段、铁路桥下道路仍可能有残留积雪,易形成结冰路面,出行时需格外注意,尽量穿戴防滑鞋子,确保出行安全。(济南日报·爱济南 记者:王永)
公交:灵活调度提升车辆运行效率
3月2日,面对持续降雪,济南公交从车辆保障、营运服务、线路勘察、安全运行、站点值守及积雪清理等多个方面做好应对,公交人风雪中坚守工作岗位,尽最大努力温暖护航市民出行路。
济南公交根据市气象台3月1日发布的气象预警信息,立即召开专题会议,对各项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向全体职工发出应对寒潮恶劣天气动员令。在寒潮雨雪天气来临之前,济南公交积极开展隐患排查工作,对于排查出的隐患立即整改。充分利用好岗前叮嘱、班前会等形式,加强低温雨雪恶劣天气下的安全教育培训,进一步提升驾驶员安全意识。降雪后,济南公交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各级管理人员做好对所属线路客流节点和危险路段的值守工作,加强监测预警信息通报,实时做好预警信息的第一时间发布和提醒,做好高效响应处置。
风雪中,济南公交各级管理人员上站上线,前往冰雪湿滑路段实地勘查道路通行状况,在主要客流节点观测客流、维护站点登乘秩序。根据道路实际通行情况,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采取区间车、大站快车、直达车、跨线支援、中段屯车等灵活有效的调度形式,提升车辆运行效率和线路运载能力,最大限度减少低温雨雪天气对市民正常出行的影响。同时,济南公交执行一日一调度,科学制定行车作业计划,适时增加线路的班次投入,加强线路运行秩序管控,通过现场指挥和远程监控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三级调度作用,及时监控、调节线路运行秩序,最大限度满足市民乘客的出行需求,提供优质出行服务。(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刘文忠 通讯员:崔芳芳 韩龙)
供热:24小时待命帮用户解难题
3月2日上午,记者在济南能源集团所属热力集团智慧供热调度指挥中心看到,生产调度人员正通过集团ERP“智慧大脑”,实时监测和分析供热数据。工作人员根据天气变化,提前联系上游热源单位,精准调整热源输出和管网流量分配,确保供暖质量不受气温下降影响。辖区内8000余公里供热管网、3200余座换热站均运行平稳,为市民提供了坚实的供热保障。
记者了解到,为应对此次降温寒潮天气,济南能源集团96969客户服务热线全天候守候,随时接听用户来电,耐心为用户答疑解惑,确保市民的供热需求得到及时响应。为保障供热设备稳定运行,济南热力集团还进一步加大了换热站及热力小室的巡检力度。巡检频次由原来的每天1次增加到每天3次,供暖管家和维修团队更是24小时待命,对水泵、阀门、换热器等关键设备进行细致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对于暴露在外的容易结冰受损的管道、仪表等设备,也提前进行了保温处理,一旦发现有结冰或异常情况,将立即采取解冻和修复措施,确保供热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面对寒潮预警,济南能源集团所属热电集团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部署各热源分公司迅速行动,全员24小时待命,确保热源安全稳定供应。在济南热电集团腊山热源分公司,相关部门加大了对锅炉、环保等设备的巡检频次,提前做好设备防冻措施,并加强人员安全防护,防止滑倒、摔伤等意外发生。同时,利用智慧热源监测系统,实时监控运行参数,提前排查并消除潜在隐患。另外,科学、合理调配物资储备,提前做好易损件及燃料的存储工作,确保关键时刻温暖不断档。(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李少庆)
保供:确保“菜篮子”量足价稳
3月2日,天刚蒙蒙亮,槐荫区一家社区生鲜店老板王明就赶往山东匡山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进行采购。
作为济南的“菜篮子”,寒潮没有打乱匡山市场忙碌的节奏,一辆辆来自各地的运输车辆有序进场,车身上凝结的薄霜在灯光下泛着微光。蔬菜批发商忙着卸货,小菜贩们忙着挑菜,成垛的白菜、冬瓜、南瓜等码成齐整的“城墙”,荠菜、香椿芽、丝瓜尖、芦笋、冰草等“罕见菜”也是应有尽有。很多商户对“娇贵”的菜加盖上棉被保暖。
“价格比较平稳,没有感觉到明显上涨。”雪花飘起,王明早已采购完毕,他一边梳理着货架一边说,“今天采购特意多进了一些土豆、白菜,耐储菜哪怕放上几天也不愁卖。”
“您有新的外卖订单!”在市中区的一家大型商超内,外卖订单声此起彼伏。特别是在用餐高峰期,值班的售货员刘玲几乎没有停歇,“从订单来看,很多市民一次性采购两三天的食材。”
下午2时30分,雪花飘得正起劲,市民崔先生带着孩子去商超采购。“本来以为下雪吃不到新鲜菜,这会儿正好赶上商超补货,菜水灵得像刚摘下来的一样。”……一辆冷链配送车停在商超门前,下午补货的肉菜同往常一样按时抵达,既新鲜又充足,风雪中的济南“菜篮子”依然热气腾腾。(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卢虹)
农业:农技人员深入田间提供指导
3月2日,济南迎来寒潮和雨雪天气,对农业生产带来较大挑战。我市农业农村部门以及农业专家提醒农户提高防范意识,做好各项防范措施,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收听收看气象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提前做好防范准备。此外,市区两级农业农村部门将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帮助农户解决实际问题。
据专家介绍,当前我市小麦正陆续进入返青期,抗寒能力还比较强,降水有助于改善土壤墒情、缓解部分地块旱情,对小麦春季生长发育、苗情转化极为有利。同时,先降雨雪再降温,能够提升土壤的热容量,延缓地温快速下降,提高小麦抗寒能力,小麦发生冻害的风险不大。专家表示,寒潮过后,要因苗施策,分类管理。
在设施农业方面,做好安全排查,对设施进行全面检查与加固维修,特别是棚室骨架、墙体等关键部位,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其次要及时清除积雪,密切关注雨雪天气变化,尽早尽快清除棚上积雪,尤其注意加强夜间除雪,对于棚体跨度大、拱梁规格低或设施老旧温室,必要时增加临时支撑立柱,防止压塌设施。三是要加强保温防护,建议保温棉被之上加盖二层膜,防雨、保温、方便积雪清除,同时根据气温变化和蔬菜种类适时采取棚内多膜覆盖保温措施。四是要科学抗逆管理,针对此次寒潮雨雪天气持续时间较长,设施生产易形成寡照、低温、高湿环境,要在不显著降低棚内温度的情况下,合理揭放棉被,增加棚内散射光照;连阴乍晴天气,要采取三段式缓慢揭升棉被,防止棚内气温快速升高,导致植株急性萎蔫损伤;雨雪天气后棚内及时喷施甲基硫菌灵、多菌灵等广谱性杀菌剂,防止病害发生。(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钱堃 通讯员 闫坤 邹永洲)
救助:开启街头“精准关怀”模式
3月2日,3支携带着棉被、食物等救助物资的巡查小组正按图索骥,穿梭于桥梁涵洞、废弃厂房之间。他们手中的“救助地图”没有卫星定位,却标记着小组成员用脚步丈量出的流浪人员聚居地。一张由温情编织的救助网络,正在极端天气中筑起“温暖防线”。
3月1日,寒潮预警发布的第一时间,济南市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就迅速启动应急救助预案。3月2日中午,雪花飘落,工作人员兵分三路,手提装有棉被、方便面等物资的救助包,结合之前绘制的易滞留点地图开展巡查。“咱们今天的巡查重点是之前掌握的不愿接受入站救助的流浪人员易聚集地。第一小组、第二小组交替不间断开展巡查,第三小组随时响应12345热线及热心市民提供的救助线索。天气寒冷,大家尽量劝导流浪人员到救助中心暂住,保障他们安全度过此次寒潮;实在不愿意来的,留下救助物资及求助方式后要做好标记后期重点跟踪。”临出发前,中心业务科科长仔细嘱咐大家。
在张庄路宜家家居地铁站D口附近,救助人员将热腾腾的泡面递给蜷缩在被子里的流浪人员张某。“别在这儿睡了,多冷啊,跟我们回救助中心吧,那里暖和。”张某连连摆手,“我不过去了,再给我一床被子吧。”将其情况登记后,工作人员为其留下了御寒物资以及写有救助中心电话、地址的爱心救助卡,并再三叮嘱其可随时入站接受救助。
截至2日19时,济南市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共救助流浪人员18人,其中街面救助15人,发放食品、御寒物资等14宗。(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兰萃 通讯员:焉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