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加快推动空天信息重点项目建设:能造卫星了,火箭还远吗?

2025-03-08 07:04:56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韩霄鹏

责任编辑:高原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核准批复济钢集团卫星制造项目。济钢集团卫星总装基地位于济南高新区算谷产业园,规划3年后产能可达年产500公斤级卫星100颗。该项目填补了济南市乃至山东省在该领域的空白。

  作为济南市空天信息产业的主力军,济南高新区当前有哪些“家底”?未来有哪些潜力?我们来挖掘一下。

  卫星批量升空

  几年前,以“济南”命名的卫星还是件新鲜事。

  2021年4月27日,“齐鲁一号”卫星和“齐鲁四号”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搭载长征六号运载火箭点火升空,成功进入距离地球500千米的预定轨道运行,这是山东首次发射自己的高分辨率商业遥感卫星。自此,山东在空天信息领域迅速跻身全国第一梯队。

  2022年7月27日,世界首颗量子微纳卫星“济南一号”成功发射。这颗量子卫星由合肥国家实验室牵头,结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的智慧打造而成。

济南加快推动空天信息重点项目建设:能造卫星了,火箭还远吗?

  2022年9月6日,命名为“泉城一号”的快舟一号甲固体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以“一箭双星”方式将微厘空间低轨卫星导航增强系统S3/S4试验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至此,济南成为国内首个完成商业航天“通信、导航、遥感”全面布局的城市。

  2023年1月15日,“齐鲁二号”“齐鲁三号”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这两颗卫星与“齐鲁一号”卫星组成国内首个激光通信互联遥感卫星星座。在太空中,有了更多“济南足迹”。

  2024年,太空出现了“济南造”卫星。

  2024年2月3日11时06分,命名为“济高科创号”(智星二号A星)的国内首颗星载一体化设计研发X波段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发射升空。这是首颗被冠以“济南造”标签的卫星。

  2024年9月25日7时33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力箭一号运载火箭(PR-1),成功将“济钢1号”“济钢2号”发射升空,浩瀚星空又多了两颗“济南造”。

  2025年,高新区开始批量发卫星了!

  2025年1月13日11:00,捷龙三号固体运载火箭在山东海阳东方航天港点火升空,以一箭十星方式,将山东未来导航科技有限公司“微厘空间低轨卫星系统”首批组网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不知不觉间,浩瀚的宇宙已经“闪耀”着十余颗济南高新区企业、科研机构发射的卫星。

  进军卫星制造领域

  到了2025年,济南高新区空天信息产业“雄心”再次显现:要造卫星!

  卫星产业链主要包括卫星研制、卫星发射、地面设备、卫星运营等环节。从产业链上下游划分,卫星制造、总装、测试环节作为前端,技术壁垒高、附加值高,也是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过去,卫星制造、总装环节一直是济南空天信息产业链的空白。

济南加快推动空天信息重点项目建设:能造卫星了,火箭还远吗?

  2023年8月16日,济钢集团卫星总装基地选址济南高新区的中国算谷产业园。该项目是山东省首个柔性化卫星总装制造基地。该项目总占地75亩,规划3年后产能可达年产500公斤级卫星100颗。其中一期主要用于卫星制造产线建设,二期主要用于卫星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一期投资4.5亿元,

  预计2025年5月建成,包含1栋8480平方米研发车间和1栋16848平方米卫星AIT厂房。

  卫星AIT厂房空间规划契合卫星制造全流程需求,长175米、宽70米,层高18米,洁净区域符合十万级净化标准。厂房融合了卫星总装制造、环境模拟试验、多维度测试仿真以及数字化信息化管理四大关键功能模块。选用具备高精密测量性能的激光跟踪仪、1-4米级热真空罐、卫星EMC电波暗室、10吨和20吨振动台、整星停放支架车,搭配卫星仿真验证系统等一系列行业前沿设备系统。

  该基地完全建成后,拥有力学试验、EMC试验、热试验、磁测试等全系列环境试验能力,可为整星和部组件提供实验环境;拥有独立检测能力,可自主对单机和分系统进行检测与验收、卫星控制、卫星测量、卫星数据采集及处理等工作。

  济钢集团卫星总装基地可提供整星AIT服务、整星制造服务、在轨交付服务以及基于卫星遥感数据的卫星应用等服务,也可提供更为标准、高质、高效、更低成本以及更灵活的商业卫星定制服务。

  下一站:火箭?

  通过有效整合外部卫星系统、关键载荷、运载以及资本等各类优质资源,目前,济南高新区系统培育了从上游器件、传感器、软件到中游卫星制造、有效载荷集成装配与测试,再到下游智慧城市、智能交通、国土测绘、生态监测、数字农业、公共安全等垂直领域应用的产业生态,集聚了一批商业航天创新创业团队和企业,形成了商业化竞争能力突显的空天信息产业发展优势。

济南加快推动空天信息重点项目建设:能造卫星了,火箭还远吗?

  根据《济南市空天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年)》谋划,在核心制造强链工程方面,济南将培育火箭领域产业链、建强卫星领域产业链、壮大航空制造产业链。重点建设液体火箭发动机、动力系统测试平台,具备液氧煤油、液氧甲烷20吨-200吨推力火箭发动机试验能力,加快液体火箭发动机制造能力建设,到2027年,形成年产40套火箭发动机能力;形成年产24发固体火箭、10发液体火箭配套能力。重点建设卫星总装测试基地,打造柔性化、模块化、智能化商业卫星总装工厂,到2027年,形成年产100颗卫星能力,卫星领域本地配套率达50%以上。

  2月10日,济南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聚力项目提升 开创强省会建设新局面”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首场发布会透露:济南将加快推动空天信息重点项目建设,打造星箭智造、航空器制造、空天应用等特色产业集群,以济南高新区、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为核心,创建未来产业先导区。

  造卫星、造火箭,济南是来真的。

作者: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韩霄鹏

责任编辑: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