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测体温时如何判断“真发烧”

2020-03-25 09:14:31 来源:环球网

作者:俞陶然

责任编辑:杨甜梦子

  为加强发热门诊筛查工作,上海将在已有117家发热门诊基础上,增加建设18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哨点诊室。筛查工作离不开市民配合,也需要市民进行自我监测。

  指标与测量部位有关

  人的正常体温是多少?这与测量部位有关。据介绍,接触式测量的人体部位主要有口腔、直肠、腋下3个。口腔测量是临床上最推荐的方式,正常体温范围为36.3—37.2℃,37.3℃及以上是发热,37.3—38℃属于低烧,38.1—39℃属于中烧,39.1—41℃属于高烧,41.1℃及以上属于超高烧。与成年人不同,儿童发热经常达到39—40℃高烧,家长不必过于紧张。对于婴幼儿和部分老年人,需要用肛表测量直肠体温。这个部位的温度比口腔温度高0.3—0.5℃,37.6℃及以上是发热。腋下体温属于体表温度,比口腔温度低0.2—0.4℃,所以37℃及以上是发热。腋温测量的误差比较大,会受到没将体温计夹紧、衣服厚导致温度偏高等因素影响。

  “公众监测体温首选口腔。”马玉燕说,测温前半小时,有一些避免误差的注意事项,如不能运动,不能进食、饮水,因为运动会让体表产生热量,易导致假性发烧,而进食和饮水会影响口腔温度。人虽属于恒温动物,但体温会小幅变化。一天内,凌晨和早晨的体温会比较低,到了下午会升高一点,变化范围不超过1℃。有些人早晨量一次体温,下午再量时发现温度升高,以为自己有发烧趋势,其实很可能是人体正常现象。

  捂汗不可取,吃药有禁忌

  发热原因有多种,如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风湿性疾病、部分内分泌疾病等。市民发现自己发热后,应持续监测体温并采取一些退热措施;如果超过39℃,应尽快就医。

  马玉燕说,38.5℃以下的发热,可能是普通感冒引起,建议物理降温为主,如适当减少衣物以保证散热,洗温水澡等。还需多饮水,不建议积极吃退烧药。民间有盖被子捂汗这种所谓降温方法,临床上不提倡,这不利于散热,甚至有可能加重病情。如伴随明显全身酸痛、头痛等不适,可口服退热药缓解症状,及时就医。

  一般体温超过38.5℃,可用退烧药。目前市场上退烧药的主要成分是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都是非甾体抗炎药,会引起肝肾功能损伤,不建议同时服用,不能擅自加量,频次也不能过高。这两类退烧药,成年人和儿童都可服用。还有一种退热药叫吲哚美辛,可以肛塞,肝肾功能损伤、白细胞减低等副作用比较大,服药后出汗较多,容易脱水,建议慎用。39.1—41℃属于高烧,容易出现意识模糊等脑功能障碍,病因很可能不是普通感冒,而是新冠病毒、甲流、乙流等毒力较强的病毒感染引起,建议及时就医,找出病因并做退热处理。41.1℃及以上的超高烧很罕见,由严重感染、药物过敏、中暑等引起,应第一时间送患者去医院接受救治。

作者:俞陶然

责任编辑:杨甜梦子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