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柳方艰巨的“教养神兽”任务早已超过寒假的29天,直逼四个月。她不免回想起1月14日收到儿子班主任略带调侃的寒假“告家长书”:“亲爱的家长们:交接仪式已办完,神兽已出笼!各回各家,各气各妈……整整29天,愿你们父慈子孝,不要鸡飞狗跳……二三十天和四个月相比,不会太长……相信您是最棒的家长!”目前,各地高三初三均已陆续开学,但柳方的儿子刚读小学三年级,尚未接到开学通知。在这100多天与“神兽”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尽管一家人孜孜以求母慈子孝的和谐画卷,“鸡飞狗跳”的乱入场景却颇令人伤神,与儿子的多次争执更加重了柳方这个妈妈的焦虑和无助感。
焦虑的家长远不止柳方一个。“上课吃零食、开小差,该学的东西掌握不好,开学之后跟不上怎么办?”“久坐不动、在家呆了4个月,胖了十斤”“时刻担心他会被感染,不停叮嘱要洗手,但他似乎很不耐烦” ……提起疫情期间的育儿烦恼,李斌这个妈妈也是忧心忡忡。
尽管目前国内疫情已得到初步控制,人们生活逐渐开始恢复正轨,但全球抗疫形势依然严峻,疫情防控将成为“新常态”。有孩子居家学习的家长们,焦虑情绪普遍存在。林红女儿就读的学校通过网络、电话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发现“担心线上教学学习效果不佳”“缺乏锻炼导致孩子更易生病”“担心传染风险”等是家长们普遍感到焦虑的问题。
学会接纳焦虑,妈妈要与孩子“统一战线”
“老师讲课时,常常开小差,脑子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一会儿上厕所、一会儿喝水、一会儿吃零食,怎么可能做到精力集中?”“打开手机,先看些杂七杂八的资讯,耽误了大量时间。”“一说他,就着急,完全无法沟通。”林红所在的学生家长群,家长们的这些担心和焦虑每天都在不断地重复着。
网课学习缺少了学校学习时面对面沟通的仪式感、直接性,相对而言会存在效果欠佳的问题,家长首先要对这个客观问题科学认识、予以接纳。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林丹华教授认为,家长要及时察觉自己和孩子的情绪反应和行为表现,知道这个时候出现“网络授课能否集中注意力”“在家学习效果会不会打折扣”等担心和焦虑都是正常的,不要因这些负面情绪而自责或责怪他人。
缓解延期开学、网络教学带来的心理焦虑,还要“寻找积极资源、树立乐观心态”。林丹华认为,这些积极资源包括可获得的大量免费网络学习资源,父母有更多陪伴孩子的时间,父母可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发现孩子在自学和自我管理中的优点等。通过挖掘这些积极资源,可以有效增强对当前状况的掌控感,增强自信和乐观,积极应对焦虑情绪。
合肥师范学院副院长姚本先教授则认为,面对焦虑,“父母和孩子要成为情感支持共同体,而不要成为情绪宣泄的对象。”当妈妈焦虑时,应该意识到这是自己的一种负面情绪,并向孩子寻求“帮助”,告诉孩子“我在为你的学习成绩感到焦虑,我也知道这很不好,但是我没有办法,你可以帮助我吗?”这样可以让孩子意识到父母与自己是“统一战线”,缓解敌对情绪,还可以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
运动化解焦虑,陪伴孩子一起居家锻炼
读初二的女儿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体育锻炼十分必要,但疫情阻碍了孩子走向户外的脚步。李斌为此很担心,“居家快四个月了,胖了十几斤,缺少锻炼,更容易生病,孩子正是青春期,变胖也使她变得有点儿不自信。”
疫情锁住了孩子们出门的脚步,但不应锁住孩子的身体。对此,专家支招,有氧运动是增进体育锻炼的重要选择。疫情期间在家也可以锻炼身体,比如在跑步机上跑步;转圈、深蹲、踮脚、拉伸;空中蹬自行车;使用器械如哑铃等,只要锻炼后心率能增快的活动,都有效。
而在北京大学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博士刘海骅看来,运动本身就是化解焦虑的重要方法。运动对心理能力建设具有重要功能,可以释放过剩能量、让大脑聚焦、提高自信、提高睡眠质量、促进人际交往。也可采用呼吸正念练习、身体扫描等方法,自助放松身心。
“行动是化解焦虑的良药”。缓解对孩子身体健康的焦虑,家长首先应停止焦虑,行动起来,为孩子制定科学的居家运动时间表,并陪伴孩子一起锻炼。
科学理性防护,以身作则督促孩子养成卫生好习惯
疫情之下,儿子似乎很缺少自制力,总是不愿意戴口罩、忘记及时洗手,这让柳方非常担心。特别是学生们将陆续返校,预防校园感染也成为家长们普遍担心的问题。
“健康的心态可以增强个人免疫力和群体战斗力。”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佐斌建议,家长应以理性沟通和科学方法化解焦虑,与孩子共同学习防疫知识、携手度过“特殊时期”。比如家长可带领孩子,每天做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将注意力集中到做事情上,以此减少“胡思乱想”的时间。
“面对疫情带来的心理焦虑,家长要为孩子树立榜样”。安徽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王道阳认为,情绪像病毒一样,也具有传染性,父母要先调适好自己的心理状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更多积极情绪,不要把恐慌、焦虑等不良情绪传染给孩子。此外,家长也是孩子的老师,应以身作则,按照疾控专家建议,养成在人群密集的密闭空间中佩戴口罩的习惯,注意用眼、用手卫生,打喷嚏时捂住口鼻,这些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要从小抓起,可以让孩子受益终生。
焦虑不是一天形成的,也并非一天就能抛弃。但只要坚持包容、理解、接纳的态度,采取积极、理性、及时的沟通策略,寻求科学、有趣、有效的解决方法,相信妈妈们的情绪会像疫情阴霾一样逐渐散去,以平和美好的心态看待孩子一天天的成长,这不也是一个难得的人生体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