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无症状携带”!流脑究竟是种什么病?

2024-07-17 17:51:25 来源:人口健康报
责任编辑:田艳敏

  流脑,全称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一种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近些年,国内各地B群和C群散发病例有增多趋势,尤其在个别省份先后发生了C群脑膜炎奈瑟菌的局部流行,所以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它依然是一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更为复杂的是,许多感染者可以“无症状携带”病菌,成为潜在的传播源。本文将介绍流脑的病因、传播途径、症状及预防措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

  流脑的病因与传播途径。1.病因:流脑由一种名为脑膜炎奈瑟菌的细菌引起。这种细菌主要感染人类的鼻咽部位,使其成为细菌的主要藏匿和繁殖场所。脑膜炎奈瑟菌具有多种血清群,其中A、B和C群在全球范围内是最常见的致病血清群。不同血清群之间由于其荚膜多糖的差异,导致其流行病学特征和疫苗预防策略有所不同。脑膜炎奈瑟菌具有传染性强和病死率高,这使得流脑成为一种需要高度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2.传播途径: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是流脑的唯一传播方式,当易感者与传染源密切接触时因吸入含有病原体的飞沫而受感染。当通过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打喷嚏、咳嗽等形式,使病菌随飞沫进入其他人呼吸道而感染。细菌会通过飞沫传播到空气中,被周围的人吸入。此外,与感染者共用餐具、饮水杯或其他个人物品也可能导致细菌的传播。特别是在拥挤或通风不良的环境中,学校、部队、监狱和集体宿舍常常是流脑爆发的主要场所,流脑的传播风险更高。因此,预防流脑不仅需要个人防护,还需要公共卫生机构的介入以减少传播风险。

  流脑的症状与诊断。1.症状:流脑的症状潜伏期为1~10日,一般为2~3日。所有年龄普遍易感,新生儿因从母体获得抗体,很少发病。患者主要为15岁以下少年儿童,尤以6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较高。早期症状类似于流感,包括高热、剧烈头痛、恶心和呕吐。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可能会出现颈部僵硬,这是流脑的特征性症状之一。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皮疹,尤其是出血性皮疹,这是由于细菌侵入血管引起的。在严重病例中,流脑还可能导致意识障碍、癫痫发作、昏迷等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情可能迅速恶化,甚至危及生命。2.诊断:流脑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包括血液培养和脑脊液检查。①脑脊液或血液中培养出Nm是诊断的金标准。②聚合酶链反应(PCR)也可作为一种诊断方法,其优点是不需活的病原体即可检测出Nm的脱氧核糖核酸(DNA)。③对脑脊液进行血清群特异的多糖抗原检测也有助于诊断。④对血、尿进行血清群特异的多糖抗原检测。⑤抗体检测及由皮肤瘀斑采样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查菌可作为辅助诊断方法。结合这些检查结果,医生可以准确诊断流脑并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流脑的治疗与预后。1.治疗:临床一旦高度怀疑脑膜炎球菌感染,应尽快给予抗菌治疗。尽早、足量应用细菌敏感并能透过血脑屏障的抗菌药物,如青霉素、磺胺类、氯霉素、头孢菌素类。如患者迅速出现中枢神经系统严重损害或感染性休克临床表现时,则提示为暴发型,应进快采取相应的①抗感染治疗、②抗休克治疗、③DIC治疗、④脑膜脑炎的对症治疗。2.预后:流脑的预后取决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的及时性。尽早治疗的患者通常预后良好,但若未能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包括脑损伤、听力丧失、肢体残疾,甚至死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目前全世界每年发生约30~40万流脑病例,总发病率在1/10万~10/10万总病死率在5%~6%,而10%~20%的存活者将留有长期后遗症,如智力障碍、听力损伤等。

  流脑的预防措施。1.疫苗接种:接种疫苗是预防流脑最有效的方法。目前在我国有两种流脑疫苗:A群流脑疫苗和A+C群流脑疫苗,A群流脑疫苗可预防A群流脑(我国流脑病例就是以A群为主,其他血清群少见),A+C群流脑疫苗可以预防A、C两群流脑的发病。这些疫苗可以有效减少流脑的发病率和传播风险。易感人群在流行季节到来之前应适时接种流脑疫苗,接种后90%以上的人都会得到保护。除常规接种疫苗外,出现病例后,病例的接触者及其周围人群应接种相应血清群的疫苗。因此,提高疫苗接种覆盖率是预防流脑的关键策略之一。2.个人防护措施: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和使用消毒剂,可以减少细菌的传播。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特别是在流脑高发季节和疫情期间,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此外,注意通风和环境卫生,保持居住和工作环境的清洁和干燥,也有助于降低感染风险。3.公共卫生措施:公共卫生部门在防控流脑方面也需采取综合措施。首先,加强流脑疫情监测,早期发现和报告病例,以便及时采取防控措施。其次,普及和推广流脑疫苗接种,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此外,在学校、社区等人群密集场所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流脑的认识和防范意识。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流脑的传播风险,保护公众健康。

  无症状携带者的特殊挑战。1.无症状携带者的定义:无症状携带者是指体内携带脑膜炎奈瑟菌但不表现出任何症状的人群。这些携带者看似健康,但实际上他们可能是流脑传播的重要媒介。无症状携带者数量庞大且分布广泛,使得流脑的防控工作更加复杂和困难。由于他们不表现出疾病症状,往往难以被及时发现,从而增加了疾病传播的隐患。2.无症状携带者的检测:检测无症状携带者的主要方法是通过咽拭子采样,进行细菌培养或PCR检测。然而,由于无症状携带者数量庞大且分布广泛,系统检测和管理存在实际困难。大规模筛查所有可能的携带者既不现实,也不经济。因此,检测工作通常集中在高风险人群和爆发地区,以便及时采取防控措施,减少疾病的传播。3.管理策略:针对无症状携带者的管理,主要策略包括提高疫苗接种覆盖率,减少携带者数量。通过增加人群的免疫水平,可以有效减少细菌的传播。此外,在流脑爆发和高风险人群中进行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携带者,及时采取隔离和治疗措施。对于密切接触者,预防性抗生素治疗也是一种有效的管理策略,可以显著降低传播风险。

  总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尽管现代医学已经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疗,但它的高传染性和潜在的严重后果依旧不容忽视。特别是无症状携带者的存在,使得流脑的防控工作更加复杂。通过科学防控和广泛宣传,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流脑,为全社会的健康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田艳敏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