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辉煌“十三五”,奋进新山东。
回首过去五年,山东经济发展逆势上扬,经济质量稳步提升,脱贫成果持续巩固,乡村振兴健康有序,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基础设施全面跃升,社会治理扎实有效,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尤其是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山东聚焦“走在前列、全面开创”,深入实施八大发展战略,强力推进九大改革攻坚,在空前考验中交出了合格答卷,山东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上。
山东省两会召开在即,大众网·海报新闻策划推出《答卷》系列报道,回顾过去五年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书写山东“十三五”高质量发展成绩单,凝聚起全省干部群众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省的奋进力量,助力山东“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大众网·海报新闻大型融媒体专题报道“行走黄河滩·我的迁建故事”展现了山东省在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及脱贫攻坚工作中所做的努力以及取得的成就。
筑高台起新居,利津黄河滩区高家村安居乐业奔小康。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满倩倩 济南报道
2020年12月31日深夜,当国务院扶贫办大楼悬挂的“脱贫攻坚倒计时”电子牌跳出“0”这个数字时,人们鼓掌欢呼。
“十三五”收官之年,我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
回首过去五年,山东紧紧围绕“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的总要求,将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最大民生工程,按照“2016-2018年基本完成、2019年巩固提升、2020年全面完成”工作部署,紧盯“黄河滩”,聚焦“沂蒙山”,锁定“老病残”,在齐鲁大地上打响了一场新时代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战。
五年尽锐出战、勠力同心,五年栉风沐雨、攻坚克难。亿万齐鲁儿女用勤劳和智慧,奋力谱写了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小康路上不落一人的精彩华章。
青岛即墨灵山街道岚前岭村村民付大姐以前在村里种地,现在在花卉市场工作。
明确“行军图”“路线表”,严肃问责与考核
早在2015年12月15日,山东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对全省脱贫攻坚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
当时的情况是,山东仍有300万左右农村贫困人口,总量较大、分布零散、脱贫任务艰巨。
山东清醒地认识到,全省脱贫攻坚工作已经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只有提前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才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
为此,山东首先做的就是明确脱贫目标,制定扶贫标准,出台脱贫政策,分解脱贫任务。
山东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省负总责、市抓推进、县乡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坚持五级书记抓、党政一齐上、社会齐动员的大扶贫格局,坚持脱贫攻坚目标和现行扶贫标准,深化与乡村振兴战略衔接,着力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五年来,山东制定“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措施,各成员单位围绕落实行业扶贫任务,拿出实招硬招,编制形成工作方案,明确了脱贫攻坚的“行军图”“路线表”。
在这个过程中,山东还坚持督查问责、考核问效、审计问廉,每年对各市党委政府、省成员单位的扶贫工作成效进行考核,考核结果拉开等次,严格兑现奖惩。
其中,2018年度全省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情况通过媒体平台进行了公开通报,济南、青岛、枣庄等6市被评为“好”等次,淄博、济宁、泰安等8市被评为“较好”等次,东营、潍坊、聊城3市为“一般”等次。
考核结果出来后,山东对考核“一般”等次的市和部门单位进行了公开约谈,这一力度空前的举措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金陵镇压油沟风景区煎饼坊老板娘吴春菊。(摄影:韩春义)
为全国脱贫攻坚提供山东智慧、山东方案
紧盯“黄河滩”、聚焦“沂蒙山”、锁定“老病残”,脱贫攻坚五年来,山东各地不断探索创新,先后创造出扶贫车间、扶贫资产管理“四权分置”、孝善养老扶贫等各种经验做法,为全国减贫事业提供了山东智慧、山东方案。
紧盯“黄河滩”。1950年至今,山东省黄河滩区遭受不同程度的洪水漫滩48次,合计受灾村庄1.23万个,累计受灾群众达600多万人次。因此,实施滩区居民迁建,是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实现滩区长治久安的必然选择。
2017年,山东正式启动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程,计划用3年时间,给60万滩区群众一个安稳的家。
近年来,山东稳妥推进黄河滩区居民迁建,涉及济南、淄博、东营、济宁、泰安、滨州、菏泽7个市17个县。截至目前,累计完成工程建设投资350亿元,27个外迁社区全部建完并搬迁入住;28个村台社区有4个完成搬迁,14个达到搬迁入住条件,其余全部封顶;33.9公里济南长平滩区护城堤工程完成主体建设;99个旧村台和473公里临时撤离道路改造提升工程全部完工。
2021年新年伊始,在新建成的马集社区里,鞭炮齐鸣、锣鼓阵阵,668户群众迁出黄河滩搬进新社区,即将开启他们的安居幸福新生活。至此,菏泽市东明县黄河滩区最后一批村民完成搬迁。
现在,昔日黄河岸已变身今日“幸福滩”,黄河滩区的变化,是脱贫攻坚的诠释,也是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缩影。
聚焦“沂蒙山”。由于历史自然原因,作为革命老区的沂蒙山区,贫困程度较深,脱贫任务繁重。山东把老区人民脱贫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重中之重,2016年以来,国家下达山东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集中用于沂蒙革命老区。一条条盘亘在大山之间的生产路相继在沂水、平邑、五莲、临朐等区县落地,连接起老区人民脱贫的希望,也成就了他们致富的梦想。
锁定“老病残”。山东凝心聚力,不断加大对于特困失能群体的保障力度,着力推进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残疾人康复服务等工作,实现应保尽保、应帮尽帮、应改尽改。弘扬孝善养老优良传统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有效解决了贫困老年人养老脱贫难题。截至2020年底,全省190.2万脱贫享受政策人口中有86.1万人纳入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占45.3%。
2020年10月20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在济南举行。(摄影:满倩倩)
山东脱贫攻坚工作交出合格“答卷”
五年来,山东全省各级逐年加大扶贫资金投入,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29.74亿元,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和富民生产贷204.8亿元;累计资助贫困家庭学生87.3万人次;累计改造贫困户危房15.9万户;累计培训贫困劳动力44.3万人次;医保报销贫困人口门诊和住院费用累计204.2亿元;全省实施产业扶贫项目2.56万个,总投资315亿元;全省3437家扶贫车间,累计吸纳7.1万贫困人口就业……
这些扎扎实实的数据,是人民的期盼,是兑现的承诺,更是贯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真正体现。
在脱贫攻坚中,山东还涌现出了秦玉峰、李玉如、刘昌发、张守英、宋磊、王安东、王传喜、牛伟国等等,成千上万的扶贫干部和一大批先进模范典型,他们扎根在这片土地上,为消除绝对贫困而奋战。
到2018年年底,山东全省累计减少贫困人口251.6万人,8654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退出,基本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从2019年起,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着力提高脱贫攻坚质量,贫困发生率由2016年的3.4%到基本“归零”,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向党中央和全省人民交出了合格的答卷。
2021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这一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步之年。山东不松劲不懈怠,正大踏步向前,加快打造乡村振的兴齐鲁样板。因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