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动齐鲁丨党建引领盘活资源,贫困村蝶变示范村

2021-07-04 13:01:50 来源:海报新闻客户端

作者:丛萍

责任编辑:田艳敏

  位于日照市五莲县洪凝街道南部的红泥崖村,以前村集体收入薄弱,基础设施条件落后,村内老弱病残失能半失能的“老困孤”群体生活极度困难,2016年被确定为市级贫困村。面对这个局面,红泥崖村党支部痛定思痛、穷中寻变,坚持党建引领,通过盘活资源抓发展、乡村治理换新貌、互助养老促脱贫三项措施,使村庄彻底摘掉了“穷”帽子,先后获得“全国减灾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省级文明村”“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全国“两优一先”名单公布,日照市五莲县洪凝街道红泥崖村党支部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支部领办、壮大产业,推动强村富民

  “百姓富不富,关键看支部”。红泥崖村党支部坚持一步一个脚印,从盘活现有资源入手,持续延长产业链条、丰富产业形式,村庄发展优势越来越明显,集体增收路子越走越宽广。

  为了摸清村里的“三资”底数,村党支部成立清产核资工作小组。在此基础上,流转土地260余亩,开辟荒山120余亩,带动集体经济年增收6万元。通过村企合作,建设35kW分布式光伏发电站1处,集体经济年增收2.8万元。成立支部领办合作社,按照“支部+合作社+国有企业”的模式,与县土地储备公司进行股份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对全村土地、山场、集体资产等资源进行统一经营管理,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盘活“冷资源”,变成乡村发展“热经济”。

  红泥崖村着力发展优质小米和酸枣叶、丹参系列茶、苹果、板栗、野山珍等特色农业,打造绿色有机品牌,对外招商筹集资金80万元,建设特色农产品加工车间,延长产业链条。成立电商服务站,聘请专业团队管理,创新“互联网+”销售模式,推动农产品销售实现规模化、品牌化、多元化,进一步拓宽集体经济增收途径。

  同时投入25万元,高标准建设“红泥百花庄园”旅游基地,打造乡村旅游特色品牌。发挥靠近国家4A级景区大青山的优势,沿222省道两侧规划建设精品农家乐、特色商品展示区。同时,村党支部积极争取222省道大青山服务区经营管理权,开辟乡村旅游“新窗口”,推介石磨面粉、手工煎饼、根雕等特色产品,推动村庄发展驶入“快车道”。

  补齐短板、整体提升,打造美丽乡村

  “民以食为天,村以事为先”。红泥崖村党支部面对乡村治理的新诉求、新问题,不等不靠、积极作为、补齐短板,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村民满意度不断提升。

  旧貌却与富裕的新生活不相适应。村党支部研究决定,按照“由外到内、由表及里”的思路,打出了一套基础设施建设“组合拳”。第一步,筹资73万余元建成一条运输石料的“村外环专用道”改善外部环境。第二步,抓住上级“一事一议”项目机遇,投资43万元硬化“村内环幸福路”,开展“巷巷通、户户通”青石铺装,结束了村民“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腿泥”的历史。第三步,筹资94万元,将自来水通到了每家每户,整修了地下污水、雨水渠道管网,为全村551户全部进行了管网式厕所改造,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

  为了彻底改变村容村貌,村党支部结合“党员联四邻”工作,实行党员设岗定责,成立志愿服务队,党员带头治理养殖污染7处,拆除违章建房52户,建成占地4400平方米的“口袋停车场”33处,安装路灯156盏。

  老有所养、幼有所教,建设幸福家园

  脱贫攻坚工作,解决贫困问题是关键。红泥崖村党支部直面问题,精准施策,实现老有所养、幼有所教、民有所乐。

  村党支部瞄准村内老人需求,以农村幸福院为依托,通过聘请有劳动能力的居家贫困妇女与贫困失能老人结对帮扶,同步解决了“贫”和“困”两个难题,探索出一条“1+1”互助养老扶贫模式,同时吸纳党员和社会各界人士捐款,统一配备厨具、床铺、电视、洗衣机等设施,真正实现小院子供养、大集体关爱。红泥崖村党建引领“互助养老”扶贫模式写入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2018年,全省乡村振兴暨脱贫攻坚会议到红泥崖村现场观摩,村党支部书记张守英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创新奖先进个人”。

  为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村党支部积极对上争取引进“小草学堂”和“四点半”课堂两个留守儿童志愿服务阵地,村集体投资11万元装修了房屋,配备了课桌、电脑、电视、投影仪等物品,高标准建设普惠制幼儿园1所,有效解决了43名“留守儿童”的假期教育、看护等问题。

  同时,村集体投资40余万元,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让群众走出家门,就能开展丰富多彩的休闲娱乐活动。村党支部牵头开展系列文化惠民活动,每年春节前,村党支部组织开展“红泥崖村春晚暨评选先进活动”,节目全部由村民自编自演,并为评选出的优秀党员、优秀村民代表、最美家庭等进行集中颁奖,进一步营造了互学互帮、文明和谐的良好村风。

作者:丛萍

责任编辑:田艳敏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