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开始,孩子们的欢欣鼓舞与家长们的长吁短叹形成了鲜明对比。每年临近放假的几周,总能听见父母们讨论孩子们假期的看护问题。对于双职工家庭来说,孩子放假等于“放羊”,一天近10个小时孩子独处,不仅生活是问题,安全也难以保证。
近期,多地教育部门启动“官方”暑期托管服务引发关注。北京、上海、浙江、武汉等地已出台相关制度,山东省内目前也已有潍坊、枣庄、泰安三地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免费暑假托管服务。这些地方的托管服务如何开展?有何特点?还有没有其他形式值得借鉴?
公益、志愿为主 设置严格安全管理制度
梳理目前已公布的政策发现,山东三地都明确表示,托管工作坚持以志愿服务为主。除学校优秀教师、党员干部外,师范类大学生、家长志愿者等都将是主要的服务工作人员。潍坊及泰安在政策中明确“暑期托管服务工作量”将计入工作量。
费用方面,枣庄规定“不收取服务费用”;潍坊在暑期托管服务工作底线清单中规定:严格收费公开公示,合理收费项目要向家长公开明细,严禁巧立名目向学生乱收费;而泰安则在通知中明确表示“将按有关规定适当收取服务费用,该费用将全部用于对参与服务的教职工的补助。”同时对家庭确有困难的学生,免收服务费用。
值得注意的是,三地都在通知中着重提出了托管服务的“安全问题”,枣庄、潍坊都在通知中明确规定,提供托管服务的学校在服务期间将实行封闭管理,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不能因为是假期就放松警惕和要求。同时枣庄特别指出要通过家长一封信等方式明确家校安全责任。
与此同时,三地在通知中明确规定,不允许利用暑期托管进行补课、授课等“超前教育”行为。
分区、分时试验 部分地区早有先例
假期看管难的问题早已不是新问题,在官方出手之前,很多地方的民间或社区就曾探索过解决方案。就山东省内来说。早在2019年,威海市总工会就开始推动建设寒暑假职工子女托管班。据报道,威海市总工会组织的托管服务,是由机关、企事业单位主办,为本单位职工子女提供的公益性托管服务阵地。主要功能是看护照管职工子女,有条件的单位可提供学业辅导、开展兴趣类活动等服务。主要托管对象为就读于小学1-5年级的职工子女。
威海市总工会规定,托管班主办单位可采取自办、联办、购买服务等方式,可收取一定费用,但项目和标准必须公开透明。
威海是以职工单位为基础开设托管服务,而日照、东营、济南则探索了社区牵头,联合辖区内学校或社会服务人员的形式。日照经开区的9所公办幼儿园,在2021年暑期都将启动暑期托管服务。暑期托管期间,幼儿园设置了部分游戏活动,不仅能够为孩子们提供玩乐场所,也能有针对性地提升小朋友们的部分能力。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丽景社区以社区为基础,开办假期托管班,在志愿者管理的基础上联合共驻共建单位丽景小学,请学校老师免费为孩子们辅导。济南市的乐山小区对托管形式进行了创新,除了常规的看管看护、辅导作业的形式外,还开展了“经典诵读、创意美术、音乐电影欣赏”等多项活动,并且托管服务由社区组织,全部免费。
社区、机构联手 社会实践是假期“老师”
其实不仅在国内,国外学生也同样有“寒暑假”。对于同样令人头疼的长假期,国外是如何处理的呢?
根据美国法律规定,13岁以下的小朋友不能单独留在家中。因此美国的托管服务较为完备,采用社区与学校联合开设学习中心的形式,在假期为学生提供课外活动。据了解,学习中心每周开放5天,有四分之一的工作人员为志愿者,其余为带薪工作人员。学习中心的经费来源是家长缴费、个人或企业捐赠、政府拨款等多种渠道。学习中心内有诸如夏令营、社会实践、健身和健康计划等多种活动。
而日本为实行托管服务,直接开办了一家福利机构,名叫“儿童馆”。类似于“社区儿童图书馆+会议中心+游戏室+小公园”的综合体。假期托管期间同样提供下棋、音乐、体育、戏剧等讲座活动,但多数孩子还是自由活动。儿童馆有工作人员,但各项活动是依靠志愿者进行。类似的,还有法国巴黎的“蓝色工作坊”,由市政府聘请有资质的辅导员(至少获得高中毕业会考文凭)看护并监督学生,同时提供各类文化体育活动。
除社区与学校外,不少国家的博物馆、天文馆、植物园等公益性文化场馆,也会在假期开展夏令营、培训课程、义工等活动。在新西兰,甚至部分企业也会提供为中小学生量身定制的假期项目,接纳并看管“放飞”的假期少年们。
参考其他国家较为完备的托管机制就能发现,绝大多数国家的托管采用了政府牵头、社区学校联合的方式,同时吸纳各种社会资源。目前我国托管服务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在形成一定管理规范后,也可以考虑纳入更多的社会组织及团体,如博物馆、文化馆等公益性场馆,同时利用好大学生、志愿者、社工等人力资源,探索将托管服务纳入大学生社会实践内容中的有效模式,使整个托管服务从管理、资金到人才保障形成较为完备的良性循环。
(大众网·海报新闻编辑 吕原 综合新华社、中国教育报、海报新闻、临报融媒、泰安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