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外事中的红色印迹山东德州这座外国王墓见证中菲六百年友谊

2021-07-27 14:53:02 来源: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

作者: 张元元 杜郑敏

责任编辑:田艳敏

  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7月25日讯 在山东省德州市北郊的北营村北、素有南北“黄金水道”之称的京杭大运河旁,有一座古朴肃穆、翠柏环绕、巍峨壮观的神秘陵园,它就是苏禄国东王墓。这是中国境内唯一一座保存完整并有后裔守墓的外国国王的陵墓,也是我国历史上利用京杭大运河对外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留下的重要遗迹之一。

寻找外事中的红色印迹山东德州这座外国王墓见证中菲六百年友谊

  至今已有604年历史的苏禄国东王墓是中菲两国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

  丰碑遥见炳奎题,尚忆先朝宠日殚。

  世有国人供洒扫,每勤词客驻轮蹄。

  九河水壮龙狐出,十二城荒向鹤栖。

  下马一为郯子问,中原云鸟正凄迷。

  这首名为《过苏禄国王墓》的七言律诗,是明末清初杰出著名学者、诗人顾炎武,以苏禄国东王访问中国、明永乐帝为之营坟为背景写下的,把对明朝与苏禄国友谊的礼赞凝于笔端,歌颂源远流长的中非友谊。

  苏禄国是古代以现菲律宾苏禄群岛为统治中心的、区域有时包括苏禄群岛、巴拉望岛等和马来西亚沙巴州东北部的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酋长国。它的政治体制为政教合一的苏丹制,掌握苏禄国的国家主要权利的是三家王侯,分别为东王、西王和峒王,其中以东王权利最大。

  明朝永乐年间(1417年),苏禄国三王曾率眷属及侍从340人,远渡重洋访问中国,受到明朝永乐皇帝盛情款待。在回程途经德州时,东王巴都葛叭答剌病逝,永乐皇帝派礼部郎中带祭文赶赴德州,以藩王之礼安葬东王,还赐谥“恭定”,并亲撰碑文(苏禄国东王墓)。东王病逝后,其长子回国继任王位,王妃和另两个儿子就留在德州守墓并定居。明成祖朱棣赐祭田238亩,并免除赋税徭役,同时从历城县迁来夏、马、陈三姓回族居民供其差役,后裔由此繁衍生息逐渐形成了守陵村落——北营村。

  东王后裔也逐渐融入中国,清雍正九年(1731年),苏禄国王苏老丹访问中国,途经德州时瞻拜东王墓,东王第八代孙向其提出加入中国籍的请求。苏老丹到京后立即摺奏清廷,得到朝廷批准,取两位王子名字的第一个字“温”、“安”为姓入籍中国。

  目前,苏禄东王后裔已繁衍至二十二代,近四千人,分布上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格局,他们的足迹遍布中国的大江南北。

  1986年,中国、菲律宾曾合作拍摄了电影《苏禄国王与中国皇帝》,再现了这个故事。1988年1月13日,苏禄国东王墓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德州市第一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5月被山东省委评为“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8年评为“德州市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2021年获批“德州市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015年9月,由山东省文物局登记备案为“德州市苏禄文化博物馆”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2021年更名为“德州市苏禄王墓博物馆”。苏禄国东王墓成了我国同菲律宾友好历史的见证。

  苏禄王墓作为中国与菲律宾友谊的象征,在现代对中菲两国的友好往来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1975年中菲建交后,随着两国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苏禄东王远隔重洋的两支后裔终于相逢在一起,实现了长达六个世纪跨国血脉的相认相连,构架起中菲人民友谊的桥梁。菲律宾驻华使节、苏禄王室成员、菲律宾苏禄省官员及菲律宾游客多次来到德州,瞻仰苏禄王墓。

  同时,苏禄王墓也展现出中华文化对世界人民的吸引力。自1987年开放,世界各地的参观者便慕名而来,特别是2015年进行免费对外开放以来,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宾及华侨友人络绎不绝,为德州的对外交流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

  苏禄国东王墓不但为讲好中国故事、促进海内外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为加深中菲两国友谊、加快中国对外开放步伐谱写出新的篇章。

作者: 张元元 杜郑敏

责任编辑:田艳敏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