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滩区大迁建① | 五次洪水毁了五次家,第六次搬家住上“别墅”

2021-09-06 09:58:31 来源:新黄河客户端

作者:新黄河记者:李焜染 杨璐

责任编辑:卢卫美

  编者按

  自古黄河多水患。千百年来,滩区群众频受黄河之苦,一旦洪水来袭,不仅淹没庄稼,更毁坏房屋,给滩区群众带来灭顶之灾。据统计,在山东就有60万群众生活在黄河滩区,行路难、浇地难、吃水难、上学难、住房难, “五难”问题,困扰着一代又一代滩区人。

黄河滩区大迁建①

  黄河滩区迁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交给山东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关系滩区60万群众防洪安全、脱贫致富和安居问题的重大民生工程。2017年,山东投资368亿元启动黄河滩区居民大迁建,涉及沿黄7市16县(区)。菏泽是黄河入鲁第一站,滩区人口14.6万人。是山东黄河滩区居民迁建的主战场。今年5月30日,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最后一批12个滩区村4843户村民选房到户。至此,菏泽市黄河滩区28个村台社区已全部分房到户,如期完成滩区迁建任务。

  为记录菏泽黄河滩区人民群众迁入新居的新生活和新期待,展现黄河滩区基层干部无私奉献、攻坚克难的风貌,传递百年黄河滩区变迁的历史纵深和时代意义,新黄河客户端特别推出《黄河滩区大迁建》融媒专题报道。新黄河记者深入台村蹲点调研采访,基于新黄河融媒体矩阵和可视化深度报道平台,带您走进黄河滩区,见证这段奋斗历程。

黄河滩区大迁建①

  五次洪水毁了五次家,第六次搬家住上“别墅”

  历史上黄河大改道数次,在黄淮海平原上完成了由北向南、幅度达25万平方公里的扇形摆动。随着黄河堤防的修建,豫鲁两省数十万人被“圈”进河滩,在频繁的水患中艰难繁衍生息,生活在滩区的群众曾多达186万人。

  “三年攒钱、三年垫台、三年盖房、三年还账”, 田地被淹、家园被毁、滩区居民时刻面临生离死别。搬出滩区、新建家园,成为一代又一代滩区人渴望而难以企及的梦想。

  2017年,山东省开启滩区百年历史大迁建,3年多时光,1300多个日夜,全省近两万名党员干部、十万多名建设者集结黄河滩,筑房、修路,为了让滩区人民真正走向幸福生活,他们谱写了一曲 “迁建版”黄河大合唱。

  如今,崭新的楼房、平坦的乡间小路以及配套的设施……伴随着滩区人民的笑脸,时时刻刻出现在黄河滩新建的村台上。

黄河滩区大迁建①

  今年6月,当新黄河记者走进东明县菜园集镇鲲鹏社区村民王银洞刚搬进的200余平方米大房子时,他正一次次摸着雪白的墙壁,来回踱步。这一次,他终于不再害怕了……

  苦难过往

  “滩区的人胆子都大,但是住那样的房子也害怕”

  从装修、搬家到入住新房,3个月时间,52岁的王银洞几乎天天兴奋地失眠。

  “没想到自己能住这么好的房子!”每天看着自己210平方米的3层“大别墅”,他总是这里敲敲,那里摸摸,在家呆的时间都变长了。

  从记事起,王银洞已经搬了5次家,每次搬家,都是因为村里发大水,淹没了村庄,他们一家人以及整个村子的村民不得不外迁,或者借宿在邻居家,或者临时搭个帐篷解决住宿问题。

  “滩区的人胆子都大,但是住那样的房子也害怕。第6次搬家,再也不怕大水了!”说着,王银洞眼角泛起了泪花,有一个稳稳的家,这个愿望他已经整整盼了39年。

黄河滩区大迁建①

  王银洞在新房里开心的抱着孙女

  1982年,洪水淹没了整个村庄,13岁的王银洞坐着家里自备的木船,与家人一起划水登上了大堤,开始了1个多月住亲戚家的日子。从那时起,房子被淹,庄稼被毁,没有家的日子让他一辈子难忘,而有个免受洪灾之苦的家也成了他最渴望的一件事。

  “还有1986年、1996年,水都很大,村子淹没了屋顶。”向新黄河记者回忆起历次洪水,他如数家珍:“1996年之前,每五年中就有三年闹洪灾,房子是建了塌塌了再建,种的庄稼往往也被冲走了。”

  “黄河滩,黄河滩,洪水一来,房就淹;媳妇窜,孩子窜,窜上大堤,保平安。”口口相传的民谣,道出了洪水带来的后患:安居难、致富难以及娶妻难。

  “几乎连年的大水,庄稼颗粒无收,隔壁村已经订婚的新人,有好几家都退了婚。现在村里还有10多个光棍汉,都是洪灾耽误的。”王银洞一边摇头,一边遗憾地说。

  搬进新家

  每人约35平方米,房子大的住不习惯

  安居难、致富难、娶妻难,”三难“从房台到村台,得到了彻底的改变。

  村台的房子按照一人35平方米,大约分为108平方米、144平方米、210平方米等多种户型,每人只交1万元,就可以入住。王银洞一家6口人,分到了最大的210平方米的房子,交纳了6万元。而他作为村台的施工人员,见证了这一栋栋“别墅”的诞生。

  据介绍,鲲鹏社区是2019年10月开工,2020年6月份完工的,村台就挨着原来的房台建设的,房子一建好村民就都搬进来了。看着这一栋栋村台建起来,作为施工人员,王银洞心里也很自豪。

黄河滩区大迁建①

  王银洞一家在屋子前合影

  刘春明是鄄城县六合社区王庄村首批建村台拆老院,选到新房的村民。之前,他们老两口加上大儿子一家、二儿子一家总计11口人,挤在北屋3间、西屋2间共五间房子里,“屋子住得太挤了”,是他常说的话。

  这次选房,刘春明要了两套144平方米的房子,“像这样的房子,自己盖的话至少得20多万,现在一套只需要6万元就能入住,而且还给铺设了地板砖、刷了墙面、安了太阳能。”去年9月29日,刘春明一拿到新房钥匙,就迫不及待地用三轮车把自己衣物搬到了新房。

黄河滩区大迁建①

  刘春明夫与新买的电动车在屋子前合影

  “现在房子大的住不习惯咧。老家具都不要了,住新房、买新家具、过新生活。”搬到村台,刘春明还买了一辆新的四轮电动车,偶尔带着老伴出去转转,比之前走泥巴路方便多了。

  自从搬了新家,刘春明的邻居苏冬云就买了一只泰迪犬,这是她特别喜欢的一种宠物犬,之前在房台她不敢养,现在可以随便养了。“村台安了好几十个摄像头,随便哪里都可以看到,狗不怕丢了也不怕被药死了。”而让她最开心的是,自己再也不用雨天蹚泥出行了,现在傍晚,自己还能和同村台的邻居跳跳广场舞,日子变得丰富多彩。

黄河滩区大迁建①

  苏东云整理女儿房间等待她回家

  新的校舍

  从家门口就能看到教室里的孙女在写字

  从房台到村台,一字之差,折射的不仅是生活环境的改变、居住条件的改善,更是教育、卫生、就业等整体生活水平的优化提升。

  自从搬进了新家,6岁的王梓萱开始了小纠结:学校距离家太近了,爷爷奶奶从家里就能看到学校教室,她总感觉有一双眼睛在“盯着”自己。

  “之前小学距离家有点远,我们都送她上学,现在出门就是学校,家门口就能看到教室,还能看到孙女写字,方便!”王银洞说,现在的学校有宽敞明亮的教室,安装了暖气、空调,以及先进的投影仪,再也不是之前一下雨就滴水的屋子了,也不用发愁汛期停课的问题了。

黄河滩区大迁建①

  “我喜欢现在的新学校。”王梓萱说,她喜欢上语文课,认识生字,同时她也期待着认识更多的小伙伴,与他们成为朋友。

  不仅有配套的小学,在村台建设之初,政府就定下了“让老百姓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所有村台都配备了标准卫生室、幼儿园、服务中心等设施,让老百姓不仅住上好房子,还能享受全面、优质的社会服务。

  ”我每天太充实了。”这是陈佰藏搬到村台上最大的感受。61岁的三合村村民陈佰藏,去年9月份搬进了144平方米的房子里。陈佰藏之前做过村干部,由于声望较高,现在被安排了管理村台物业和卫生的工作,虽然一个人住,但他的生活充实不枯燥。

  看病不难

  9名乡村医师轮流看病 这样的日子千金不换

  村民生活充实了,老人自己居住也变得方便了很多:出门就是超市,隔壁就有卫生室,看病不再犯难。

  “之前儿女还担心我的身体,现在出门就是卫生室,有点小毛病都能看了,别提多方便了。”陈佰藏说的卫生室,距离他家不足千米,面积约260余平方米,配备了药房,药品有20余种,设置了输液室、观察室、治疗室、处置室等。还有9名乡村全科医师轮流值班。

  “现在的卫生室比之前大了一半,而且新增加了医保查询机以及新农合刷卡设备。”医师张保见告诉新黄河记者,他在该村做了16年,之前的医疗条件和现在没法比。“现在我们每个医师划分了一个片区,配备了服务卡,贴到村民家里,定点定户联系。”

  现在在村里,老人只要打一个电话,医师就可以上门看病,方便快捷。同时,由于村台卫生条件好了,村民个人防护意识提高,细菌引起的肠胃炎比之前少了三分之二。

  陈佰藏家里一共有三个孩子,两个儿子一个女儿。自己和大儿子、二女儿居住在一个社区,小儿子则在北京工作。搬到新家之前,小儿子几乎不回家过节,就连春节一家人也难以团圆。“去年就不一样了,搬到了村台,小儿子也回来一起过节了,我们一家还照了全家福咧!”陈佰藏觉得,这样的日子,千金不换。

黄河滩区大迁建①

  陈佰藏在家中挂上了福字

  临近傍晚,三合村台、王庄村台华灯初上,一排排楼房坐落有致、整齐划一,在灯光映衬下别有一番景致。广场上歌舞升平,大姑娘、小媳妇儿随着音乐跳着广场舞,孩子们在人群中穿梭着、打闹着。与刘春明聚在一起的老人们,你一言、我一语,诉说着过年的打算。刘春明说,这样的日子,之前做梦也不敢想,现在值得回味一辈子。

  “入学梦”“就医梦”“就业梦”“致富梦”……滩区村民们期盼已久的梦想正在照进现实。

  摄影:王汗冰

作者:新黄河记者:李焜染 杨璐

责任编辑:卢卫美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