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评论员 孔雨童
8月27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较2020年12月增长2175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1.6%。超10亿用户接入互联网,形成了全球最庞大的数字社会。
远远不同于90年代末国内互联网兴起时的“版聊时代”,当下的互联网,已经真正成为了几乎人人“置身其中”的网络“社会”。信息传播速度极快,交互性极强,一个信息发布,一个人的一句话,就有可能引起巨大的“蝴蝶效应”,煽起舆论海啸。而海量、爆炸式的信息,匿名的生态,又极易出现事实偏差、失真和谣言,成为网络暴力滋生的温床。
正有越来多的当代人,正在感受到网络暴力所带来的痛感。被造谣、嘲讽、攻击、人肉……它给“鱼肉”们制造不公和伤害,令众多“刀俎”在其中戾气丛生,陷入扭曲心智、丧失道德的“狂欢”。
近年来,类似的事件发生的层出不穷。2020年,杭州一女子仅仅是出门取了个快递,就陷入了一场噩梦——有人偷拍了他的照片,编造了“少妇出轨快递小哥”聊天内容,其后,这一信息被热衷低俗八卦的网民广泛传播。因不堪流言,当事人被公司辞退,患上抑郁症,其丈夫也因此失去工作。虽然事后,该女子以提交刑事自诉状的形式将造谣的2人以诽谤罪告上法庭并胜诉,但伤痛是终身的。除此之外,四川德阳女医生被网暴后自杀,北京一家三口遭数千人网暴两次自杀……
杭州女子取快递事件中,造谣者何某与郎某 。
今夏,为整治饭圈中的互撕谩骂等行为,中央网信办在全国范围内开战了“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重点面向这一“圈”,也是一种有重点、有针对性的“有的放矢”,为维护自己支持的偶像,追星群体动辄敌对、互撕、人肉,为打击报复造谣传谣。一些尚在成长阶段的青少年,特别容易因此迷失于仇恨和狂热中,丢失独立理性的思考能力,形成错误的价值观。而为了增强粉丝的忠诚度和吸引流量,有时经济公司、平台、营销号也参与引导对立。这些,对成长一代的思想和行为秩序,毒害是深远的,必须予以整治。
当下,随着上网的人越来越多,上网时间越来越多,网络社会其实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社会”,当我们在真实世界有法律、道德,在网络社会中,同样应当有越来越完善规范的法律法规来管理、引导;同时,网民们也应当建立起“网络道德观”。而对于我们的教育,适时开展“如何做网民”的教育同样已是必要——当你进入虚拟社会,也应当心存敬畏,明辨是非,理性的表达和传播。
同样,承载着众多网民的平台们,也应当多多审视自身责任,不要一味在追逐流量和利益的狂热中,忘却了自己管理者的身份。为了热度,恶意引导推送失实信息,猎奇话题,放任暴力,这已经是当下一些网站不鲜见的行为。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常态管理,在全社会强化“平台缺位也应当受到惩处和批判”的概念,让这些承载者也进入切实存在的被审视的道德语境。
这个时代我们该怎么做网民?这或许不是可以简单说清楚,却是一个值得更深入思考的问题。网络失序不容漠视,今天你在网络上随意伸出的“匕首”,明天就可以握在别人手中,我们键盘下的公共空间,亦是我们的家园,和当代文明的一部分。
而清朗的网络空间,需要法律的更加完善,也需要更多人意识到这“清朗”的意义。就像我们在现实社会中呼唤道德心回归,呼唤公民意识和同理心,呼唤反对不公,抵御暴力和欺凌,在网络世界同样需要有意识,有行动。
首届“山东网络文明周”活动即将启动,希望每个人都能从身边做起,共建天朗气清的网络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