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山观察|两天时间,来自世界各地的他们在尼山碰撞出了什么样的火花?

2021-09-29 19:33:45 来源:大众网·海报新闻

作者:梁雯

责任编辑:高原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从曲阜东站出站口一抬头,记者就看到了这句脍炙人口的话。

  9月27日至28日,2021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第七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孔子诞生地——山东曲阜举行。两天时间里,自远方而来的朋友汇聚在尼山讲堂,围绕“文明对话与全球合作”展开交流。他们碰撞出了什么样的火花?

尼山观察|两天时间,来自世界各地的他们在尼山碰撞出了什么样的火花?

  尼山讲堂

  文明对话与全球合作

  文明对话与全球合作,意味着什么?

  与会嘉宾认为,当前,世界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十字路口。国际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联手应对挑战,才能实现共同发展。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和多种宗教。每一个群体都曾在历史岁月中沉淀了独特的思想与智慧。不同的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观念和主流价值,其中也蕴含着许多共同的价值理念。文化的多样性与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这些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是相生相成的,迸发出多边主义的强大力量。

  泰王国玛哈扎克里·诗琳通公主殿下在开幕式视频致辞中说,“我每周会读一个章节的《论语》,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对《论语》中有关教育的章节尤为感兴趣。”她认为,艺术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它们不仅能够体现一个国家的特征,还能推动不同民族之间建立友谊。关于艺术和文化,每个人都可以进行分享,大家也可以共同欣赏。分享、学习和理解彼此的差异是件精彩的事,而不是一个困扰。世界文明和人类共同价值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基。

  菲律宾前总统格洛丽亚·马卡帕加尔·阿罗约在视频致辞中说,“2006年我担任总统期间,菲律宾著名的亚典耀大学与广州中山大学成立孔子学院。2010年的时候,我也非常荣幸为福建师范大学孔子学院的落成进行见证。”她认为,以文化纽带和贸易为基础的文明对话可以丰富文化内涵。文明对话越多,就会发现共同价值越多。世界越是认识到不同文明之间价值的共通性,人类命运共同体就越有可能形成。

  联合国第八任秘书长潘基文在贺信中说,“疫情的爆发给全球带来了沉重打击,它进一步加剧了气侯变化、性别不平等,教育资源不均、人道主义危机、贫富差距扩大和集权主义,这些问题的解决迫切需要加强文明之间的对话与合作。”他认为,不同文明只有通过对话才能群策群力,相互激发灵感,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在世界文明对话中分享中国哲理智慧

  文明需要对话,尼山论坛则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各国优秀文化,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尼山观察|两天时间,来自世界各地的他们在尼山碰撞出了什么样的火花?

  本届尼山论坛上,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陈来在发言中说,世界伦理的金律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世界伦理的指向可落实在个人行为上;而现在讲的人类共同价值多是以国家为单位,指向国际关系。但是陈来认为,真正确立人类共同价值不能只停留在国家间,人类共同价值应该有它更深层的伦理基础——世界伦理。

  “中华文明的思想理念和人类共同价值有密切关系。”陈来说,中华文明提出的基本理念,特别是儒家文化提出的价值原理,表达了人类共同价值的道德基础。“总体而言我是这么认识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金律,是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等理念的理论基础。”

  对于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陈来从儒家思想中分别进行了解释:以德服人,王道政治是和平的基础;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发展的基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公平的基础;天下为公,不求私利是正义的基础;和而不同是倡导宽容、多元的对话,是民主的基础。

  对中华传统文化在世界文明对话和世界发展中的作用,北京大学、夏威夷大学教授,山东省儒学大家安乐哲从“输赢”与“共赢”讲起。

  安乐哲说,西方的特点是讲“原则”,讲justice(正义),讲个人主义;而他看到的中国的最大特点是讲“家”。为了解释中国的“家”的理念,生长于西方社会的安乐哲给出了他作为外国人的独特视角:“我们不是‘国’,是‘国家’;我们不是‘everybody’(每个人),我们是‘大家’;我们不是‘人’,是‘人家’。在我上课的时候,我不是‘老师’,是‘师傅’。”

  对于现在流行的“个人主义”,安乐哲认为,应该从“个人主义”宣称都要为了自己,不是输家就是赢家的输赢模式,转变到共赢的模式。而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的概念,就是一种共赢的模式。“我觉得要做到共赢,我们就要从个人主义回到家庭的理念中。”

  中西文化中的“求同存异”与讲好中国故事

  本届尼山论坛上,如何在世界文明对话中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也是众多专家学者讨论的焦点。

尼山观察|两天时间,来自世界各地的他们在尼山碰撞出了什么样的火花?

  本届尼山论坛上,举办了以“文明交流互鉴——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使命”为主题的高端访谈

  在以“文明交流互鉴——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使命”为主题的高端访谈中,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杨慧林提出,讲好中国故事中的“好”,不是形容词,是一个副词,就是怎么才能讲好。

  如何解决中西交流中的不平衡?中国思想如何进入西方的概念系统?杨慧林认为,其实在西方概念系统里原本就有很多中国思想的痕迹。在交流时,光说中国自己的价值理想还不够,还要提醒对话的对象,找出彼此之间的共同点。

  对于中西方文化思想上的共同点,杨慧林举了一个例子。他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这句话中,很多人都把“恕”理解为宽容、宽恕,而一位西方学者在翻译时,将“恕”翻译成为“reciprocity”(互惠),非常有韵味。前几年,欧盟理事会首任主席范龙佩在一次会议上说,欧盟战略合作伙伴中最关键的概念是reciprocity。“我相信范龙佩在讲这个话的时候,知道这是一个西方的概念,但其实这也与《论语》有关。”

  对于中国如何在世界文明对话中讲好中国故事,安乐哲认为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他说,中国迅速强大起来,给了外国一个理由来了解中国,可是目前看来他们对中国的了解还是不够,所以现在的一个使命就是要让外国了解中国。“这个中国不是一个包饺子的中国,而是要了解中国的思维方法和文化传统。”但传播中国声音也不能一蹴而就。安乐哲认为,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开办的孔子学院就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仍要慢慢来,不要着急。他也希望中国的年轻人好好学习本国文化,把中国文化带向世界。

  与会学者共识:全人类有着共同的追求、价值、命运

  短短两天时间,在孔子的诞生地,一场涵盖古今中外的思想盛宴碰撞出无数火花,在一次次的交流对话中,第七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与会学者达成了共识。

  关于全人类有共同的追求:东海西海,心理攸同;此洲彼洲,殊途同归。不同的文明、不同的族群,虽有肤色、语言的差异,但更有着共通的人性、共同的追求。我们都渴望丰裕富足的物质条件,需要安定和谐的人际关系,欣赏优美崇高的精神文化,歌颂善良无私的人格光辉。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谱写了人类可歌可泣的辉煌历史,创造了花团锦簇的多元文明。对于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古往今来全人类孜孜以求的梦想,也是全人类血脉相连的纽带。

  关于全人类有共同的价值: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度人利他,爱人如己。不同的文明、不同的族群,虽有着地理、文化的差异,但更有着共通的伦理、共同的价值。我们讲求自由、自律的统一;倡导群己、公私之和谐;希冀和衷共济,人得其所;推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充分借鉴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更加有效地应对处置当前危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人类社会经久不衰、历久弥新的共同价值。唯有尊重人类共同价值,自我实现的机会才会更加均等,社会发展的成果才能人人共享。

  关于全人类有共同的命运: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不同的文明、不同的族群,不可避免地存在利益冲突,存在误解和矛盾,但更有着共通的梦想、共同的命运。世界各国人民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之下,拥有同一个家园,同样有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优良环境的期待、对子孙后代的责任,同样期待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新世界。这需要我们张开怀抱,彼此理解,求同存异,互鉴交流,消除隔阂偏见,播撒和平兼爱理念。我们坚信全人类的共同追求,坚守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共享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成果,共同创造人类社会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梁雯

责任编辑:高原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